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姑娘感慨,為什麼自己芳華正茂,卻無人相伴。長此以往擔心自己變成大齡剩女,孤獨終老云云。這樣的對白恐怕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已經聽的耳內出繭,不勝其煩。難尋伴侶,不是性格有缺陷,便是相貌難入眼,尋覓另一半的標準除去個別極端,誰能逃得過這兩項指標?五官不整乃是先天之殤,但即便生得傾國傾城,風華絕代,就一定是三生之幸嗎?如果她還有機會跟你說句話,那一定會告訴你——不,長得漂亮,結局更慘。
她就是「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
她的故事,多數人都從「衝冠一怒為紅顏」而知,但也至「衝冠一怒為紅顏」而盡。其中曲折,難說一二。世人只知曉陳圓圓花容月貌,卻不知她的真性情與真無奈。
陳圓圓,原名邢沅,字圓圓,又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年少時便因相貌出眾令人刮目相看,成為鄉裡鄉親矚目的焦點。然而母親很早便去世,她也就寄宿在姨夫家中,久之便隨姨夫姓「陳」。然而這一寄宿,就拉開了自己悲慘身世的帷幕。
似乎在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背後,都有一個特別不靠譜的親戚……那時江南欠收,每家每戶的日子都過得很緊巴,姨夫見陳圓圓聰明伶俐,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妥妥的是個可塑之才,就把她強行賣給了蘇州梨園,從此她成為了教坊女子陳圓圓。
現代人說起教坊總是聯想到一些汙穢下流的場所,其實這都是大家的誤解。教坊最早出現在唐朝,由唐高祖設立,專掌教習音樂。到了唐玄宗時期又設置內教坊,掌俳優雜技,教習俗樂。每逢歲時宴享則用教坊俗樂。這一機構直到清朝才被廢除。所以教坊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青樓豔所。
在教坊,陳圓圓很快脫穎而出,不僅容貌無雙,更是天資聰穎,什麼琴棋書畫,歌舞表演,統統不在話下,很快就成為了教坊裡的花魁。尤其是在她扮演過《西廂記》中的紅娘後,更是名動江左,傳為佳話,眾人皆知蘇州出了一位仙女般色藝冠絕的人物,紛紛為她傾心。
也就是這一年,陳圓圓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位「貴人」——冒闢疆。他途經秦淮,對陳圓圓一見鍾情,無法自拔,但是卻一直不願婚娶(看來恐婚症還真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啊)。等他下定決心去迎娶陳圓圓時,發現她已經被崇禎皇帝寵妃的父親田弘遇帶入了府中。田弘遇心懷鬼胎,想把陳圓圓當做攀附皇帝的棋子,將她進獻給崇禎皇帝作為貢禮想要博皇上歡心,但是沒想到崇禎皇帝並未對陳圓圓有所動心,只是欣賞了一下她的才藝便將她遺忘。彼時明朝已是風雨飄搖,崇禎焦頭爛額,的卻沒有多餘的精力來耽於美色。田弘遇一計不成也是心懷怨恨,將陳圓圓貶到歌舞班中充當歌舞姬。
但是這田弘遇真真兒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沒有討好到崇禎,又去物色其他潛力股。然而他這回找到的,就是日後開關引清兵入中原的吳三桂。
吳三桂當時也算是一方豪傑,手握雄兵鎮守國門。田弘遇設宴款待吳三桂,照例讓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為客人把盞斟酒,就是這一次相遇,讓吳三桂對陳圓圓過目不忘,英雄美人,乾柴烈火。僅僅過了一天,吳三桂便提千兩黃金前來提親,田弘遇一看自己計謀得逞,興高採烈地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府。就這樣,吳三桂和陳圓圓的糾葛便開始了。
但是剛剛舉辦了納妾之禮後,吳三桂便領命戍邊,拔營而去。兩人還沒來得及培養感情,就分隔兩地,對吳三桂來說心中甚是無奈。然而更讓他震驚的消息不久後便傳來——闖王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自立為王,建立大順朝!城中的舊臣遺老悉數被李自成抓去,連吳家全家也不例外,自然的,陳圓圓也名在其中。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見陳圓圓出落得驚世駭俗,便將她奪為侍妾。這一下讓吳三桂徹底崩潰了。
其實當時的大明朝已經是窮途末路,每個人心裡都清楚覆水難收,這一個爛攤子想再重整河山已經是痴人說夢。但是職責所在,吳三桂依然鎮守邊關,為國效命。然而陳圓圓被掠這件事讓吳三桂失去了最後的理智防線,即刻便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中原,一路殺向京城。李自成被打的逃回陝西,吳三桂迎回了陳圓圓的同時,也成為了民族叛徒。
在吳三桂協助清兵徵伐,終坐穩昆明之後,終於想要給陪他東徵西討寸步未離的陳圓圓一個名分,想要封她做平西王妃,但是被陳圓圓婉拒了。在經歷了種種挫折坎坷之後,陳圓圓已經心灰意冷,這些虛名對她而言早已如糞土,她曾作一闋「醜奴兒令」表達自己的內心:
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
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裡人兒學喚茶。
詞中所繪並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時之情,滿懷落寞消沉。
青燈殘照,香消玉殞。
順治十八年,吳三桂從緬甸索回了永曆皇帝,陳圓圓力勸吳三桂趁此機會推出永曆帝,來洗刷自己民族叛徒的罪名。但是吳三桂非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把永曆皇帝直接絞死以表決心。陳圓圓終於放棄了一切希望,她心裡明白這一切已經萬劫不復,大明朝也好,大清朝也罷,都不過是權力鬥爭的一方贏家。而自己卻已經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於是她決意出家到洪覺寺蓄髮為尼。吳三桂無奈,只得修了一座「金蟬寺」讓陳圓圓帶髮修行。
陳圓圓出家不久後,吳三桂起兵造反,但沒過多久便在湖南病逝。清軍將吳軍擊敗後,把吳家滿門抄斬,只因帶發出家,陳圓圓逃過一劫。但是她並沒有選擇苟且偷生,而是選擇殉情,投池自盡。一代佳人,香消玉殞。
上天賜予了她閉月羞花的美貌,但也讓她經歷了幾生幾世都未必能領略的浮沉。只因美貌,她被人忽略了才華,她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後人每每提起,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不令人唏噓感慨。
(本文由平兒說歷史發表,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