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包,如何衝出「困境」?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電子書包,如何衝出「困境」?

資料圖片

「生生通(電子書包)」是繼「校校通」、「班班通」之後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第三階段,自2010年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以來,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也受到了一些質疑。於是,電子書包對我們的教育發展是否有用和有多大用?如何突破電子書包發展的現實困境?一系列疑問成為我們當前的必答題。

現實困境1

傳統的教學觀念導致了電子書包的產品及服務「換湯不換藥」

現在的電子書包項目建設,重硬體採購,而輕教學應用服務(軟體即服務,應用服務包括教學軟體),所以在採購時,教學應用服務成為電子書包硬體的附屬品或贈送品。這樣形成的所謂「電子書包解決方案」,根本沒有教學應用服務,或將教學應用服務曲解成教學軟體操作培訓,而將教學應用問題遺留給學校和教師,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摸索」。這一幾十年來眾多的教育專家、技術專家、教研人員付出無數心力都無法解決的教學轉型難題,對於工作繁重、整天疲於奔命的一線教師來說,怎麼可能解決?所以就像「校校通」和「班班通」實施初期的「三個月熱度」現象一樣,一段時間後,教師們便會因其索然無味、沒有價值而避而遠之。當然,這隻就是當前電子書包用不起來,或用不出效果的表層原因。深層原因還在於:

首先是觀念陳舊:「輔助教學」觀念認為,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永遠是教師,而網絡和計算機只能作為教學工具,與黑板、粉筆、三角尺、圓規、燒杯等一樣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這一觀念無視當前IT技術越來越強大的現實和其透明、即時、精準、智能的四大特點,而將其作為傳統教學工具使用,貶低了它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埋沒了它的教育功能和潛能,致使我國教育技術的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嚴重受阻,至今沒有突破性進展和根本性轉變。

其次是理論錯誤:雖然新課改一再強調要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並不盡然。雖然在信息化教學領域,由於技術是最為活躍的生產力,「教師中心」的教學觀受到了衝擊,但結果卻是走向了兩個極端,要麼放任自流,在教學中實施極端的自由主義,且美其名曰「自主學習」;要麼仍未擺脫「教師中心」的桎梏而成為教師變本加厲實施「灌輸教學」的得力工具。

再其次是模式守舊:受制於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的束縛,雖然專家們和教師們提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但大部分還是基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模擬式整合模式,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實施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整合,將信息技術手段這張皮附加在傳統教學這個肉體上,二者貌合神離,結果是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比傳統教學效率更低。

最後是技術幼稚:當前,教學資源被眾多的教育官員和所謂的「專家」尊為信息化教學的基礎和核心,認為信息化教學之所以效率低、效果差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豐富而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之故。其實,教學資源只是教學內容的信息化表現形式;而教學環境,才是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模式的全面體現。只有抓住、抓好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才能釋放信息化教學的強大威力,全面達成在大幅減輕教學負擔的同時,大幅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建設目標。

現實困境2

部分企業對電子書包的研發好似「無頭蒼蠅亂彈琴」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應用終端,毋庸諱言,「生生通(電子書包)」是比「校校通」、「班班通」浩大得多的教育和民生工程。在這項偉大工程的實施中,不可能只有政府、教育部門、學校,而缺失企業的參與和支撐。因為無論是電子書包硬體、教學平臺軟體和教學應用服務,都離不開相關企業的研發和服務。對此,所有相關企業和單位無不熱血沸騰、爭先恐後。眾多企業的踴躍參與本是好事,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但遺憾的是——

1.硬體:削足適履

考察當前的電子書包硬體產品,分二類:一類IT大佬們直接將他們的商業電腦(臺式機、筆記本、上網本、平板)充作電子書包,供教育部門採購使用。二是學習機廠商將自己過去的所謂教材資源裝入平板,自稱為「電子書包」然後在商場等地宣傳銷售。這兩類硬體產品,都是在自己的商業產品之上披上一件「電子書包」的外衣,試圖強行讓中小學生接受,而不是根據中小學教學的特點和實際需求設計定製的產物。

2.軟體:沒有靈魂

與電子書包配套的教學平臺軟體,問題更為嚴重。企業要麼將「校校通」時代就證明無用的各種所謂教學軟體拼湊起來,形成所謂的「電子書包教學系統」忽悠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麼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開發。其結果都是一樣,由於缺乏先進的教學思想,沒有科學的教學模式,難以達到大幅減輕教學負擔,大幅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要求,這些「有其形,無其神」的電子書包,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一具具行屍走肉。

