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2020-12-09 新京報

撰文|何安安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既不會讀書,也不會寫字,不管他多麼努力地嘗試,就是沒辦法記住y的前面是x,文字都是他的敵人,都喜歡在他的面前跳舞,使得他既害怕又痛苦。可憐的男孩被學習壓力給打倒了,大家都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他挖到了黃金——全世界都讚嘆他說出的理論。他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事實上,經研究,愛因斯坦很可能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人數究竟有多少?按照保守數字5%-10%估計,這一比例目前在我國代表著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在世界範圍內,閱讀障礙症的發生率在5%-17%。但令人尷尬的是,在國外早已將閱讀障礙納入特殊教育,有著完善配套支持方案的當下,我國針對閱讀障礙兒童的診斷、幹預以及社會支持只能算是剛起步。

兒童閱讀障礙症是什麼?有什麼表現?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它?家庭和教育體系又該如何幫助這一群體?在閱讀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的今天,大部分人對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甚至簡單地將之與孩子故意逃避學習、智力低下、懶惰、笨小孩等畫等號。如同抑鬱症、自閉症一樣,兒童閱讀障礙症同樣渴望得到正視。

在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這一特殊群體,期望人們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注。我們需要了解閱讀障礙,尊重個體生命的差異。如同由阿米爾·汗導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所傳達的那樣,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的人生終將獨特。

《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

一百多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

第一個被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是一名14歲的男孩,他叫佩西(Percy)。1896年11月7日,佩西的故事被普林格爾·摩根醫生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在摩根的記錄中,佩西是個聰明的男孩,在遊戲中反應敏捷,他從7歲起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但直到14歲依然只能吃力地拼出單音節詞,會將自己的名字拼寫成「Precy」,將「song」寫成「scone」,諸如此類。

在和佩西的交流過程中,摩根發現,佩西的眼睛是正常的,視力很好,他的智力處在正常範圍內,數學也很好。但是,佩西可以很容易認出數字7,卻無法識別「seven」這個詞。顯然,佩西擁有閱讀必需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卻無法完成閱讀,他的能力缺陷與字母、單詞閱讀有關。

根據佩西的表現,摩根判定他為德國神經學家阿道夫·庫斯穆爾所說的「詞盲」,而且是先天性的。在此之前,醫學上只發現一些腦部存在損傷的成年人,雖然具有良好的視力和智力,卻無法閱讀。佩西的故事被記錄在幾乎所有和兒童閱讀障礙症有關的圖書和資料之中,從這份報告開始,兒童閱讀障礙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笨小孩」的故事。

有一對姐妹,她們同樣活潑可愛。但在進入學校以後,一切開始變得不那麼一樣。姐姐發現,妹妹學習差,看書的時候看不進去,讀題的時候意思讀不完整。妹妹拿不懂的問題來問姐姐,姐姐卻怎麼也無法給她講明白。為了避免麻煩,姐姐直接把答案告訴她。上了初中以後,妹妹的學習更加吃力,姐姐給她補課的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

來自同班同學的語言暴力和排斥讓她感到自卑,感到害怕。妹妹認可了自己笨,認可了自己學習不好,同時也迫切地渴望著擁有一個好成績,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但一切似乎進入了死循環……

一直到成年以後,姐姐才意識到妹妹並不笨,她可以和自己聊卡夫卡,可以勝任麵包店店長的工作,可以將複雜的事情處理得很好。在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後,她馬上想起了妹妹。姐姐說:「有點心疼。就是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美國塔夫茨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關注了閱讀障礙者的故事。綽號「飛翔的蘇格蘭人」的蘇格蘭賽車手傑基·斯圖爾特,曾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爵位,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賽車手之一,但他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普魯斯特與烏賊》,(美)瑪麗安娜·沃爾夫著,王惟芬、楊仕音譯,湛廬文化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在一個國際科學研討會中,斯圖爾特說:「你永遠不知道閱讀障礙者的感受,不論你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多久,就算你自己的孩子是閱讀障礙者,你還是不會理解整個童年都被人羞辱的感受,每天都有人教育你,使你相信你永遠都做不成任何事情。」沃爾夫同時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的母親,她非常認同斯圖爾特的說法,因為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如同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故事一樣,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和其他孩子一樣,滿懷好奇地進入學校,開始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進入學校以前,他們和別的孩子看上去沒有多少不同,一樣聰明可愛,一樣活潑頑皮。但進入學校,也許正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他們和別的孩子一起學習,但課本上的文字卻總在和他們「做遊戲」;他們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卻永遠要和寫在書面上的文字展開搏鬥;當別的同學按時提交考卷的時候,他們會因為閱讀題目時間過長,或者書寫過於緩慢,剛剛完成卷面中的三分之一……他們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完成的閱讀和識字,成為擋在他們學習之路上的巍峨高山。

