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才女武亦姝頻頻刷屏後,閱讀飛速成為每個家庭一項重要的任務。你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怎麼樣呢?從近兩年的教育改革可以看出,各類高考學科的卷面字數將成指數級增長。也就是說閱讀能力將是所有學科的必備基礎,如果孩子有閱讀慢、理解能力弱等問題,會對整體的學習成績帶來巨大的影響。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
有人回答:因為他們直接被當作「智障」對待,沒分這麼細。
也有人說:在中國,我們把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
其實,心理學家曾明確表示,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之一。
據統計,閱讀障礙在我國的發病率大概是7-8%,而在學齡兒童中,閱讀障礙的發病率約為5-10%。同時,在學習困難兒童中,約80%的孩子實際上是受到閱讀障礙的困擾。
什麼是閱讀障礙
說話是天生的,而閱讀不是,閱讀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行為,需要我們的大腦有一個解碼的過程,也就是將無意義的書面符號,轉化成大腦語音系統能識別的音素代碼。如果解碼出現問題,便不能順利閱讀。
閱讀,並非是一項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的技能,如果不刻意訓練,所出現的問題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改善。
如果你的孩子,學過的字不會讀,或者經常把形狀相似的字、同義字和近義字讀混淆,比如把北京的「北」字,讀成比較的「比」字,很可能是孩子閱讀的過程受到了阻礙。
閱讀是由解碼和理解兩個主要的過程組成。
解碼的過程,就是指在閱讀時去識別組成文字的偏旁部首,將無意義的書面符號轉化成有意義的文字,比如,識別出「北」字是由左右兩個不同的結構組成的整體。而理解則是說我們在此基礎上,將獨立的文字轉化成意義,如果你在解碼「北」字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很可能就讀成了「比」字。
這兩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過程出現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閱讀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比如閱讀速度慢,發音錯誤,停頓、害怕大聲朗讀,無法準確分辨紙上的字等等。
如果我們的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很可能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源於其獨特的大腦內部活動機制。
影像學研究發現,大腦用於閱讀的神經迴路,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通過分析、轉換,從而通達詞彙的意義,這一過程進展較緩慢,適用於閱讀新手,這一種神經迴路位於我們大腦的頂顳區和額葉區域,在靠前的位置。另一種神經迴路是用於幫助你即刻識別出一個詞語,這是閱讀的快捷途徑,經驗豐富,技巧熟練的讀者通常使用到這個神經迴路,它位於枕顳區域,位置偏後,所以又叫後部閱讀系統。熟練閱讀者在閱讀時,主要靠激活大腦的後部,前部區域的激活較少。而閱讀障礙者則相反,他們大腦後部神經迴路的激活不足,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多地使用額葉區域來閱讀。
如果把閱讀比作要到達的目的地,那麼大腦運作的不同神經迴路,就像是快慢不同的車道,閱讀熟練的人就像行駛在快車道上,而閱讀障礙者就像在慢車道上騎自行車,不僅速度慢,自己還感覺特別吃力。
閱讀障礙所反映的,不是語言功能的整體缺陷,而是語言系統某個特定部分,非常獨立的局部缺陷,和智力完全無關。
閱讀障礙兒童雖然在學習閱讀上有顯著困難,但這些孩子的思考推理能力往往是完整的,甚至非常強。就像一個孤立的閱讀解碼缺陷周圍,被許多優勢圍繞,比如概念形成、推理、批判思維等,就像大腦機制形成的優劣互補,這被稱為「優勢海」模型。
許多名人在小時候就有明顯的閱讀障礙,比如愛因斯坦、達文西、甘迺迪等等,他們在小時候都被認為是「笨小孩」,長大後卻在某一方面擁有卓越的成就。
美國大學委員會的執行長和主席加斯頓·卡珀頓,就是獲得較高成就的閱讀障礙者之一。
學校對年幼時的加斯頓來說就是一場鬥爭,因為他需要不斷地應對閱讀、拼寫等問題。
如今,卡珀頓是一位博覽群書的讀者,但日常生活中他還是會受到閱讀障礙的影響,仍然不會拼寫,並且很不擅長記住名字。他做過很多演講,但不會對著演講稿逐詞照讀,因為朗讀對他來說很困難。
敏銳的洞察力是卡珀頓的一大優勢。每當有亟待解決的複雜問題,他想到解決方案的速度通常是其他人的兩倍。早期遇到的閱讀困難,讓他思維變得更敏銳、更有創造力,成為見解獨到的思考者,也讓他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獨有的成就。
