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繪本》融合傳統文化和當代審美成爆款

2020-12-20 騰訊網

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由中信出版集團、中信童書·火麒麟、狐狸家聯合主辦的「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是孩子心中的大英雄——《西遊記繪本》新書首發」活動舉行,「西遊記繪本」系列與讀者正式見面。

此後,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大平臺KOL相繼推薦,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波頗具東方美學色彩的西遊童話熱潮。

《西遊記繪本》系列是一套專門為3-10歲小讀者繪製的西遊故事集,其三頭身的萌態人設、電影般的動感分鏡、柔和考究的配色以及東方水墨感的筆觸,讓小讀者愛不釋手。

該書上市後,抖音紅人、微博大V轉發贈書、微信公號發文推薦等均帶動了關注度,在當當網一度上升至「童書新書榜「第8名,目前仍在持續熱銷中。

在BIBF現場,記者有幸採訪到了這套《西遊記繪本》的主策劃人——「狐狸家」品牌創始人阮凌。她表示,「我們試圖用今天年輕父母和新生代兒童能接受的審美趣味和視覺語言,向他們詮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古老絕美的華夏圖騰,不僅在美學趣味上,更在價值觀上增強時代質感。」

傳統文化融合當代審美

打造屬於「10後」孩子的西遊記憶

阮凌解釋,以《西遊記》為IP衍生的歷代連環畫、電視劇、電影、動漫、繪本,層出不窮,但每一代有每一代不同的特色。「當下的孩子對1986年版的電視劇《西遊記》已經不那麼感興趣了,但他們通過當下的音頻作品又知道了更多的西遊記情節;此外,經過電影、動漫、引進繪本的大量視覺培養,他們的審美發生了巨大變化。」

她認為,相比於電影、電視的《西遊記》作品,童書市場好像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斷層,符合當下孩子視覺欣賞趣味和繪本敘述語言的產品不太多,「因此,狐狸家團隊有這樣的熱情,也有這樣的衝動,想要為今天的『10後』孩子創作一部屬於他們的『西遊記憶』。」

因此,《西遊記繪本》在角色形象、畫面風格、構圖語言、表達方法等方面均作了革新,「我非常有自信,等到這套西遊記全部完成後,它將是這一代孩子的童年記憶,它是一代中國人的珍藏。」阮凌說。

100%原創,專注傳統文化

為孩子講好每一個東方故事

創辦於2017年的「狐狸家」,因其聚焦於東方傳統文化題材的定位、堅持100%原創的理念、突破老調重彈的當代審美視覺,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除了《西遊記繪本》系列,該機構在2018-2019還出版了《清明上河圖童話版》系列、《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系列、《小孩看熱鬧·春節放花炮》《你猜神仙怎麼說》《哇!歷史原來是這樣》系列等。其中,《清明上河圖童話版》《西遊記繪本》《你猜神仙怎麼說》的繁體版權已分別授權給皇冠出版集團和螢火蟲出版社,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出售。

成立短短兩年,狐狸家的產品已經獲得了不少榮譽,如:《清明上河圖童話版》入選了2018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其單冊《清明上河圖·騎驢記》獲2018年安徽省動漫大賽金獎、「哇!歷史原來是這樣」系列《洗澡簡史》獲2018年「站酷獎」優秀繪本、《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入選2019年「北京閱讀季·書香童年」童書年度50佳等。

據了解,目前狐狸家仍有80-100個SKU在創作中,包含了故事繪本、遊戲線索書、立體翻翻書、百科繪本等多種形態。「我們策劃的題材大多側重於傳統經典、母體文化的傳承,但絕非老調重彈。狐狸家的所有出品均為『東方文化』和『當代審美』的結合體,每一部看上去都是『很潮很東方』。」

基於對當代典型中國家庭的現實觀察和藝術創作,狐狸家還規劃了一套角色設定和社區架構。其中,狐狸家的主角形象——小狐狸呼呼是一個5歲的男孩,幾乎貫穿狐狸家的所有產品(特殊品種除外),「我們將集群產品做長線品牌IP規劃,讓消費者形成深刻記憶點。」

「產品經理」模式下的團隊產品

做中國的USBORNE

尤斯伯恩是阮凌喜愛的出版品牌,也是狐狸家一直對標的出版機構。她表示,狐狸家希望做中國的尤斯伯恩(USBORNE)工作室,因此,她和團隊學習了尤斯伯恩的組織形態來進行產品創作。「我們會有一條一條的編輯線,然後按照組織原則來進行生產,每個作品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作品。」

狐狸家團隊採用「產品經理」的模式,美術編輯、文字作者、插畫師在產品經理的統籌下通力合作,就像拍電影一樣,共同打磨一部圖文咬合的童書作品。

阮凌介紹,像《西遊記》這樣的單本繪本,通常需要4-6個月的製作期,每個產品都是由前期產品設計、中期創作、後期加工三大塊組成,這三大塊要求團隊高度統合。「這個過程中,插畫作者對一個產品的貢獻只是1/3,前期的產品設計,以及後期美編的加入,都非常重要。」

