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

2021-02-19 新京報

對於閱讀障礙兒童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只因為無法學習閱讀,閱讀障礙者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被判定失敗。

文3952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文/何安安 編輯 楊司奇 張婷 校對 翟永軍 柳寶慶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既不會讀書,也不會寫字,不管他多麼努力地嘗試,就是沒辦法記住y的前面是x,文字都是他的敵人,都喜歡在他的面前跳舞,使得他既害怕又痛苦。可憐的男孩被學習壓力給打倒了,大家都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他挖到了黃金——全世界都讚嘆他說出的理論。他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事實上,經研究,愛因斯坦很可能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人數究竟有多少?按照保守數字5%-10%估計,這一比例目前在我國代表著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在世界範圍內,閱讀障礙症的發生率在5%-17%。但令人尷尬的是,在國外早已將閱讀障礙納入特殊教育,有著完善配套支持方案的當下,我國針對閱讀障礙兒童的診斷、幹預以及社會支持只能算是剛起步。

兒童閱讀障礙症是什麼?有什麼表現?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它?家庭和教育體系又該如何幫助這一群體?在閱讀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的今天,大部分人對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甚至簡單地將之與孩子故意逃避學習、智力低下、懶惰、笨小孩等畫等號。如同抑鬱症、自閉症一樣,兒童閱讀障礙症同樣渴望得到正視。

在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這一特殊群體,期望人們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注。我們需要了解閱讀障礙,尊重個體生命的差異。如同由阿米爾·汗導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所傳達的那樣,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的人生終將獨特。

▲《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

一百多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

第一個被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是一名14歲的男孩,他叫佩西(Percy)。1896年11月7日,佩西的故事被普林格爾·摩根醫生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在摩根的記錄中,佩西是個聰明的男孩,在遊戲中反應敏捷,他從7歲起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但直到14歲依然只能吃力地拼出單音節詞,會將自己的名字拼寫成「Precy」,將「song」寫成「scone」,諸如此類。

在和佩西的交流過程中,摩根發現,佩西的眼睛是正常的,視力很好,他的智力處在正常範圍內,數學也很好。但是,佩西可以很容易認出數字7,卻無法識別「seven」這個詞。顯然,佩西擁有閱讀必需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卻無法完成閱讀,他的能力缺陷與字母、單詞閱讀有關。

根據佩西的表現,摩根判定他為德國神經學家阿道夫·庫斯穆爾所說的「詞盲」,而且是先天性的。在此之前,醫學上只發現一些腦部存在損傷的成年人,雖然具有良好的視力和智力,卻無法閱讀。佩西的故事被記錄在幾乎所有和兒童閱讀障礙症有關的圖書和資料之中,從這份報告開始,兒童閱讀障礙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笨小孩」的故事。

  

有一對姐妹,她們同樣活潑可愛。但在進入學校以後,一切開始變得不那麼一樣。姐姐發現,妹妹學習差,看書的時候看不進去,讀題的時候意思讀不完整。妹妹拿不懂的問題來問姐姐,姐姐卻怎麼也無法給她講明白。為了避免麻煩,姐姐直接把答案告訴她。上了初中以後,妹妹的學習更加吃力,姐姐給她補課的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

  

來自同班同學的語言暴力和排斥讓她感到自卑,感到害怕。妹妹認可了自己笨,認可了自己學習不好,同時也迫切地渴望著擁有一個好成績,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但一切似乎進入了死循環……

  

一直到成年以後,姐姐才意識到妹妹並不笨,她可以和自己聊卡夫卡,可以勝任麵包店店長的工作,可以將複雜的事情處理得很好。在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後,她馬上想起了妹妹。姐姐說:「有點心疼。就是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美國塔夫茨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關注了閱讀障礙者的故事。綽號「飛翔的蘇格蘭人」的蘇格蘭賽車手傑基·斯圖爾特,曾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爵位,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賽車手之一,但他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在一個國際科學研討會中,斯圖爾特說:「你永遠不知道閱讀障礙者的感受,不論你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多久,就算你自己的孩子是閱讀障礙者,你還是不會理解整個童年都被人羞辱的感受,每天都有人教育你,使你相信你永遠都做不成任何事情。」沃爾夫同時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的母親,她非常認同斯圖爾特的說法,因為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如同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故事一樣,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和其他孩子一樣,滿懷好奇地進入學校,開始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進入學校以前,他們和別的孩子看上去沒有多少不同,一樣聰明可愛,一樣活潑頑皮。但進入學校,也許正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他們和別的孩子一起學習,但課本上的文字卻總在和他們「做遊戲」;他們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卻永遠要和寫在書面上的文字展開搏鬥;當別的同學按時提交考卷的時候,他們會因為閱讀題目時間過長,或者書寫過於緩慢,剛剛完成卷面中的三分之一……他們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完成的閱讀和識字,成為擋在他們學習之路上的巍峨高山。