你看,有閱讀障礙的卡波頓,卻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也有獨特的創造力。
識別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是一種特殊的學習障礙,它的形成始於特定的生理機制,跟主觀上的努力程度無關。
閱讀障礙者還可能在某方面有著潛在的特別的優勢。
想要識別閱讀障礙,最有幫助的指導框架,便是「優勢海」模型。
如果你發現孩子表現出思考和推理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卻單單存在詞彙語音通達的困難,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閱讀障礙者。
通過這個模型,以及學齡前孩子的認知特點,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識別閱讀障礙的線索了。
家族史是一條重要的線索,閱讀障礙有很大可能來自遺傳。如果你或者你的父母有閱讀障礙,那麼孩子是閱讀障礙的可能性便會增加2-5成。
對於不存在遺傳因素的孩子來說,說話延遲現象是一個很好的識別線索。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周歲之內會說出第一個詞,比如「爸」「媽」;一歲半到兩歲說出第1個短語,比如「寶寶吃飯」。而如果你發現,孩子15個月或者更晚才能說出第1個詞,則很有可能是未來閱讀問題的早期預警,要引起重視。
如果孩子開始說話的時期正常,但是發音一直不夠準確,那就是嬰兒語。
一般來說,5-6歲的孩子能正確說出大部分詞,同時對於新學的詞語也能發音準確。
而發音困難的孩子,則只能發出含糊的語音,比如把「奶奶」說成「矮矮」,「紅色」說成「猴色」。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情況,那麼同樣要予以重視。
除了字詞,難以感知句子的韻律感,也是閱讀障礙的表現。
比如4歲的孩子仍然不能背誦流行的童謠,類似「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這種,就說明孩子很難觀察到語音的結構,對音韻不敏感,又叫音韻覺察缺失。
如果孩子表達自己時不夠精確,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檢索困難的孩子,會用「這個」「那個」「東西」等籠統的詞,來指代具體的人事物,比如你的孩子可能會說:「我要吃那個」「媽媽我的那個東西放到哪裡了」等等,這種指代不明確的句子。
相比於牙牙學語時期,識別學齡期孩子的閱讀障礙,要相對容易一些,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和書寫、以及逐漸外顯的思維方式,這幾方面來發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不能做到流暢地閱讀、並且準確地理解閱讀的內容。
他們會經常讀錯,還會混淆同音字的意義,並且不理解字在詞中的意義,或者一個詞在句子中的意思。這樣的孩子在閱讀的時候總是習慣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所以閱讀對他們來說是很辛苦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想盡各種辦法來逃避閱讀。
除了讀,準確書寫對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也是一大難題。
因為不能輕鬆解碼頁面上的大量詞語,所以書寫對他們來說,就像抄寫那些不認識的外語材料一樣,很難讓他們保持注意力。
因此在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是會分心,還會經常把形狀相似的字寫混淆,比如分不清「我」和「找」這兩個字,同時還會經常忘記一個學過的字應該怎樣寫。
總之,對於書寫,他們往往需要付出,比正常孩子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
讀寫對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是一大難題,但同時,這些孩子還可能有高級認知加工方面的優勢。
他們往往想像力豐富,理解能力強,對聽到的內容能說出自己深刻的見解,通常他們通過理解而不是機械記憶來學習,並且在不依賴閱讀的學科很容易表現出色,比如數學、計算機和美術。
通過孩子在學習中的這些特徵,你就能很輕易地發現閱讀障礙的線索。如果不進行科學的幹預,孩子的閱讀障礙,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改善,而是會持續到成年。
克服閱讀障礙
如果你的孩子被確定為閱讀障礙,那麼你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報以良好的心態,以保護他的自尊為首要目標,並給予持續的愛和支持,以此來幫助你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不卑不亢、積極樂觀地去應對。
孩子很可能因為學習的困擾,而產生自我懷疑。那麼你需要幫他認識自己閱讀問題的本質,告訴他這是一種聰明人常會出現的閱讀問題,許多人有同樣的問題。此外,還要盡力幫助孩子培養業餘的興趣愛好,促進孩子多元發展。
