這4個動作一出現,是寶寶在告訴你「我吃飽了」,再餵會傷脾胃

2020-12-13 騰訊網

從寶寶出生開始,吃喝拉撒就成了爸爸媽媽們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吃」的問題,寶寶正處於發育最快的階段,很多新手爸媽,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總是覺得給孩子多餵奶、多餵飯,孩子才能長得快,卻給孩子帶來了積食、脾胃弱的煩惱。實際上,小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一些動作,就是在告訴媽媽:「我吃飽了」。

第一個動作:眼睛咪咪要入睡

寶寶6個月之前,睡眠時間是很長的,尤其是吃飽喝足了,體內的血糖上升,就很容易犯困,所以寶媽看到寶寶喝奶時困得眯著眼睛,或者直接閉上,進入了夢鄉,只是嘴巴還在機械的吮吸,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可以不用餵奶,讓他們安靜地入睡,才有利於身體發育。

第二個動作:吃奶動作變緩慢

有經驗的寶媽知道,一旦寶寶餓了,吃奶會非常急切,平均每吮吸3下左右,就會大口的吞咽,還可以聽見「咕咚咕咚」的聲音,但是寶寶的胃容量小,「熱情」的喝一段時間後,寶寶喝奶的動作會明顯變慢,說明孩子已經吃飽了,可以停下餵奶,等下次餓了再喂。

第三個動作:出現吐奶、漾奶的情況

寶寶的胃容量小,而且食道較為平緩,如果餵奶過多,就容易出現回流到食道的情況,讓孩子出現打嗝、吐奶、漾奶等情況,這種現象在3個月以內最常見,寶媽要格外注意,這一階段寶寶的腸胃十分脆弱,過度餵養會加重腸胃負擔。

第四個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扭頭、推拒

寶寶在餓的情況下,吃奶會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或者奶瓶,而一旦吃飽了,注意力就開始分散,會不斷扭頭,看向旁邊的人,甚至推拒奶瓶,這就是很明顯的吃飽了,寶媽不能為了讓孩子聽話、睡覺等原因,再堅持餵寶寶了。