  

隨之而來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父母一再要求他們「不要偷懶,再努力一些」,老師失望而憤怒地認為他們「從不認真聽講」,其他孩子用「笨蛋」、「弱智」等殘酷的字眼稱呼他們。

  

對於閱讀障礙兒童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只因為無法學習閱讀,閱讀障礙者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被判定失敗。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畫作。

導語中所提到的愛因斯坦的故事,其實正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情節。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尼克為了幫助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8歲男孩伊桑重獲自信,向班上的孩子們講述了愛因斯坦、達·文西、愛迪生等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閱讀障礙者(事實上只能說高度疑似)。當他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書寫和閱讀困難。

▲《地球上的星星》劇照。

自《地球上的星星》上映後的13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部影片對閱讀障礙症有了具象化的感知。就好像男孩伊桑所看到的那樣——「它們(文字)在跳舞」。當我們將閱讀障礙者和「笨」「懶惰」「不認真」畫上等號的時候,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帶給一個孩子的可能是弄假成真。那麼,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事實上,直到現在,閱讀障礙症都沒有一個能夠廣為被世人所接納的定義。人們試圖給出一些回答或者解釋,比如將其解釋為「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和拼寫障礙症」,或者「具有一定遺傳和認知神經基礎的書面語言信息處理問題」。歐洲閱讀障礙症協會(EDA)認為,閱讀障礙症起源於神經系統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閱讀、拼寫和寫作能力上,會影響組織和計算能力,以及語音處理、工作記憶、快速命名、排序等基本技能。日本醫學領域將閱讀障礙症稱之為「文字閱讀障礙」,而日本教育界則廣泛採用「學習障礙」的說法。

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如何定義並不是最重要的。

無法學習閱讀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許許多多的案例和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成功發現「意想不到天賦」的閱讀障礙者,看到他們閃閃發光的名字和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成功人生。但不是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可以成為幸運兒。

 

一些介紹中,人們用「天才病」來稱呼閱讀障礙症。沃爾夫和其他研究人員傾向於找出其中的某種聯繫,試圖揭開這個謎團。沃爾夫的長子本似乎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本有著異於常人的空間能力。在2006年,本準備去讀羅德島設計學院之前,沃爾夫與18歲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對話,想要去解釋本的某些推測。本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比較有創造力是因為我比一般人更常使用右腦,增強了右腦的神經路徑?還是說閱讀障礙兒童天生就是有創造力的?」

  

過去針對閱讀障礙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缺陷和發生原因,希望從中找出機制進行幹預。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逆轉》中,把閱讀障礙稱為「渴望的障礙」,指出人們可以把障礙轉化為優勢。我們無法得知這些研究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但在目前而言,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無法進行閱讀的兒童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挫折。

學會閱讀這件事,似乎和學習吃飯喝水一樣,是按照某種節奏自然而然發生的。在這個提倡全民閱讀的年代,親子共讀正在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為潮流的養育方式,但並非每一位父母都能如期看到令自己欣慰的成果。沒有人天生就會閱讀。進入學校成為一個分水嶺,一些孩子很快開始掉隊,成為人們眼中的「笨小孩」。 

▲由侯明昊飾演的高斯林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症。《回到過去擁抱你》電影劇照。

果真如此嗎?研究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無緣無故學不會閱讀,他可能需要接受閱讀專家和醫生的評估。對於兒童來說,無法讀寫不是閱讀障礙的全部,連續不斷的失敗經驗,會讓他們對生活感到恐懼。正如斯圖爾特所說的那樣,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擁有多少車子與飛機,他也無法真正認同自己。在沃爾夫看來,這正是因為早期學習時遭遇挫折的恐懼對他的持續影響。

閱讀障礙症群體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一個確定的事實激勵著研究者:閱讀障礙者失敗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這裡有一個前提:需要在孩子開始經歷種種挫折之前,就把他們診斷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隱形障礙,閱讀障礙並沒有固定的形式。閱讀障礙症群體所面臨的最大困難雖然來自於閱讀本身,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無法進行閱讀。對於讀寫能力受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情況可能很輕微,也可能非常嚴重,而對於父母和老師乃至整個社會來說,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方案至關重要。

  