把握市場,專注內容

好內容仍是稀缺資源

在阮凌看來,當下,原創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作品,越來越多的原創團隊也開始關注傳統文化市場,「我覺得這是一個向好的狀態,同時,國內插畫師的水準也比以往要好很多,不少新生代插畫師受過國外的教育,更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和現代意識,所以今天的出版業開始享受這樣的成果。」

但在做原創內容的過程中,阮凌也感受到了市場帶來的壓力與挑戰,「一是中國讀者閱讀了多年的引進繪本,對於繪本的眼光還是很挑剔的,當下的原創能力與讀者的閱讀水準還是有差距的;第二,中國家長普遍有功能性需求,因此,很多作品在創作時不得不考慮現實的需求。」

她表示,今後還是要很好地把握市場,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仍舊會專注內容,「雖然當下繪本的品種數量很多,但優質內容目前仍然是市場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應該專心做好內容,這也是狐狸家能堅持下來的根源。」

記者:蔡蕾

相關焦點

  • 繪本畫家熊亮:以傳統藝術形式打造東方《愛麗絲夢遊仙境》
    傳統IP的另闢蹊徑從《大聖歸來》到《白蛇》《哪吒之魔童降世》,近些年,中國的動畫大電影在不足五年內迎來了指數級增長。數千萬票房不再是院線動畫的天花板,動漫和繪本作者終於可以劍指50億票房的最高目標,這顯然是傳統IP發展的喜人進步。
  • 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四種路徑
    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創作者依託新媒體技術而創作的含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至今,已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探索了聲、光、感三維的存在,豐富了人民群眾的審美體驗。
  • 從傳統中挖掘寶藏 「故事超人」講述不一樣的《西遊記》
    然而,在追逐利益的同時,許多品牌忘記初心,將親子社群變為團購基地,將內容平臺變成繪本推薦賣場……買方市場轉變成賣方市場,原本的內容創作者變成商人,賺的盆滿缽滿,商人卻已經沒有時間或者不願意回過頭來打磨內容。千篇一律的盈利模式造就了千篇一律的內容生產方式,甚至,所謂內容變成了出版產品的照本宣科,優質親子教育內容的原創生產環境已經滿布瘡痍。怎能忘了初心,怎能讓親子教育市場沾染傲慢。
  • 咖樂影業:爆款動畫電影的成功密碼
    動畫電影漸成票房擔當 提及動畫電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日本和美國的動漫都是強勢作品,而中國動漫變成了「幼教產品」,長久的薄弱使得中國動畫人不自信2009年《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用9000萬元票房的奇蹟完成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拓荒」;2014年《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單片票房破2億元,從此開啟了連續七年登陸春節檔的爆款之旅;2015年一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狂收9.56億票房,好評如潮,一改國產動畫的頹勢;2016年《大魚海棠》這種面向全年齡段的作品,製作精良,口碑不錯,但是票房卻沒有更上一層樓。
  • 浪花必入《繪本西遊記》,未盡的童年
    與繪本結緣大概是在小寶九個月的時候,兩日內就接收到了許多大神麻麻安利的書單。這本《繪本西遊記》則是一個超可愛的媽咪在出版社幫我申請的新書。  能提前閱讀到周銳先生和太田大八先生合作的這本中國傳統經典已經很榮幸了,但是沒想到開封還是驚豔了我。  相信每個小夥伴小時候都幻想過像孫大聖那樣七十二變,天馬行空。  繪本給了我們的想像更多的啟發。
  • 開掘空間大 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連環畫上"活"起來
    康健介紹,傳統文化之於連環畫本就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兄弟」,正在編輯中的《中國經典民間傳說》(百種)就是對連環畫中的傳統文化資源的一次精心梳理。民間傳說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智慧和美德,將中國傳統和中國元素的象徵意義和史詩描繪功能發揚光大,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更具傳播力和閱讀效果。
  • 上古神話「跳進」繪本,傳統經典如何貼近當代小讀者
    如何將極富中國味道的傳統故事融入繪本,進而吸引當代小讀者,是業內思考的命題。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神話中國繪》,將新童話藝術和深具中國味道的傳統國畫碰撞融合,演繹了傳統神話歷久彌新的魅力。全書分十冊,古神話故事囊括了《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黃帝擒神獸》《夸父追日》《十個太陽》;古神話形象包括《伏羲伏羲》《百草神農》《堯帝種豆莢》《舜帝的神力》《治水的大禹》等。
  • Alexandre Chary:用當代審美和本土語言設計家具,讓傳統工藝得到新生
    在這裡,鳳凰網家居有幸採訪到了現居於上海的法國設計師Alexandre Chary,他長期致力於探索個人設計審美與傳統工藝之間的平衡。FAS是他將蘇作傳統木工工藝與設計結合,創作出來的充滿當代美學同時兼具東方語彙的家具品牌。
  • 傳統工藝與當代潮流的碰撞
    New Balance Tokyo Design Studio全球首款Speedrift鞋款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ew Balance日本設計師團隊Tokyo Design Studio(以下簡稱TDS)帶來全新力作, 將New Balance FuelCell中底跑鞋科技與日本傳統製鞋工藝相結合
  • 平行世界,浮生美學——傳統文化在當代空間的復活文化沙龍圓滿落幕
