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看天氣|出梅在望 申城梅雨已近40天

2020-12-17 央廣網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梅雨季仍在超長「待機」中。從6月9日入梅截至昨天,申城今年梅雨季已長達39天。而且,今年的梅雨量充足:雷雨、大雨、暴雨、局地雨等輪番上場。「隔壁」浙江今天宣布正式出梅,申城何時才能告別梅雨季?氣象專家表示,入梅、出梅通常都是遵循從南向北的規律,浙江處在上海的南邊,因此比上海出梅早是正常的——雖然「同桌」已經提前「交卷」,申城也是出梅在望,但最後的「檢查」仍在繼續,只等雨帶擺動情況和副高位置穩定的「交卷鈴」拉響。

雙休日在雨帶邊緣「試探」

入汛以來,長江流域受夠了強降雨的苦。7月17日開始第九、第十兩輪降雨開啟,17日到19日的降水會覆蓋長江上遊到下遊區域,而20日到23日的降雨則會集中在長江上遊,也就是四川、重慶、湖北西部一帶地區。雖然浙江宣布出梅,但長三角中下遊地區出梅還是以「待定」為主。未來幾天,上海也會一直在雨帶邊緣「試探」,下周初是否出梅仍存在不確定性。

雙休日,梅雨帶維持在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地處浙江北面的上海位於雨帶和副熱帶高壓之間,將出現雨熱兼容的邊緣性天氣。今天本市天氣為多雲到陰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氣溫比昨天明顯上升,最高氣溫突破30℃,悶熱體感加重。據預報,20日,本市將位於雨帶邊緣,有陣雨天氣出現。21日起,隨著副熱帶高壓有所北抬,下周中上海將以多雲天氣為主,但下周后期,雨帶又會有所南落,周末仍多降水過程。

下周「熱」字將唱主打

7月16日,申城正式入伏,今年三伏天長40天。入伏之後,天氣頗為涼爽,最近三天,本市最高氣溫均未超過25℃。這段短暫而且罕見的7月清涼,和今年南下冷渦較強有關。不過,明天開始,「三伏天」的威力即將顯現。據預報,明天多雲天氣回歸,氣溫會進一步上升,將出現35℃的高溫天氣,配合高溼空氣,體感氣溫可能會超過40℃,與此同時,由於升溫迅速,大氣中會積聚不穩定能量,明天午後局部容易出現陣雨或雷雨。「炎熱」將成為下周本市天氣的關鍵字,整周氣溫呈現高開低走趨勢,上半周容易出現高溫天氣,到了周后期氣溫雖然會在雨水打壓下小幅下調,但是最高氣溫仍然維持在3字頭,最低氣溫也有26~28℃。

高溫一直都是夏季永恆的主題之一。今年夏天的首個高溫出現在7月12日,市區徐家匯的日最高氣溫達到36.7℃。從申城百年的氣象歷史來看,這座城市的體溫正越來越高。百年來,上海高溫日數微弱增加,1984~2013年為高溫日數增加最快的30年。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和21世紀以來,是高溫日數最多的兩個時段,但是,21世紀以來無論是年平均高溫日數還是年最高氣溫值均大於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此外,城市發展帶來的局地城市化效應也對高溫日數增多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它的貢獻了1960~2013年上海市區夏季平均氣溫近一半的增溫和熱浪增多趨勢的近1/3。