寶寶的脾胃十分嬌嫩,過度餵養不但會影響寶寶的排便、睡眠,導致孩子腹瀉、脹氣、睡不安穩等情況,還會因為消化系統「超負荷」工作,導致脾虛營養吸收不良,耽誤孩子發育,而且,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氣血和氧氣會長時間地集中在腸胃,導致腦供血減少,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寶寶吃太多了,出現腸脹氣、積食怎麼辦?家長平時可以適當給孩子喝一些金棘末,幫孩子促進脾胃發育,讓消化工作更順暢,排出脹氣、積食,而且金棘末能促進脾臟吸收、運化營養,配合一些揉腹,捏脊(6個月以上)的推拿,讓孩子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高、體重發育快、少生病。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現這四個反應,是在告訴你:「我吃飽了」,媽媽別再餵了
    在新手爸媽的眼中,寶寶的吃喝拉撒是頭等大事。特別是處於新生兒期的寶寶,發育比較快,幾乎每天一個樣。新手爸媽在寶寶「吃」的方面,就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總想讓寶寶吃得多、長得好。但寶寶的脾胃比較弱,吃得多容易出現「積食」的現象。
  • 寶寶吃飽了會有這些信號,媽媽別硬餵了,小心傷到寶寶脾胃
    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家長如果領會不到他的意思,總是以餵養解決問題,很容易對寶寶的脾胃造成傷害。其實小寶寶是懂得饑飽的,既然無法說出來,寶媽就要了解他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寶寶吃飽了會有這些信號,媽媽別硬餵了1:吃奶粉的寶寶會推開奶瓶如果寶寶吃奶的過程中推開奶瓶,表示不需要吃奶了,媽媽也不要再喂。
  • 寶寶出現這些行為,是在「暗示」媽媽:我吃飽了,別再餵了
    給寶寶們穿衣服的時候,寶媽要能摸索到一定的規律,比如:可以摸一下他們的後背,涼的話就加衣服,熱的話就脫衣服。但是,當寶寶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寶媽們要怎麼才能知道他們是不是飽了呢?事實上,如果寶寶們吃飽了,他們就會作出某些具體的動作來暗示媽媽:「我吃飽了,別再餵了」。
  • 6個月前的寶寶吃飽喝足啥表現?這5個動作告訴你,再餵就過量!
    不過很多時候寶寶也不哭,也不表示,就像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問我:「我家寶寶每次吃過奶後都會吐奶,我也沒立刻放他躺下啊,也有幫他拍嗝,有一次吐的嘴巴鼻子一起往外噴,嚇壞我了,是不是我餵多了。」我說這種情況應該就是你餵多了,寶寶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寶媽問我那他怎樣算是吃飽了?
  • 如果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在告訴媽媽:「我吃飽了,別再餵了」
    寶寶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此,很多媽媽在餵養寶寶的時候,總是想著讓寶寶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可是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讓寶寶多吃就會造成過度餵養,所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們先來說一下過度餵養的危害:一、積食或腹瀉過度餵養會對寶寶的脾胃造成傷害,因為寶寶比較小,他們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吃得太多就容易造成積食。
  • 過度餵養的寶寶容易脾胃受損,餵飯的三重傷害你知道嗎?別再餵了
    第一次帶寶寶回老公老家,老家鄰居有個小孩叫佳佳,比我們家寶寶大一歲,很喜歡跟我們寶寶玩,每次一到吃飯時間,佳佳奶奶就會端著飯菜過來追著喂,我好心提醒鄰居奶奶,佳佳都三四歲了,可以自己吃飯了,可是佳佳奶奶說:「他自己吃撒得到處都是,追著餵飯他不好好吃,不餵飯讓他自己吃,那還不得餓死!佳佳的爸爸我當年餵到八歲!」
  • 小兒推拿李波:別再給孩子「填鴨式」餵養了,補不到營養還傷脾胃
    小兒推拿李波:別再給孩子「填鴨式」餵養了,補充不到營養還傷脾胃「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能餓著!」「孩子要想長得高高的,就得多補充營養,多吃飯。」…………這些話題,可以說是很多家長共同的想法了,於是就出現了「填鴨式」餵養。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出現這4個信號時,家長就要適當餵飯了
    可是很多寶寶在小時候在遇到吃飽了的時候,並不會向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已經吃飽了」這樣的話語。孩子在遇到自己吃撐了的情況,就會比較直接的將奶給吐出來。所以新手父母們在給孩子餵奶時,應該少量多次喂,不宜一次就給孩子餵太多的食物。一次性就餵孩子特別多的奶的話,對寶寶的胃會造成特別大的損傷,甚至還會將他們的胃「撐破」。寶寶吃飽的信號有哪些呢?
  • 這四個信號說明寶寶已經吃飽,再餵就傷娃了
    寶寶是否有吃飽,這是個令無數新手寶媽頭疼的問題。朋友琪琪是個新晉媽媽,對寶寶的一切都還在摸索階段。只要寶寶一哭鬧,琪琪就趕緊給寶寶餵奶,覺得寶寶哭了就是餓了的表現。再加上琪琪覺得寶寶多吃奶可以發育得快,餵奶次數也不知不覺增多了。前段時間,琪琪發現寶寶頻繁吐奶,吃完奶還會哭,且伴有舌苔發白、腹脹的現象,於是帶寶寶上醫院。醫生告訴琪琪,這是寶寶被過度餵養而造成積食的表現。