    12月12日下午,一場以「平行世界--傳統文化在當代空間的復活」為主題的文化沙龍在聯投中心浮生藝術館雲和雅築劇場圓滿落幕。眾多優秀的藝術家、媒體人共聚一堂,探討傳統藝術在當代空間是如何獲得新生,通過不同領域視角來反映當代藝術家的精神境遇與文化追求,探尋傳統在當下的延續和升華。
  • 《西遊記》女性形象的多重意蘊是什麼?不僅是宗教,還有審美
    《西遊記》女性形象的宗教意蘊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背後擁有著十分豐富且深刻的文化意蘊。而這部作品的產生、作品傳達出的思想,與其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作為成書於明代中後期的神魔小說,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宗教文化及宗教思想。而其中的女性形象作為載體,體現出了作品深刻的宗教意蘊。
  • 《凱叔西遊記》:奇幻故事裡讀中國傳統文化
    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中華網官微(中華網官方微博客戶端)聯合清華大學一帶一路學生研究學會(SABRI)、上合國家青年平臺等多家留學生機構及多家出版社邀您一道在浩渺的書海裡發現中國之美,我們力圖為您搜羅經典、用心推薦一批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品叢書。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中國戲曲學院召開
    中國網12月9日訊(記者閆景臻)近日,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的精神,深入探討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此次會議也是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精神,傳統和當代水墨作品賞析
    審美文化是社會矛盾的精神反映,也是促進歷史變革的自反力量。在討論「什麼是水墨精神」時,必須確立哪些藝術精神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價值。如果按照國粹主義的道德基準去界定「水墨精神」,哪將狹隘不堪,甚至可能把整個歷史推向踟躕不前的死胡同。20世紀80年代中期,蓬勃興起的國畫改造運動,基本是在現代主義反傳統思潮影響下,以破壞和摒棄傳統為主的藝術運動。
  • 在融合回歸中創生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通識教育融合後,本土坐標和國際視野疊加形成的多元文化語境,有助於提升大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辨、質疑與選擇的能力,生成對民族傳統文化更深層理解和更真誠認同。例如,傳統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與思政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規範相契合;傳統文化「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與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規範相契合。傳統文化注重道德修養和踐履的價值規範,給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二者融合有助於校正受教育者價值觀上的偏差和迷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助力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京召開
    【環球網教育報導】12月5-6日,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 兒童與傳統文化的對話——《進城》繪本分享
    我把這個繪本掃描出來,供各位老師閱讀。我會在後面進行一些我個人的解讀。請大家一起走進這本很特別的圖畫書吧!這本書的創作者是一對來自臺灣的「神仙眷侶」,林秀穗和廖健宏。遇到的這個小男孩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
  • 中國繪本:用最恰當的方式,講好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
    傳統連環畫從建國初期的革新改造、八十年代的繁榮以及九十年代的式微,到如今「架上連環畫的」的風生水起、繪本產業的方興未艾,經過了老中青幾代畫家的不懈努力,經歷了從觀念到語言的不斷試錯與開拓融合,才有了今天豐富多元的形式與面貌。作為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形式,連環畫這種兼具文學性與敘事性的圖文讀物應當、也能夠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
  • 文化博覽丨傳統審美在戲曲中的表現
    一、中國式觀演關係與戲曲表演中的美學特徵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審美是不同的,這和我們的國情有關。要了解傳統戲曲,首先要了解它特殊的審美創作方法,關於這一點,有幾個話題要跟大家交流。  (一)中國式觀演關係觀演關係指的是觀眾和演員的關係,這種關係在戲曲上主要表現為觀眾和演員的共同創作。最基本的是觀眾要讀懂戲曲唱詞的詞彙和語法,這樣在看戲的時候就知道它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 美術研究|美術學|傳統舞蹈審美回歸的現代性體驗!
    筆者認為,對藝術而言,最重要的是表達問題,即用什麼樣的語言和模式把故事或情感敘述或表達出來。傳統文化藝術的豐富資源與當代之間存在著一種永久的循環機制,當代舞蹈人的情感、欲望、幻想、想像、理想、生活追求、價值信仰、心理模式和審美體驗等以及從這些生存體驗中獲得的審美情感,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能夠產生諸多共鳴,即過去與現時屬於同一個精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