隨之而來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父母一再要求他們「不要偷懶,再努力一些」,老師失望而憤怒地認為他們「從不認真聽講」,其他孩子用「笨蛋」、「弱智」等殘酷的字眼稱呼他們。

對於閱讀障礙兒童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只因為無法學習閱讀,閱讀障礙者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被判定失敗。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畫作。

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導語中所提到的愛因斯坦的故事,其實正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情節。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尼克為了幫助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8歲男孩伊桑重獲自信,向班上的孩子們講述了愛因斯坦、達·文西、愛迪生等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閱讀障礙者(事實上只能說高度疑似)。當他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書寫和閱讀困難。

《地球上的星星》劇照。

自《地球上的星星》上映後的13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部影片對閱讀障礙症有了具象化的感知。就好像男孩伊桑所看到的那樣——「它們(文字)在跳舞」。當我們將閱讀障礙者和「笨」「懶惰」「不認真」畫上等號的時候,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帶給一個孩子的可能是弄假成真。那麼,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事實上,直到現在,閱讀障礙症都沒有一個能夠廣為被世人所接納的定義。人們試圖給出一些回答或者解釋,比如將其解釋為「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和拼寫障礙症」,或者「具有一定遺傳和認知神經基礎的書面語言信息處理問題」。歐洲閱讀障礙症協會(EDA)認為,閱讀障礙症起源於神經系統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閱讀、拼寫和寫作能力上,會影響組織和計算能力,以及語音處理、工作記憶、快速命名、排序等基本技能。日本醫學領域將閱讀障礙症稱之為「文字閱讀障礙」,而日本教育界則廣泛採用「學習障礙」的說法。

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如何定義並不是最重要的。

「天才病」與「笨小孩」,一枚硬幣的兩面?

無法學習閱讀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許許多多的案例和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成功發現「意想不到天賦」的閱讀障礙者,看到他們閃閃發光的名字和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成功人生。但不是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可以成為幸運兒。

一些介紹中,人們用「天才病」來稱呼閱讀障礙症。沃爾夫和其他研究人員傾向於找出其中的某種聯繫,試圖揭開這個謎團。沃爾夫的長子本似乎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本有著異於常人的空間能力。在2006年,本準備去讀羅德島設計學院之前,沃爾夫與18歲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對話,想要去解釋本的某些推測。本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比較有創造力是因為我比一般人更常使用右腦,增強了右腦的神經路徑?還是說閱讀障礙兒童天生就是有創造力的?」

過去針對閱讀障礙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缺陷和發生原因,希望從中找出機制進行幹預。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逆轉》中,把閱讀障礙稱為「渴望的障礙」,指出人們可以把障礙轉化為優勢。我們無法得知這些研究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但在目前而言,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無法進行閱讀的兒童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挫折。

學會閱讀這件事,似乎和學習吃飯喝水一樣,是按照某種節奏自然而然發生的。在這個提倡全民閱讀的年代,親子共讀正在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為潮流的養育方式,但並非每一位父母都能如期看到令自己欣慰的成果。沒有人天生就會閱讀。進入學校成為一個分水嶺,一些孩子很快開始掉隊,成為人們眼中的「笨小孩」。 

由侯明昊飾演的高斯林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症。《回到過去擁抱你》電影劇照。

果真如此嗎?研究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無緣無故學不會閱讀,他可能需要接受閱讀專家和醫生的評估。對於兒童來說,無法讀寫不是閱讀障礙的全部,連續不斷的失敗經驗,會讓他們對生活感到恐懼。正如斯圖爾特所說的那樣,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擁有多少車子與飛機,他也無法真正認同自己。在沃爾夫看來,這正是因為早期學習時遭遇挫折的恐懼對他的持續影響。

閱讀障礙症群體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一個確定的事實激勵著研究者:閱讀障礙者失敗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這裡有一個前提:需要在孩子開始經歷種種挫折之前,就把他們診斷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隱形障礙,閱讀障礙並沒有固定的形式。閱讀障礙症群體所面臨的最大困難雖然來自於閱讀本身,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無法進行閱讀。對於讀寫能力受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情況可能很輕微,也可能非常嚴重,而對於父母和老師乃至整個社會來說,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方案至關重要。