  • 兒科醫生:4種食物少給孩子,不要再餵了,5點建議養好脾胃
    剛開始的時候,萱萱媽也擔心孩子,認為孩子不能這麼吃,但是看著孩子吃的很開心,身上也確實長肉了,看上去胖乎了很多,就沒再阻止了,但是前一陣,孩子也就8個月大吧,突然厭食,食量下降嚴重,就連奶粉也不喝了,還出現了發燒的現象,這一些把萱萱媽嚇壞了,帶著孩子去看醫生,經過一番檢查,了解到孩子,竟然腸胃弄成胃動力障礙,原因是給寶寶輔食添加的太早,使得寶寶的脾胃承受不住,吃什麼都是穿腸而過,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和發育
  • 寶寶幾個動作「暗示」已經吃飽了,家長不要再餵了,不然容易積食
    寶寶幾個動作「暗示」已經吃飽了,家長不要再餵了,不然容易積食 那麼為什麼現在科學進步那麼大,對於寶寶這些常見的疾病並沒有很大的改善呢?其實如果說到育兒,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有結論了: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如果照顧寶寶太過於嚴苛了,那麼其實對寶寶來說是不利的。
  • 寶寶出現這些舉動,說明已經吃飽了,寶媽繼續餵,寶寶會吃撐
    對於一些新手爸媽來說,如何把寶寶照顧好是一個最關注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寶寶只要多喝奶,就可以長得快,卻忽略了過度餵養的危害。寶寶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喝不下太多的奶,當寶寶吃飽後,會有一些舉動,如果家長忽略了寶寶的這些舉動,會繼續餵寶寶喝奶,導致寶寶吃撐,從而影響健康。
  • 過度餵養易導致脾胃受損,如果寶寶出現四種情況,就不要再餵奶了
    ,所以一些新手爸媽,在餵養的問題上都會很困惑,難以分辨寶寶是為什麼哭,是餓了還是哪裡不舒服,所以不能只看寶寶,一哭就覺得是餓了,就覺得餵奶這是不對的,如果過度餵的話,其實對寶寶的脾胃傷害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學習一下這類的知識.。
  • 當寶寶吃飽了會發出這幾個「信號」,不要再餵了,當心造成傷害
    文|王叔對於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人來說,在給寶寶餵奶時,很難控制好量,再加上寶寶還不會說話,也無法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所以經常會因為餵得太多而影響寶寶的胃腸正常發育。那麼在寶寶吃飽時,會給我們發送哪些信號呢?
  • 嬰兒也有「飽腹感」,如果出現這4種症狀,就是在提示你他吃飽了
    對於韓雪這個新手媽媽來說,雖然她自己也沒有十分的把握能把寶寶照顧的好,但是婆婆卻經常當著面否定她的做法:比如不會用尿不溼、不知道怎麼給孩子換衣服等等,這不僅讓韓雪覺得在家裡很舒服同時也不喜歡這樣的婆媳相處。 更讓韓雪難以忍受的是,婆婆總是在寶寶哭的第一時間就讓她餵奶,而且還總是當著自己的面對寶寶說:「是不是你媽媽的奶不夠呀!我可憐的寶寶每次都吃不飽。」
  • 嬰兒也有「飽腹感」,如果出現這4種症狀,就是在提示你他吃飽了
    如果寶寶一哭,我們就盲目的認為寶寶是餓了,立馬進行餵奶的話,不僅會造成吐奶的現象,同時還可能會撐壞寶寶的胃部。韓雪和老公剛剛結婚不久便順利的懷孕,好不容易熬過十月懷胎,本想著能單獨和寶寶增進親子感情。更讓韓雪難以忍受的是,婆婆總是在寶寶哭的第一時間就讓她餵奶,而且還總是當著自己的面對寶寶說:"是不是你媽媽的奶不夠呀!我可憐的寶寶每次都吃不飽。"韓雪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氣都不打一處來,但是在婆婆強烈的要求之下,她還是給寶寶餵了奶。
  • 寶寶吃太飽出現夜鬧的4個表現,小心影響大腦發育!
    很多新手媽媽第一次帶寶寶,手忙腳亂,怕孩子冷了,又怕孩子餓了,寶寶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哭,寶寶一哭媽媽就以為餓了,給寶寶餵食的過程中,又不知道如何控制寶寶的食量,餵少了,怕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餵太飽了又怕傷到寶寶的脾胃,撐的難受,尤其時寶寶的器官發育和消化系統還未成熟,餵太飽了會傷著寶寶,影響健康。
  • 寶寶有這4種表現時,表明真的吃飽了,不要再喂,寶媽別再弄錯
    當寶寶有這4種表現時,表明真的吃飽了,不要再喂,寶媽別再弄錯!,寶媽可以碰觸寶寶的嘴巴試驗,如果寶寶還想吸吮,說明寶寶還沒吃飽,只是太累太想睡了,那麼遇到這個情況,可以幫助寶寶吃奶,吃飽了再睡。反之,碰觸寶寶的嘴巴後,乳頭輕鬆抽出來,說明寶寶吃飽了,如果寶寶已經睡著,記得先豎抱一會兒,再側躺睡覺。
  • 寶寶有這幾個現象,表示吃飽了,別再餵啦!
    其實,想知道孩子吃沒吃飽,也是有方法可言,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以下幾個現象,說明已經吃飽啦~大小便正常吃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粉的寶寶,在吃飽的情況下,每天小便次數大多會超過6次,而且小便的顏色清亮,不發黃,也沒有特別的氣味;而寶寶的大便可以達到每天3-5次左右,大便粘稠,不幹不稀。
  • 一招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媽媽再不怕給寶寶餵多了
    ● 7-9月齡的寶寶:每天奶量保證在600~800ml,一天餵4~6次,親餵則單次保證10~20分鐘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鐘。● 10-12月齡的寶寶:每天奶量保證在600ml,一天餵3~4次,親餵則單次保證10~20分鐘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