3.服務:摸不著北

電子書包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高端,教學應用是其最基本和核心功能。而電子書包教學應用的重點和關鍵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即由「教為中心」轉為「學為中心」。而如何實現這一根本的轉變,卻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對此,不僅中小學教師缺少經驗,就是專家們也沒找到合適的通路,因而對從事電子書包開發的企業而言也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瞎忽悠了。

終端硬體、平臺軟體、教學服務是構成電子書包不可分割的三個組成部分,三者相互協調才能構成真正的電子書包。遺憾的是,現在這三者不僅互不相干,而且各自都在亂彈琴。

根本出路之必要條件

教學系統,要做到道、術、器三位一體

教學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只有其形,而無其神,也不能只有其理,而缺其法。這就需要以現代教學思想為指導,完成道、術、器的全面革新。

1.道之變:道即教學原理,當由傳統的「教師中心」,轉變為現代的「學生中心」。扭轉當前「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的惡性教學生態,構建「學生如何學,教師就如何教」的良性教學生態,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以學生的接受力和學習力為教學基礎,將學習目標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水平的學習任務,支持和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成功地達成學習的新型教學理念。

要實現「教適應學」,需要從外部構建支撐「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成功達成學習任務」的「自能學習」技術環境;同時,還需要從內部構建實現「由任務驅動的『要我學』,向由興趣驅動的『我要學』轉化」的「成功學習」動力環境。

2.術之變:術即教學模式,當由傳統「師傳生受」,變革為「五環四步」。

(1)單元五環節教學:要做到「懂的不學,會的不練」。對於學生已懂(明白/明了)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不再組織重複學習或重點學習;對於學生已經掌握(會)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不再組織重複練習或重點練習。這樣,一方面儘量減少學生學習時間的無效和浪費,同時儘量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導向對其具有挑戰性和學習意義的學習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效率。

(2)課節四步驟教學:要做到「教其不懂,導其疑難」。對於教師,在課堂(課節)教學中則要求做到:明確每個層次(類別)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狀況,針對學生可能或確實不懂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同時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和已經存在的學習疑惑、困難之處進行指導、輔導、督導和疏導等。

這樣,有的放矢,才能獲得在教與學過程中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3.器之變:器即教學平臺,當由傳統的「粉筆黑板」,變革為「信息化教學環境」。教學業務方面,支持教學分析、教學設計、課程製作、教學實施,結果分析等;教學管理方面,有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學習監控、網絡監管、教學檔案等;教學工具方面,有課件製作工具、學科工具等。一句話,教學系統必須全面體現「教適應學」教學思想和全面支持「五環四步」教學模式。

教學之道、教學之術、教學之器,三位一體,構成了電子書包成功實施的必要基礎。

根本出路之充分條件

教師,要達到既懂又會

道、術、器只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必要基礎,但能否和如何駕馭這一現代化教學工具以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關鍵卻是教師。教師對相關教學理論、教學模式與教學技能的熟練掌握,是電子書包建設能否成功的充分因素。這就需要對項目進行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全方位推進,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培訓和指導,才能為整個信息化教學提供持續、不竭的動力。而這包括教學技能培訓、日常教學指導、教學問題研究等三個方面。

教師技能培訓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內容:理論培訓,包括教學觀念、教學理論、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疑惑破解等;技能實訓,包括教學分析、教學設計、課程製作、教學實施、教學評析等。

日常教學指導包括示範課例觀摩、專家當堂指導、日常互展互評、遠程觀摩等。

教學問題研究包括教學課程建設專題、教學活動研究專題、學科教學研究專題、情感調動研究專題、教學管理研究專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專題、家校聯動研究專題、其他相關研究專題等。

