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情緒變化的時候,容易影響肝的生理功能,出現氣機不暢、鬱結、逆亂等病理變化,進一步影響脾胃功能,出現情緒抑鬱、肝區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狀,這時不妨按摩一些具有解鬱散結、舒肝理氣的養生穴位。
中醫認為,「肝藏血」,而「血能載氣」。生氣時,激烈的情緒就會直接導致氣機紊亂,肝臟裡儲存的血和氣的損失。所以,經常生氣就會大傷肝臟元氣,久而久之,就可能因怒火而氣亂,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臟腑功能紊亂。
肩井穴
按摩此養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同時還可除悶、寧心神。
肝俞穴
此養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衝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按摩此養生穴位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
太溪穴
此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風池穴、太陽穴
風池穴和太陽穴等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
羶中穴
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太衝穴
太衝穴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頭暈腦脹時,太衝穴讓人神清氣爽;有氣無力時,太衝穴能幫助補足氣血;心煩意亂時,太衝穴可志定神安;怒氣衝天時,太衝穴使人心平氣和。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約3橫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衝穴就位於這個凹陷中。使用指頭壓迫,會感到脈動。應用此穴時,在雙側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產生較強的酸脹感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鐘。
中醫認為肝具有疏洩功能,即能夠調暢全身氣的運行狀態,促進各臟腑功能活動,推動全身氣血津液運行,從而增強脾胃的消化和傳輸功能。因此我們要好好的呵護肝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