相關焦點

  • 丹丹看天氣|今年梅雨「超長待機」32天 下周又有強降水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本屆梅雨已經超長「待機」,「下線」日期仍然未定,申城浸泡在雨水中。自6月9日上海入梅以來,梅雨期已長達32天,比常年平均多出了一周的時間。不僅如此,這個梅雨季下得名副其實,徐家匯站梅雨總量超395.8毫米,是常年平均的1.6倍,陽光寡照讓人發黴。
  • 丹丹看天氣|周日梅雨再起 下周后期進入「悶蒸」模式
    下周一雨水再「添堵」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未來5~7天,梅雨帶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擺動,本市仍多降水過程,其中,周日到下周一,本市將再度出現一次大雨過程,並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風力可達7~9級,局部地區的累積雨量可達70~90毫米,小時最大雨強預計有20~40毫米。
  • 42天,上海今日出梅!2020年各地入梅出梅時間表
    【上海今日出梅】申城今天終於出梅了!今年的梅雨「成績卓越」:不僅時長達42天,位列史上第二,而且,雨水下得充足,下了接近常年半年的雨。氣象專家說,入夏以來,中高緯環流以經向為主,東北冷渦偏強,西風帶短波槽活躍;副熱帶高壓主體偏南,梅雨鋒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南北擺動,造成長江流域多次強降水,這兩大原因導致今年申城的梅雨雨期長、雨量大、暴雨多。
  • 上海出!梅!啦!42天超長梅雨季結束!一大波高溫天已安排
    因此,今年的梅雨季非常「個性」↓↓梅雨期長:■ 今年上海於6月9日正式入梅,較常年偏早8天,7月21日正式出梅,較常年偏晚11天。■ 梅雨期長達42天,較常年偏多19天。■ 自1961年以來,今年梅雨天數僅次於1996年和1999年(43天)。
  • 上海今天出梅,42天梅雨季創本世紀紀錄
    上海今天出梅,42天梅雨季創本世紀紀錄 7月21日,上海市氣象局發布消息稱,上海今日正式出梅。
  • 梅雨季節奏「休止符」
    本報訊(記者宋鵬霞)昨天夜裡的一場降雨,成為今年上海梅雨季節的「休止符」。記者從上海中心氣象臺獲悉,申城今天正式出梅,今年出梅日雖比常年推遲3天,但降雨量卻不到常年梅雨量的8成。  昨天的高溫就像出梅的前兆。
  • 上海出梅!雨期長雨量大暴雨多,42天梅雨季創本世紀紀錄
    本文轉自【上海天氣】;原標題:【今天上海出梅!但是.......】42天下了接近常年半年的雨,衣服不幹,牆面黴變,愛在半夜攪人清夢,又在早晚高峰添堵..........2020年的梅雨季,終於結束。本屆梅雨成績單今年本市梅雨特點:梅雨期長、雨量大、暴雨多。今年梅雨概況:入夏以來,中高緯環流以經向為主,東北冷渦偏強,西風帶短波槽活躍;副熱帶高壓主體偏南,梅雨鋒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南北擺動,造成長江流域多次強降水。
  • 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 未來一段時間為酷熱高溫天氣
    湖北日報訊 (記者曾莉、通訊員謝斌)7月20日,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梅雨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將於21日結束,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體即將開始控制我省,未來將有一段37℃以上的酷熱高溫天氣。
  • 上海部分地區已超37℃,梅雨卻仍然沒完沒了
    讓人覺得有點透不過起來網友大呼「切伐消」今年的高溫姍姍來遲據氣象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常年裡出現第一個高溫日的平均時間是6月25日而近10年以來平均首個高溫日為6月18日如此看來今年的高溫日將比常年平均的高溫「現身日」晚了近20天高溫已來,三伏天將近但是申城的梅雨卻沒完沒了
  • 長江中下遊梅雨下周或駕到 申城下周最高溫多不到30℃
    原標題: 長江中下遊梅雨下周或駕到 申城下周最高溫多不到30℃「夾在中間」的上海,送走了天氣宜人的高考時間,又迎來了「勿熱勿落雨」的中考時間。眼看梅雨帶離得越來越近,我們還能享受愜意的初夏多久?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隨著雨水的增多,申城可能在下周中後期入梅。好在沒有高溫、沒有暴雨、沒有颱風,本市下周天氣的體感舒適度不算糟。
  • 江蘇梅雨僅3天 罕見枯梅期與78年並列最短
    日出梅),專家說今年梅雨是罕見的「晚梅」「短梅」和「枯梅」。,似乎已沒有梅雨的跡象。江蘇省氣象臺介紹,從目前形勢看,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北抬,將本在江淮一帶的雨帶「頂」至黃淮地區,包括南京在內的天氣已經不符合各項梅雨特徵,昨天,梅雨期正式宣告結束。
  • 全國多地出梅,帶你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經過40多天漫長雨季,7月21日起,上海、江蘇、湖北等多省市「出梅」。據悉,今年的梅雨季是本世紀以來最長的梅雨季。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出梅」是什麼意思嗎?很多北方的小夥伴可能都不大了解,今天跟大家一起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 梅雨季節,新晴天氣推出40日天氣預報,提早預防各地汛情
