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一封】寫給我的老師

2020-12-14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小昕媽媽

今天我要把這封信寫給我的老師,她是一名女老師,小時候住的地方跟我們一個村子。老師她人脾氣特別的好。可是小時候的自己還是挺害怕她的,可能就是因為他是老師,自己是學生吧。

我小時候學習不是很好,一般在學校裡考試都排在中間,爸爸媽媽看我的學習不好也是很著急。有時候開家長會都跟老師說,讓老師您嚴加管教我,不行該打就打,不打緊我們做父母的不嫌。老師您脾氣很好從來都不打我們。要怪就怪自己太笨了,老是學習不好。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那天晚上放學下雨下的特別大,人家的爸爸媽媽都來接自己,而我眼巴巴的看著就是沒有人來接我心裡很著急,我不停的探出頭去,從大門外裡看看有沒有人來接我。始終都沒有看到人影,最後我直接抹眼淚哭了!畢竟我那個時候還是很小的。

那個時候所有的同學都回家了,最後老師您也要放學了,您看著我還沒走。知道是家裡人可能有事沒來接我,正好老師您也是往家走,挨著我們家不遠,所以就撐著傘一路把我送到了家。讓我心裡感覺特別的溫暖!

回到家裡看著爸媽淋著雨都在忙著堆糧食特別辛苦。我所有的委屈也沒了,不是爸媽不接我,而是他們真的有事,而我也不孤單不在害怕,我也回家來了,而且還是有老師您陪著我一起回來的。不過現在記起來我還是很謝謝您老師。雖然您對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來教導我,可是我就是學習不行,也許就像爸爸說的那樣,我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只能讓老師您白費心了。