只有教師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新型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並在日常教學中駕輕就熟地應用,且遇到疑惑又能得到及時的疏解,同時整個項目又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全面推進,電子書包項目才能真正取得全面成功。(適學教育指導中心教育總監 周英文)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武漢「電子書包」試行兩年 書包輕了視力沒下降
    2012年9月,「電子書包」在光谷一些中小學校悄然開始試點。如今兩個學年即將過去,這一新型教育模式成效如何呢?記者昨日探訪光谷六小、光谷四小等學校發現,學生的書寫能力和視力並沒有與同齡孩子產生明顯差距,但書包卻是真的輕了。
  • 審慎對待電子書包進校園
    在是否使用「電子書包」進行教學這一問題上,學校和家長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有中小學一線教師反映,「電子書包」的優勢已經明顯,「電子書包」對數據的整理和反饋能力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教學個性化,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在很多中小學老師看來,教學電子化是「教育升級」的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確實有效果。  但家長們對此卻抱持不同的態度。
  • 「電子書包」進課堂 看看師生們怎麼說
    學生們正在用「電子書包」上課  「電子書包」進課堂了,這讓不少家長產生了一絲擔憂。目前,「電子書包」在我市的5所中學已經開始運用,效果如何?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憂:如何找到「電子書包」與學科的結合點  市東升三中趙老師覺得,「電子書包」起作用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和教師都熟練操作技術,操作不當會影響教學的效果。
  • 優學派電子書包8萬用戶的秘密
    近兩年,網絡信息化大潮正向傳統的教學課堂延伸,全國各地都開始試點「電子書包」進校園。而當大多數電子書包企業還在為獲得一、兩個學校或者一、兩個城市電子書包試點大單,產品得以落地竊喜之時,國內電教行業領軍者——諾亞舟優學派生產的電子書包已經走上了全國化擴張的道路。
  • 電子書包助推「翻轉課堂」
    當天的觀摩培訓會展示的「電子書包」等智慧課堂產品,正在實現「翻轉課堂」的理念。市130中學校長潘波介紹,「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下,需要學生在課前、課後自主規劃學習,教師則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個性化教學。電子書包裡有什麼?
  • 電子書包班的神秘外衣!
    【「電子書包班」您了解嗎?有朋友打電話跟我諮詢,孩子所在學校要組建電子書包班,在外邊1000元的平板,學校的要將近5000元錢,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加入這個班,會對孩子成績影響大嗎?】「電子書包班」是這幾年新興起的事物,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們藉助電子終端在課上或者課下跟老師互動。老師藉助終端向學生推送相關試題、微課等資源。平板只是接收終端,但一些課程資源需要開發,一些公司跟學校合作,幫助學校建立終端系統,推銷自己的課程資源,這也就是為什麼外邊1000元的平板,學校為啥賣5000+了,其中包括了幾年資源的費用。
  • 信銳技術電子書包無線覆蓋解決方案
    》,該規劃指出:用信息化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為我國教育十年發展規劃的重點。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移動終端技術以及雲計算等技術的日漸成熟,電子書包也隨之走進千萬學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原因,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引入電子書包教學應用。與此同時,由於電子書包是需要連接無線網絡使用的,各學校紛紛在引進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同時,部署專門用於電子書包的無線網絡。信銳技術結合電子書包對無線網絡覆蓋的要求,針對性的推出電子書包無線覆蓋解決方案。
  • 「電子書包」:「添憂」還是「減負」?
    但前提是購買一款2000多元的「電子書包」,如果不購買,則視為放棄名額,自願進入普通班。「不少家長認為,『實驗班』肯定比普通班更好。」徐先生說,接到電話的家長基本都選擇購買此款「電子書包」。而高雄飛也坦言,目前家長對「電子書包」的接受程度並不高,因此泉州市還處於小範圍試點階段,部分非試點學校在推進過程將是否購買「電子書包」簡單地作為分班依據,處理方式較為欠妥。
  • 盈動銳智專注電子書包平臺化研究