閱讀是一件美好而快樂的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如此。

值班編輯 吾彥祖

相關焦點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撰文|何安安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既不會讀書,也不會寫字,不管他多麼努力地嘗試,就是沒辦法記住y的前面是x,文字都是他的敵人,都喜歡在他的面前跳舞,使得他既害怕又痛苦。可憐的男孩被學習壓力給打倒了,大家都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他挖到了黃金——全世界都讚嘆他說出的理論。他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 抖音長春笨小孩原名叫什麼 抖音長春笨小孩彭思亮個人資料id介紹
    抖音長春笨小孩是誰最近在抖音上面有一位來自東北的酒吧駐唱歌手火了,唱歌確實是滿好聽的,他就是長春笨小孩,剛開始不知道為什麼是叫笨小孩,後來發現他所在的酒吧名字是「笨小孩」。據了解,他的酒吧地址是在長春同志街義和路互通交匯東行15米笨小孩酒吧。
  • 笨小孩的「成事」心法
    投入難道不為「成事」所以,我們回溯一下過往人生,是如何看待「成事」這個要求? 笨小孩的故事自小,我就不是個聰明孩紙,記得自初中住校生涯開啟,為考出年級前十的成績,需比別人多花一倍的自習時間去做練習題。尤其是我的記憶力也不如很多小夥伴,所以對不熟悉的內容,要做詳細的筆記再進行消化掌握。
  • 央視三集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
    焯欣媽媽藍娟我家女兒那裡都好.就不太愛學習.不愛讀書怎麼辦?風中的雲調個鬧鐘,一定要看一看。啊傑的確讀書苦,沒有收益還花錢花時間,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只有學習你才能能立足於社會。學習是一生的事情,讀書成績只是學習的其中一部分。每個人只要不放棄自己,總有合適你的位子。
  • 我不是笨小孩,或者我們都是笨小孩
    ——校校爸爸《我不是笨小孩》央視推出了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紀錄有閱讀障礙的小學生的生活閱讀障礙,在5%-8%的人群中出現,基因先天上和多數人存在差異,表現出的行為是,認字很吃力,丟字、落字,無法通過閱讀來輸入知識,可是其它通道良好,聽說背誦都沒有問題,理解力也正常,就是讀得難,寫不出。
  • 速算,笨小孩也能學會
    年齡很大了才有些想通,以前之所以笨,是因為不會變通,不會把普通題想辦法變成特例,再快速算出來。後來對速算感興趣了,買了一些關於速算的書,平時做做練習,算是活動活動腦子,預防老年痴呆。這方面的書看多了,練習多了,就會有所悟。
  • 多讀書,死磕到底,全力以赴去拼
    讀書了不起嗎?讀書對於作者來說,是在走捷徑而已。有的人不讀書,也是可以洞察人性,明理是非的,但是,也是少數而已,不讀書,你很難了解到一個小小的行為背後一個深刻的道理及它的原因。今日和朋友聊天,偶然說到一個話題:你是笨小孩還是聰明小孩?你願意做一個笨小孩還是一個聰明小孩?大家各抒己見,討論起來。笨:不聰明,反應慢;大巧若拙:拙:笨。
  • 他們不是「笨小孩」 只是有「讀寫障礙」
    平時聰明伶俐,但讀書認字經常不準確,總是跳字漏行或者無法理解閱讀內容;懂得計算方法,卻總是把數字寫反、寫錯或者計算緩慢……這些孩子真的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的「笨小孩」嗎?近日,在河南省首屆學校社工研討會暨讀寫障礙知識分享會上,華人世界讀寫障礙領域首席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黎程正家解答了多個關於「讀寫障礙」的問題。  ●什麼是「讀寫障礙」?
  • 劉德華:我是個「笨小孩」,這首歌才是他真實的人生自傳
    劉德華填詞的兩首歌我覺得就是劉德華的人生自傳,一首是《十七歲》,一首是《笨小孩》。因為最近抖音的翻唱,《十七歲》再度翻紅,他跟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我覺得真正可以代表劉德華的是那首他和小黑柯受良,吳宗憲合作的笨小孩。這才是我們最真實的偶像。
  • 7歲走路,11歲說話,這個「笨小孩」是如何逆襲成明朝第一人的?
    誰不想早早地光芒四射,之後不努力吃吃老本呢?反觀文徵明,笨小孩一個。出身官宦世家,一家子的讀書人。按照常理,一家的智商都這麼高,生出的小孩總不會是笨蛋吧。也許是基因突變,文徵明7歲才能站起來,11歲才能說話成句。想像一下,別家小孩在操場打球,你家小孩在床上爬行。別家小孩都快小學畢業了,你家的孩子連幼兒園都沒法上。
  • 「笨小孩」楊超越哭出表情包:一手爛牌打成王炸,她做對了什麼?
