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份民事裁定書,對平安健康名下帳戶內7000萬元資金予以凍結。
這場與四川好醫生的商標之爭歷時2年,橫跨四地,最終結果依然迷離。
2018年5月4日,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在香港掛牌上市。在平安好醫生上市10天前,四川好醫生發布聲明稱,平安集團「平安好醫生」涉嫌侵犯「好醫生」馳名商標專用權。
隨後,四川好醫生在成都中院對平安好醫生提起訴訟。最終結果是平安健康被要求停止「好醫生」標誌使用,並賠償損失300萬元,雖平安方面提出上訴,但四川高院二審維持原判。
2018年,平安好醫生回到深圳市起訴四川好醫生,認為其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名為「平安好醫生」,侵犯了中國平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最終判決為平安集團勝訴,四川好醫生需刊登公開聲明,並對原告平安集團進行賠償。
如果是本地的和尚好念經的話,之前的判決結果難免被人議論,於是,雙方對簿的公堂搬到了北京。
2020年6月1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的終審判決有利於四川好醫生一邊,沒有支持平安集團的訴求。2020年5月12日,平安健康在《中國消費者報》上刊登致歉聲明,就商標侵權一事向四川好醫生致歉。然而,糾紛仍未結束,平安健康回應稱:APP不會下架,而有關平安好醫生商標糾紛案件,正在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請複議重審程序。
公開資料顯示,四川好醫生集團最早從1998年10月19日開始申請、註冊「好醫生」商標。2010年10月8日,該集團第5類第1908463號「好醫生」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8年4月30日,四川好醫生集團官網還公布消息稱,經權威評估機構2017年的品牌價值評估,「好醫生」估值達316億元人民幣。
而平安健康母公司中國平安,則於2014年4月25日開始,註冊了24個類別的「平安好醫生」商標。
商標糾紛暫無定論,其中緣由我們也無法置評,但平安好醫生自身的發展現狀似乎比這場糾紛更值得關注。
根據8月20日,平安好醫生發布的2020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27.5億元,同比增長20.9%;毛利8.22億,同比增長67.1%;毛利率為29.9%,提升8.3個百分點。但歸母淨利潤仍虧損2.136億元,同比收窄22.1%。
2015年至今,平安好醫生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額已達40億元,公司現金流也始終為負。除此以外,2019年平安好醫生的五大客戶均為母公司中國平安的「平安系」,合計為公司貢獻收入超過20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近40%。
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送口罩活動幫其APP新註冊量增長數倍,而「自付10元郵費」、「口罩質量低,成本僅1元」等輿論頻出,平安好醫生被指蹭熱度。4月份,平安好醫生又因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涉嫌隱私不合規等問題被通報下架;5月份,平安好醫生上線的5G心腦監護平臺,被雪揚科技CEO指出「抄襲公司安頓產品」。
盈利艱難,紛爭不斷的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