    其中電子書包成為構建數位化校園與互動化數字教學的重要一個助力。 電子技術與網絡正改變著傳統教育模式,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模式已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步伐,而電子書包的出現將有利於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進。 啟示二、政府助「電子書包」進軍教育市場 香港教統局斥資400萬,在10所中小學推行「電子書包實驗計劃」,為學校鋪設無線網絡;提供掌上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等等,足以可見香港電子書包的普及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 電子書包開創教育新模式
    電子書包的出現,將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將教育帶入一個無紙化、電子化、信息化的新時代。  電子書包開創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育模式,它提倡豐富的數位化教學內容,隨時更新網絡系統以及學生互動共享平臺,讓學習沒有了地域限制。無論學生在圖書館,還是在家裡,都能暢快淋漓的學習。同時,電子書包還真正做到了將學生、老師、家長三者連接在一起。
  • 國內電子書包「叫好尚未叫座」
    ■課本上的二維碼,用手機一掃,題目和答案解析就能「收入囊中」 記者 孫中欽 攝我國的電子課本及電子書包將進入「標準研製—產業發展——教育應用」的一體化推進新模式,並啟動「全國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應用與教育創新示範校
  • 教育信息發展——電子書包設想
    一、分析以前往往把集成了各種教學軟體、學習資源的電子設備,例如平板、筆記本等稱作電子書包。電子書包既具有硬體功能,也具有軟體特性,屬於軟硬結合的一種產品。就其硬體而言主要使用現有的平板,就其軟體而言也是各家獨立研發、標準不一。軟體和硬體契合度較差,穩定性不好。中國推行研發電子書包自2001年開始,20年的時間,但是整個行業變化不大。
  • 教育部推廣電子書包進課堂 學校及家長猶豫不決
    自2012年始,教育部大力推廣電子書包進課堂,但因沒有親身體驗過電子書包帶來的便捷與高效,教育局和學校及家長大多持觀望態度或猶豫不決。儘管如此,在部分中小學校開辦的試點班,仍凸顯出了電子書包對中國基礎教育產生的巨大衝擊力。風物長宜放眼量,電子書包的大範圍推廣正蓄勢待發。
  • 上海中小學試用電子書包 老師、家長爭議頻現
    【困惑爭議】   軟體開發如何跟上教學步伐?   在「電子書包」試點的推廣過程中,有一線老師反映,時下最令學校感到頭疼是電子書包的軟體缺口問題。「現在,電子書包是有了,可裡面的『書』卻不多。」   一位老師形象地比喻說,一個大商店裡應該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供老師們選擇,但現在我們幾乎沒什麼可選的,已經成型的電子資料還很少。   如何來解決軟體缺口問題?麗英小學龔華老師建議,一方面老師要多加強與相關技術公司的溝通,實現技術和教學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電子書包畢竟只是輔助手段,不要刻意為了電子書包而去教學。
  • 別讓「電子書包」成「添憂神器」
    據相關人士介紹,「電子書包」作為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一項硬體設備,是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的產物。可以說,「電子書包」具有推廣價值。  但是,「電子書包」雖然好處不少,但也令家長擔憂,誠如上述家長的擔憂,一則2000多元的「電子書包」,其費用不菲;二則「電子書包」與分班掛鈎引發憂慮,不購買就進入普通班;三則若沒有教師正確引導,會導致電子設備依賴、衝擊紙質書及傳統閱讀方式等問題;四則過多依賴「電子書包」,有可能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由此可見,「電子書包」是利弊相生的。
  • 《國家醫學電子書包》,新版,來了!
    9月1日, 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和「醫視界」聯合出版的《國家醫學電子書包》項目一期臨床醫學本科專業13本基礎學科數位化教材全面創新上線,年內52本教材全部上線
  • 「電子書包」讓誰歡喜讓誰憂
    家長憂心:孩子經常抱怨眼睛疼據了解,杭州綠城育華學校初中部學生做寒假作業和日常習題所用的電子設備,叫做「電子書包」。在孩子收到的新生入學手冊上,明確標明家長鬚購買該產品。什麼是「電子書包」?兩位家長表示,在購買之前並沒有收到校方的詳細解釋。
  • 2013硝煙再起 電子書包出現多國鼎立狀
    【PConline河北石家莊站 新聞】隨著第五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的閉幕,電子書包再起引起了出版企業以及IT技術企業的關注。如何全面實現紙質教材出版轉向電子書包成為一個熱門話題,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是否只是個傳說,各個企業再續實力,搶奪市場霸主地位。
  • 電子書包交流論壇使用指南
     提示:點擊上方"優學派電子書包"↑即可一鍵關注哦~
  • 靜海節度:學校大力推廣「電子書包」,我家孩子近視了怎麼辦?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靜海節度】 近年來,電子書包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全國許多城市的中小學中進行著大力的試點和推廣。 但是無論是家長和一線教師群體,對於電子書包的討論和爭議一直不斷。從對成績的提升是否有效果到電子書包相對不菲的費用,還有對學生視力的損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