    最後,她將自己歸類為笨小孩。並且說: 「我覺得我給你們做了很好的一個榜樣,你們看老天他不一定是愛聰明的人,他的萬分之一也會寵幸到我們這些笨小孩子。 所以不要放棄平庸和笨的自己,說不定老天就是喜歡你,他就是讓很多人都喜歡你。」
  • 感統訓練走起,解放「聰明的笨小孩」
    感統訓練走起,解放「聰明的笨小孩」2020-07-09 17:24:5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別人家的孩子學習聰明好,自己的孩子經常好動不專注,憂心家長該怎麼辦?把握孩子感統能力發展黃金期,通過針對性感統訓練,培養孩子能力其實並不難,在家也能練起來~7月10日下午4點,特邀親子育兒專家「凌燕子」來到大咖直播間,為大家科普「感統訓練走起,解放「聰明的笨小孩」」  除了硬核乾貨分享,直播間還有好玩的親子遊戲分享哦!持續整場直播,準備守候,千萬別錯過~
  •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 發布時間:2020-01-1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美]薩莉·施威茨著,劉麗、康翠萍等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 積木拼圖:笨小孩的詩和遠方
    今年JIMU 87品牌日的主題,是「笨小孩之旅」,董駿在活動上分享了積木拼圖集團一路走來的歷程。在他眼裡,創業的開始並非擇時,而是撞勢,乘著風口一年多完成了三輪總金額上億美金的融資。董駿回憶,那時公司每天的空氣中都充滿著渴望成長的躁動和不安。
  • 又一音樂人病危,曾製作笨小孩與香水有毒,其妻祈福長文戳淚點
    導致他的最新個人吉他演奏專輯《四月十六》數字發行時,沒有辦法配合任何的路演和宣傳,老狼和科欽夫等人紛紛轉發祈福,期待江建民先生早日康復,大家相信這份禮物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不得不說確實如此,經他手打造出來的大牌明星不計其數,例如合作過的歌手有張學友、張國榮、陳奕迅、劉德華、張惠妹、李玟等等,其編曲代表作品更是多如繁星,許多曲目都膾炙人口,像是《笨小孩》《明天我要嫁給你》《我可以抱你嗎》《雨蝶》《火柴天堂》……如今他的情況讓人為之擔憂,胡楊林作為歌手和演員不僅要承受這份突如其來的噩耗,還要繼續在自己的工作面前強顏歡笑
  • 他們不是「笨小孩」
    而在看了電影《五彩繽紛》後,人們可能不會再粗暴地把那些不能正常地進行讀寫、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斷定為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智力低下」,因為這些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失讀症」。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歷史上的偉人,比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邱吉爾、畢卡索都在「失讀症」的名單上。
  • 笨小孩實際上一點都不笨
    笨小孩實際上一點都不笨我們看《蠟筆小新》的時候總是會被野原新之助那各種各樣的搞笑舉動給逗得哈哈哈大笑,在動畫的設定當中,小新似乎被認為是一個笨小孩,但是這個小朋友卻總是會做出那麼多正常小孩不會做的事,而且有一些事情看上去還非常的有道理,這個時候又會覺得小新實際上還挺聰明的,那麼小新到底是個笨小孩還是個天才?
  • 如何寫讀書筆記?——不會寫讀書筆記等於不會讀書
    寫讀書筆記是非常重要的,簡單來說,不會寫讀書筆記就是不會讀書。就像是一個人到了寶山,遍地是寶,但是卻空手而歸。即使是帶著寫讀書筆記的想法去閱讀,最後的效果也是比泛泛而讀的效果好太多。這樣你閱讀的時候,是一種主動的狀態,而不是被動的狀態。
  • 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一輩子都是笨小孩,抬不起頭
    導讀: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一輩子都是笨小孩,抬不起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一輩子都是笨小孩,抬不起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笨小孩楊超越:初中輟學、流水線打工,她如何從江蘇農村逆襲?
    那時候,楊超越自己都沒料到,居然有這麼多人,喜歡她這樣的笨小孩。因為一旦離開這兒,很多人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有這麼好的機會了。楊超越不一樣,她整個表演過程繃得很緊,生怕最後一場了,還翻車。但是表演結束後,走向話筒發表感言那一刻,她才松垮下來,允許自己徹底崩潰。此前節目組讓她準備的演講稿,一個字也沒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