閱讀是一件美好而快樂的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如此。

作者 何安安

編輯 楊司奇 張婷 徐偉

校對 翟永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
    ,就是沒辦法記住y的前面是x,文字都是他的敵人,都喜歡在他的面前跳舞,使得他既害怕又痛苦。可憐的男孩被學習壓力給打倒了,大家都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他挖到了黃金——全世界都讚嘆他說出的理論。他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事實上,經研究,愛因斯坦很可能是一位閱讀障礙者。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人數究竟有多少?按照保守數字5%-10%估計,這一比例目前在我國代表著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在世界範圍內,閱讀障礙症的發生率在5%-17%。
  • 世界讀書日,我們來說說多動症兒童的閱讀障礙問題
    作者 | 淘淘媽媽圖片| 網絡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閱讀的好處可以說非常多,一兩句話道不完,我們也都知道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雖然多動症兒童語言發育沒有太明顯的落後,甚至有的孩子語言發育是早於同齡兒童的,但是研究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多動症兒童會表現出語言受損的情況。
  • 最大的傷害不是閱讀障礙本身,而是誤解
    對於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寫作業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看得見的敵人是作業,看不見的敵人是誤解。這是一種很少有人知道的、看不見的學習障礙,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認為是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或者智力有問題,而給他們貼上「笨小孩」的標籤,無形中傷害了他們。 面對閱讀障礙症,家長的積極面對、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接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專訪|最大的傷害不是閱讀障礙本身,而是誤解
    面對閱讀障礙症,家長的積極面對、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接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科學地對待閱讀障礙症,從2017年開始,樊啟鵬和李瑞華開始籌備拍攝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拍攝過程充滿了各種艱難,除了漫長瑣碎的溝通、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大的困難是爭取學校的同意,進入學習現場。
  • 湯姆·克魯斯、史匹柏、霍普金斯,他們都有「閱讀障礙症」
    除了閱讀障礙症本身的不確定,閱讀障礙症患者也是失語和隱形的。當我們檢索閱讀障礙者名單時,經常會看到達·文西、畢卡索、愛迪生、愛因斯坦、邱吉爾、迪士尼、賈伯斯等人的名字。不過,對於更多的閱讀障礙「無名者」而言,因為不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長大後,或許終於不再和讀寫所帶來的「恥辱」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
  • 孩子讀書總是讀錯,還總是看不下去,是患上「閱讀障礙症」了嗎?
    防疫在家的日子讓她開始重視起孩子讀書這件事,每天都和孩子一起看書,然後發現孩子不喜歡讀,而且讀的時候漏字錯行,自行發揮,剛認識的字轉頭就忘了,剛剛讀完,但是讀的是什麼卻沒概念。於是朋友開始疑惑,孩子不會是有閱讀障礙症吧!
  • 他們不是「笨小孩」 只是有「讀寫障礙」
    平時聰明伶俐,但讀書認字經常不準確,總是跳字漏行或者無法理解閱讀內容;懂得計算方法,卻總是把數字寫反、寫錯或者計算緩慢……這些孩子真的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的「笨小孩」嗎?近日,在河南省首屆學校社工研討會暨讀寫障礙知識分享會上,華人世界讀寫障礙領域首席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黎程正家解答了多個關於「讀寫障礙」的問題。  ●什麼是「讀寫障礙」?
  • 深圳約20萬「笨小孩」閱讀有障礙 意志力難以集中
    深圳晚報記者 劉芬/文 馮明/圖深圳約有10萬到20萬閱讀障礙兒童。這是深晚記者日前在深圳市學習困難關愛協會(以下簡稱「學愛會」)了解到的。學愛會也是內地首個學習困難領域支持性組織。昨天,協會秘書長許倩告訴深晚記者,越來越多深圳人對閱讀障礙兒童伸出關愛之手。
  • 閱讀障礙症書單:他們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他說自己小時候因為無法在教室裡讀書,而常常去大自然中遊蕩、到田野裡去抓蝴蝶和土撥鼠,這培養了他的好奇心。雖然在閱讀上有障礙,但是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與其抗爭,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但是布蘭森小的時候,卻經常被校長毆打,原因是他的閱讀障礙。直到20多歲,他才知道自己患有閱讀障礙症。因為閱讀障礙的問題,他看不了長篇大論的報告,因此更喜歡憑直覺行事。這反而造就了他獨特的企業管理方式,喜歡冒險,不拘陳俗。