    近日,由於連續的強降雨,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位已突破1998年以來的歷史極值,來到了鄱陽湖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最高點,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對此,新晴天氣特推出40日天氣預報功能,提前知曉全國未來40天內天氣情況,預防並減輕極端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 天氣|武漢將出梅,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7月21日結束
    出梅時間確定了!7月20日湖北省氣象局「官宣」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並控制我省東部地區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正式結束轉入盛夏季節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並控制我省東部地區,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 標誌著我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轉入盛夏季節。7月20日,湖北省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決定,於20日11時終止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
  • 下周雨水常來訪 梅雨季節已不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昨天,一場暴雨衝刷申城,局部甚至達到了大暴雨。今天上午雖然本市仍有短時小雨,但是,中午前後轉為陰到多雲天氣。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好天氣「餘額」已不足,下周雨水天天見。悶熱潮溼讓人更感不適雖然明天仍然是多雲天氣,氣溫預計在22~28℃,但下周開始,雨水在經過短暫休整後,將刷起存在感。從最新預報來看,下周的天氣呈現為「複製粘貼」的狀態,每天的天氣基本上都為陰到多雲,有時有陣雨或雷雨,最高氣溫會穩定在28~30℃,最低氣溫則為22~24℃。由於雨水增多,空氣溼度大,加上氣溫不低,悶熱潮溼體感來襲。
  • 長達50天,杭州終於出梅了!
    杭州明天出梅。今年入梅早出梅遲,梅雨期達50天;多暴雨過程,梅雨量達815毫米,列歷史第二位。預計出梅後杭州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但午後仍多陣雨、雷雨天氣。今年梅雨概況杭州明天(7月18日)出梅。今年5月29日入梅,入梅早出梅遲,梅雨量大,梅雨期達50天,梅雨量815毫米,列歷史第二位。預計出梅後杭州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但仍多午後陣雨或雷雨,需注意防範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帶來的次生災害。今年梅雨特點1、 入梅早,梅雨期長。
  • 我國長江流域即將「出梅」,度過了超長梅雨季後或將迎來高溫天氣
    「出梅」又稱為「斷梅」,是指初夏時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天氣的終止日期,是我國南方地區特有的一個氣象名詞。與「出梅」相對應的另一個詞就是「入梅」,從入梅開始到出梅就是當年「梅雨」的持續時長。「入梅」和「出梅」的判定都有一定的標準,通常一個地區在5月下旬開始地面經常有鋒面活動,連續兩周時間內共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平均氣溫穩定在22℃或以上,可確定為「入梅」;通常一個地區五天內的降水日數在兩天以下,區域內各氣象監測站的氣溫明顯升高到30℃以上,同時地面南風的風速也明顯加大,可確定為「出梅」。
  • 三問出梅!上海今天出梅,標準是什麼?今年高溫天多嗎?為什麼接下去...
    在度過了42個梅雨日後,今天,上海終於出梅了!去年上海的梅雨得到了「本世紀雨量最大、梅雨期最長」的稱號,可才一年過去,這一稱號已經易主,今年的梅雨量以及梅雨季長度均超過了去年。據悉,自1872年徐家匯站建站以來,今年的梅雨量達到歷史第3位,梅雨長度是歷史第5位。今年上海於6月9日正式入梅,較常年偏早8天,7月21日正式出梅,較常年偏晚11天;梅雨期長達42天(去年33天),較常年偏多19天。自1961年以來,今年梅雨天數僅次於1996年和1999年(43天)。
  • 「瘋梅」強襲,上海今夜明天繼續大到暴雨!魔都梅雨季即將「滿月...
    而到本周三為止,上海的梅雨就要滿一個月了,再不出梅,就可能要挑戰去年的33天長度了。新一輪強降水又要來了今天,「瘋梅」又來了。隨著南方雨帶略有北抬,長江中下遊地區再次成為強降雨集中區。上海市中心氣象臺也在10時30分、11時50分相繼發布了雷電黃色和暴雨藍色預警信號,目前預警仍在維持中。
  • 梅雨的「梅」,是青梅?還是楊梅?望梅止渴的「梅」又是哪門子「梅」?
    梅雨,是指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變黃成熟的時期,故稱其為「黃梅雨」或「梅雨」,這一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此時,器物容易發黴,故亦稱「黴雨」。「梅雨」指的是哪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