最後我還是想跟老師您說一句話,真心的謝謝您當時撐傘送我一起回家。讓我感覺老師你也並不是那麼可怕,老師也是很親切的。現在想起來我還欠你兩個字沒說謝謝!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在抗疫第一線/寫給女兒的一封家書
    我在抗疫第一線/寫給女兒的一封家書 2020-02-15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錢南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
  •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一封家書,包含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記錄著對家人的祝福與期盼一封家書,寫下對親人的點點問候維繫著家庭的牽掛與溫暖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每次讀到余光中的《鄉愁》總讓我情不自禁想起家人和故鄉這封思念如同一杯醇香的濃茶講不清,訴不完,化不開
  • 一封家書,讓小候鳥不再等待
    「我想謝謝您,奶奶。我永遠記得您每天的早出晚歸……您總是不為自己亂花錢,把每一分都用在我們身上,謝謝」……2019年1月28日是農曆小年,14歲的小從熒把想對奶奶說的話一筆一划寫在信紙上,裝進「家書」。和小從熒一樣,許多父母在外的留守兒童——「小候鳥」們,也在當天寫下自己的「家書」。
  •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2020-12-1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封家書:父親寫給女兒的信,字字走心
    日前,沁陽市紀委監委在全市黨員幹部中開展了」頌家訓、傳家風、倡清廉「為主題的家書徵集活動,用書信的方式傳播和睦友善、正直無私、勤儉節約、清正廉潔的家庭文化。今天推出的是政府辦主任王躍東《寫給女兒的一封家書》。
  • 「寫給抗疫一線女職工的家書」徵集火熱持續
    自上海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發布「家書寄『申』情·致敬戰『疫』人——寫給抗疫一線女職工的家書」徵集令以來,共收集到300餘封來自各行各業感人至深的家書。他們中有的是寫給正在機場邊檢的女兒,有的是寫給牢牢把住國門的媽媽,有的是寫給堅守崗位的妻子……字裡行間充斥著彼此之間濃厚的情誼。
  • 【一封家書】無論何時何地,不變的是我對您深深的愛
    2019年開年獻禮  鄭州新聞廣播暖心聲音志  《一封家書》  溫暖啟封  鄭州新聞廣播  每天上午《百姓熱線》  下午《大家幫大家》  晚間《今夜不寂寞》  播出暖心聲音志《一封家書》  微信、會面客戶端、蜻蜓FM同步推出  歡迎收聽轉載~  作者介紹
  • 濱州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仕泉最後一封家書:穿越時空的錚錚誓言
    濱州高新區福生小學教師張金光激動地讀著一封泛黃的家書。「這是我爺爺李仕泉烈士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前夕寫的家書!這是他老人家最後一封家書。」張金光動情地說道。張金光老師的祖父就是烈士李仕泉(曾用名李士全),有人難免要問,李仕泉烈士的親孫子為什么姓張呢?這還要從李仕泉烈士特殊家庭背景說起。1920年,李仕泉烈士出生在濱州高新區小營街道三大王村,他祖輩曾經輝煌一時,家裡經營許多產業,養著四掛馬車,經營許多沿街商鋪。後來日軍侵華,在日軍鐵蹄踐踏下,李家祖上產業都衰落了,李仕泉兄弟五人,他是老三,都由以前的少爺公子哥變成了普通人。
  • 母親不會寫字 讓老師代寫家書規勸厭學女兒
    青年報記者 吳愷 攝「我知道你讀書吃力,不太想再讀,想早點工作,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好好上學。我希望你不要像媽媽一樣,有什麼想給你寫的還要請別人幫助。」嘉定區留雲中學初三(3)班學生臘梅昨天收到了一封媽媽給她的信。由於母親不會寫字,這封信是請臘梅的班主任老師錢曉薇代寫的。昨天下午,在該校舉行的一場「冠笄禮」成人儀式上,每名學生都收到了一封來自父母的家書。
  • 【02.13】一周導讀 開學策劃:一封家書,寫給未來的孩子
    新學期伊始,我們特別推出開學策劃:《寫給未來的孩子》。將對未來的期許,對孩子的關切,放入家書中。那些祝福與期待,皆蘊藏在這些來自幼教工作者、平凡父親、母親一封封誠摯的信裡。打開2017農曆雞年第一份《育兒周刊》,感受那些字裡行間的溫度。
  • 【家書一封】寫給我的小寶貝
    作者:寶寶知道 辰樂寶貝的媽咪寶貝,這是麻麻寫給你的第二封信了,前天晚上你出了好多汗可能是晾著了第二天你開始流鼻涕,昨天拿了藥吃了還是流個不停不管用,因為鼻子不透氣晚上睡覺都睡不好老是醒,今天早上你沒睡醒因為鼻子不舒服一直在鬧媽媽就做起來把你抱在懷裡拍著你一會你就睡著了,媽媽知道你不舒服
  • 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京啟動大小學生分享家書記憶
    隨後,在「家書朗讀」環節,著名朗誦藝術家陳鐸朗讀了1959年10月1日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著名朗誦藝術家虹雲朗讀了趙一曼烈士寫給寧兒的兩封家書,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2013級本科生馬汀蘭朗讀了當代大學生的家書,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曾獲央視「2016中國讀書少年」全國總冠軍的葛天宇朗讀了自己2015年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家書,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宣傳幹事陳晨朗讀了軍人家書
  • 德州一中 · 新校區2020級學子寫給父母的一封封家書
    作家麥家在兒子遠行上學前,將一封信悄悄塞進兒子遠行的行囊,他在信中寫道: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裡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不管是寫給百天女兒的信還是寫給遠行兒子的信,字裡行間流露的都是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 「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親愛的寶貝,很高興你能用這種方式與你說說心裡話,媽媽知道你已經長大,你永遠是媽媽最愛的人。」  日前,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正在舉辦,2019級7600名學生淚眼矇矓寫下「一封家書」,或信箋郵遞或線上分享,一封封滿載沉甸甸思念的家書在第一時間抵達遠方的家,許多父母亦滿含深情回信,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 「「六一」特輯」愛的表達式「一封家書」
    一封家書,把親情與愛濃縮在字裡行間。由省婦聯與團省委、省文明辦聯合開展的「『疫』日靜思 築家國情」吉林省第二屆「一封家書」活動自啟動以來,全省各界群眾積極踴躍投稿,截止到活動結束已收到家書5000餘封,每一封家書字裡行間流露出綿長溫情,細細品讀發現,這些家書中有感恩、有勵志、有溫情,可無論哪一種感情,都帶給人無限溫暖,把親情與愛都留在了字裡行間。
  • 秦國士兵的一封家書,2000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是感動的想哭
    秦國士兵的一封家書,2000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是感動的想哭文/李偉說故事現在我們有了網際網路,所以我們的交流更方便了,因為沒事就能開個視頻看到對方了,而且現在的互聯時代已經取締了原先那個靠書信聯繫的年代了
  • 一封家書一份情,2000年前的一封家書感動千萬網友
    這便是「家書抵萬金」的由來。那時的書信沒有現在的動態表情,也沒有有趣的火星文。他們用最質樸的文字,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親人對家庭的思念。現存的最早出土的家書,是距今2239年戰國時期的木櫝家書。寫這封家書的人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對兄弟,他們是秦國軍隊中的兩個普通的小兵。這封信是他們寫給在家中照顧老娘的大哥的。
  • (原創)媽媽教我寫家書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知是否該在這個「教」字上打上引號,因為說是「媽媽教我寫家書」,其實媽媽是不識字的,而那個時候的我已是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了,可我這個高年級的小學生確實又沒寫過信,我寫的這第一封信就是媽媽所教的啊。記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其間,久未收到在北京密雲當兵的二哥哥的來信,媽媽成天替二哥哥擔心,。
  • 給女兒的一封家書
    按:這是學校布置的作業,也是參加濰坊市2019年家風家訓系列活動的一篇徵文,但當我開始寫時,卻傾注了最真實的情感,寫出了最想對女兒說的話。剛剛學校和我聯繫,問可不可以發到學校的公眾號上,我說可以。不過學校刪掉了幾條對孩子提的要求建議,說是說教味兒太濃。在我的堅持下,保留了一部分。因為,我沒覺得自己在說教;因為,我說的是自己的肺腑之言。今天在這裡發布一下未刪改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