  • 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顯然,佩西擁有閱讀必需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卻無法完成閱讀,他的能力缺陷與字母、單詞閱讀有關。根據佩西的表現,摩根判定他為德國神經學家阿道夫·庫斯穆爾所說的「詞盲」,而且是先天性的。在此之前,醫學上只發現一些腦部存在損傷的成年人,雖然具有良好的視力和智力,卻無法閱讀。佩西的故事被記錄在幾乎所有和兒童閱讀障礙症有關的圖書和資料之中,從這份報告開始,兒童閱讀障礙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 發布時間:2020-01-1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聰明的笨小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美]薩莉·施威茨著,劉麗、康翠萍等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 海英博士:多動症兒童的語言特點與閱讀障礙有哪些
    研究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多動症兒童會表現出語言受損的情況。語言受損不但會使孩子的情緒調控受損,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閱讀障礙。兒童期的閱讀障礙可能也會發生在非多動症兒童當中,但更可能多的會存在於多動症兒童當中。
  • 央視三集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
    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長時間觀察閱讀障礙兒童成長的紀錄片。通過對三個閱讀障礙兒童家庭長達三年的系統追蹤跟拍,真實而深入地反映了他們的生存困境和成長變化,以及家長、教師和孩子們的不懈努力。「希望更多人了解閱讀障礙,能夠甄別閱讀障礙,特別是小學階段。越早發現越早幹預,越能減少閱讀障礙給孩子帶來的附加傷害。」「我希望大家不只是關注群曉的故事,而是關注閱讀障礙兒童這個群體。」《我不是笨小孩》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閱讀障礙兒童的紀錄片,更是一部關於教育,關於愛的啟示錄。
  • 他們不是「笨小孩」
    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有人回答說:「因為他們直接被當作『智障』對待,沒分這麼細。」也有人說:「在中國,我們把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失讀症俗稱讀寫障礙症或讀寫困難,多見於兒童時期,是一種最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這種學習困難的成因是孩子對文字編碼、解碼能力的不足。但是,必須強調的是,所有讀寫障礙的兒童智力水平都是正常的,部分兒童甚至智力超常。
  • 關注身邊「聰明的笨小孩」 或患「讀寫困難」症
    關注身邊「聰明的笨小孩」 或患「讀寫困難」症 書寫困難學生訓練4個月的字  頭腦聰明卻看不懂課本,聽得懂講課卻不會答題,在學校裡,有這樣一些「聰明的笨小孩」。他們不是不用心,而是患有「讀寫困難」症。
  • 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心理學: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有人回答:因為他們直接被當作「智障」對待,沒分這麼細。也有人說:在中國,我們把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其實,心理學家曾明確表示,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之一。據統計,閱讀障礙在我國的發病率大概是7-8%,而在學齡兒童中,閱讀障礙的發病率約為5-10%。同時,在學習困難兒童中,約80%的孩子實際上是受到閱讀障礙的困擾。
  • 一起來清除兒童學習攔路虎—閱讀障礙
    二、閱讀障礙的基本概念 閱讀障礙症簡單說來它是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一種閱讀和拼寫障礙症。要特別注意區分它和那種因為智力低下而引起的閱讀障礙症,相反很多患者是智商極高,甚至包括天才型的人。
  • 孩子讀書吃力怎麼辦?教你如何科學地幫孩子克服閱讀障礙
    ,但看到上面這樣的畫面,我們不難想像,在有閱讀障礙的人眼中,閱讀已經不再是一種美妙的享受,而將會帶來許多痛苦和負擔。如何科學地理解閱讀障礙?事實上,閱讀障礙距離我們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據統計,英語國家中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高達 10%-30%。
  • 都說多讀書會變聰明,有閱讀障礙該怎麼辦?
    在講述主人公童年經歷時,提到這樣一段,因為有閱讀障礙,導致留級,被嘲笑,被看不起。當時這種狀態不是年幼的主人公可以控制的。記得上小學時,老師經常會點名叫某某某同學朗誦課文。就會出現個別同學,平時聊天很流暢。讀起課文來就結結巴巴,上氣不接下氣。表情十分痛苦,那時總是響起同學的笑聲和老師的責備聲。
  • 「看不見的障礙」——不要讓閱讀障礙成為成長的藩籬
    對於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無法順利獲得閱讀的能力,就像一隻「困獸」,在課堂上、在家裡,甚至是生活中任何一處角落,他們都在和一個看不見的敵人,開展著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戰鬥。 閱讀,比想像中複雜 1900年,美國學者欣謝爾伍德,詳細記錄了兩個有學習障礙問題孩子的案例:孩子們所有表現顯示,他們無論如何,都學不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