另外,你還需要多去關注孩子思考和推理方面的優勢。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優勢上面,關注孩子的優點和潛力,讓其成為孩子的特質,從而補救閱讀方面的缺陷。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伊桑,就是一個閱讀障礙兒童,他不能正確拼寫出字母的順序,所有的字母和數字他都會寫錯,比如,把『d』看成『b』,把單詞『T-O-P 』寫成『 P-O-T』。
他所有的功課從來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老師們經常讓他罰站在門口,父親覺得他學習不用功,對他呵斥、打罵,同學們瞧不起他,說他是個傻瓜。
只有媽媽始終愛他,關心他,但最終他還是被學校開除,送到寄宿學校。直到新美術老師的出現,改變了伊桑的命運。
美術老師在課堂中,舉出諸如愛因斯坦在內很多名人的例子,介紹他們同樣小時候存在著讀寫困難,以此幫助伊桑接納自己。還想方設法地讓伊桑展示他的各種創造才能,為了讓伊桑顯露他的繪畫才華,他特意申請在學校舉辦繪畫比賽。通過美術老師堅持不懈的努力,伊桑最終從自閉的狀態中走了出來,綻放出屬於他的獨特光彩。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閱讀障礙孩子的生活中,正向積極的引領,在孩子的未來前景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因此,我們應該拿出最大的耐心,做孩子強大的後援,提供堅定不移的支持。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做他的拉拉隊員,在別人嘲笑和羞辱他的時候,做他的朋友和知己,不論是口頭上還是行動上,都對他的未來表示樂觀。
除了支持孩子,面對孩子閱讀能力方面的缺陷,我們再來看看家庭幹預的具體方法:
1、建立親子閱讀習慣
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帶領孩子閱讀,耐心幫助孩子面對閱讀中的困難。
在書籍選擇上,挑選孩子願意讀的內容,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
在親子閱讀中,你自己要多做示範,讓孩子有機會聽到你大聲朗讀,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積極的傾聽者,是順暢閱讀的前提。
我們可以為孩子讀小說,詩歌戲劇,甚至是單個詞語,以此訓練孩子的大腦,幫助他建立用於快速準確閱讀的精準的詞語模型和閱讀系統。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要想辦法將孩子吸引到閱讀中來,把書中發生的事情與孩子熟悉的或對他來說有意義的東西聯繫起來,多和孩子談論書中的故事。
2、傾聽孩子閱讀
反覆練習,是加強孩子閱讀流暢性,成為熟練閱讀者的關鍵。
具體可以這樣做:先給孩子讀一本書,然後和他坐在一起,聽他再讀一遍,如果遇到意外的困難,比如孩子讀錯字了或者卡殼了,即時提供給他幫助。
在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和孩子一起,通過閱讀尋找快樂、積累知識。
3、進行互動,啟發孩子思維
在翻開書之前,帶著孩子展開大膽的想像。比如,如果書的封面和封底有插圖,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討論,這本書看起來是講什麼的,會發生哪些故事等等。
在閱讀中,引導孩子關注故事結構相關的信息,預測結果。時不時讓孩子總結情節,重新列出事件的順序,或者說出剛剛閱讀的段落中的主要事件,以此來提升孩子從眾多信息中截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閱讀結束之後,請孩子總結這本書的情節,以及他的感想。可以讓孩子按照順序將故事情節在紙上畫出來。
4、提供充裕的時間和安靜的環境
閱讀障礙者也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但是往往花費的時間更長。他們要達到閱讀的準確性,就必須讀的更慢,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額外的時間是必須的,而非可有可無。
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閱讀是極易受打擾的事情,任何噪聲或幹擾都可能中斷他的閱讀,所以需要安靜的環境,才可以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任務。
在一片認知優勢的海洋裡,閱讀障礙是有一個孤島似的語言缺陷。
「孤島」即是閱讀障礙者的腦神經迴路模式,也是心理狀態的精準描述。
我國閱讀障礙的評估和幹預的發展相對落後,訓練內容也不夠系統,希望此文能揭開我們對閱讀障礙認知的層層誤解,讓更多的閱讀障礙者被認識、被理解。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克服閱讀中的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