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相連 助力「橙鄉」|醉美大橋,期待下一次相遇

2021-02-28 贛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經過七天的暑假三下鄉,我感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成長。我從只知道「想一想」逐漸轉變到腳踏實地「做一做」,當然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同學、學長和老師的幫助,也因為這些我變得有底氣。

我們堅持讓志願活動走進百姓的生活,積極為幫助他們而努力,去思考他們需要什麼?這對於我們認識整個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大多是大一的學生,以前很少或者說沒有過這種實踐經歷,而今天我們真正地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到老百姓時,我們體驗到和書本中不一樣的感覺,其中包含著驚喜和成就感。

---地理科學1902班 陳天佑

為期一周的「三下鄉」志願者活動轉眼就已經過去了,每天的活動充實而有意義。在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過程中,認識了團結有愛的小夥伴們,愛上了民風淳樸、風景優美的大橋鎮。烈日炎炎下,我們走家入戶宣傳相關知識,繁星燦爛時,我們用心推文讓大家了解我們的活動。插下的綠油油的秧苗好像還在眼前,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歡樂的笑聲還縈繞耳邊。「三下鄉」就這樣在不舍中的氛圍中結束了。在活動中,有苦有累,更有收穫與快樂!

---新聞學1901班 熊情緣

青春的我們,喜歡雨後彩虹,喜歡歡聲笑語,喜歡後來的我們和每一次不平凡的遇見。盛夏的七月,風夾著熱浪,吹拂在臉上,我們的激情如同熱浪一樣火熱。今夏酷暑依舊,然而今夏我們卻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體驗不同的生活,擁有不同的感動。

此次「三下鄉」,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更收穫了友誼。我變得更加勇敢、自信,變得更加可以吃苦。入戶與當地百姓嘮嘮家常;在圩鎮上進行推普和各類宣傳冊的發放;在田間地頭,幫助當地農戶插秧;在紅軍紀念地,緬懷先烈,重溫入團誓詞,回望來時路,以走好未來的路;進行水質檢測,去了解當地的水質;這些雖然都是第一次體驗,卻有著非凡的感受。

我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片實踐過的土地———大橋鎮,若干年後,我一定還要去大橋鎮,重新回味那年盛夏的點滴!

---地理科學1902班 李沿

時光荏苒,我們依舊。這次的「三下鄉」似乎比想像中的要快的多,還沒等我們細細回味就已經畫上了句號。我想最幸運的是留下了滿滿的回憶,和地理學院的小夥伴一起經歷了很多從未經歷過的事情。第一次坐「敞篷車」,第一次下田插秧,第一次熬夜寫稿……這些都構成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我們從最開始入戶的害羞靦腆到後來的自信坦然,我們在大橋鄉親們的熱情中感受到了家的溫度,也在每日熬夜出推文中感到了團體的力量。這次三下鄉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認識了很多朋友,更多的是態度上的變化,突破學校的局限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感受社會的涼度與暖意。今年的「三下鄉」已經結束,期待下一次的「你們」。

---廣播電視編導1902班 蔡欣芸

青春熱血,奉還土地,在這短短的七天,我們看到了別樣的世界。一個微笑,是對簡樸生活的知足;一根扁擔,承載著全家人的盼望。夕陽下,是他們勞作的背影;土地上,是他們一生的汗淚。七天,我們貼近了農人的生活,看到了生活的不易。扶貧幹部奔走的身影,拔地而起的新房舍,土地上累累的碩果,都是農村新生活的開始。七天,用我們的汗水為他們送上一份關懷,七天,也讓我們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1801班 劉綱鋼

第一次當隊長的我,第一次需要負責整個新傳隊伍的事宜,第一次感覺到隊長的不易。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收穫頗豐。認識學長們,新傳同學,還有地環學院的同學,收穫朋友的喜悅無法言表。與學長、新傳和地環的同學一起完成活動任務非常開心。與人溝通的能力、攝影、攝像和剪輯視頻能力有所提高。雖然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只有短短7天,我們一起田地插秧,雖然大多數時間攝影,但是7天的時間讓我理論與實際結合,能力有所提高。謝謝老師的全程陪同!謝謝學長的悉心教導!地環和新傳同學合作非常棒!期待下次的「新地相連」隊!

---廣編電視編導1901班 董德軍

「三下鄉」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逝,這段奇妙的旅程給我留下了特別的體會。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一個活動的組織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做了之前沒做過甚至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也與其他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度過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的我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從剛開始入戶宣傳時的不知所措到後來逐漸放開自己,與當地熱情的居民一起嘮家常,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第一次下田插秧,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完成了一部分,看著那一片綠油油的秧苗,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參與水質檢測,學到了一些專業知識,也把它們傳遞給了當地的村民。和小朋友一起寫毛筆字,下棋,仿佛我也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這一個不平凡的七月發生的一切成為了我人生旅途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感謝所有的小夥伴一起互幫互助,感謝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讓我們大家相遇,只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段奇妙的旅程中收穫頗豐,願每一個人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都鋪滿鮮花,期待下一次再會。

              ---新聞學1901班 黃靜雯

集市擁擠,人聲鼎沸,這是大橋六點半的清晨;山水情趣,堪絕塗鴉,這是大橋鄉間獨特的風景線;庭院乘涼,繁星閃爍,這是大橋蟲聲歌唱的夜晚。漫長而短暫的鄉下七日生活結束了。

我們走訪入戶,調研田地、測量水質;我們為大家講解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七步洗手法、推廣普通話;與村民交談,我們從開始羞於開口,到後面更加自如,甚至被招呼留下喝茶吃飯。更值得一談的是,大家主動申請助力農忙「雙搶」,有些人還是第一次插秧,青青秧苗隨風擺動,綠色衣影田間穿行。

此次出行,我感受到了大橋純樸熱情的民風民俗,結識了許多夥伴,在歡聲笑語中共同成長、共享收穫。

---地理科學1902班 歐陽麗娟

一個酷暑的季節,一個難忘的經歷,一份無聞的付出,在這驕陽似火的七月,為這片灼熱的土地澆灌了溫情的甘霖,滋潤一方。在大橋鎮的七天轉瞬即逝,這短短的七天也讓我收穫頗豐。入戶調研、測量水質、推廣普通話、宣傳垃圾分類、肺炎的預防以及幫助農民插秧,這些都是我曾經沒體會過的。這次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廣播電視編導1802班 王宇鵬

相關焦點

  • 沒有句點的結局也許是最完美的,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沒有句點的結局也許是最完美的,期待下一次的相遇文/低調的俗人該說的別說了,你懂的就夠了。真的有一種悲哀連眼淚也不能留只能目送。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知道你要結婚了,我開了一千多公裡的車,來到你家樓下那天你很美,真的很美,鞭炮響起,我知道接親的車來了,我悄悄跟在車隊後面,車開了十一公裡,停了下來,手機收到你的簡訊「別送了,我到了,這輩子就到這兒吧」突然間車裡的我哭的像個樣子,淚水如雨下。再見,本來屬於我的新娘!畢業前一個晚上,我們宿舍六個人默默的,喝了三十多瓶啤酒。
  • 每次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正因有了離別,才有下一次相逢。人生何處不相逢,有緣必會再相見。還記得龍應臺的《目送》,送別的場景總是讓人淚目,總有一種回首的落寞讓人難以自禁。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我們這一代人,從貧困艱辛、混沌懵懂中成長,也跨入了快速發展、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
  • 基層風採| 「醉美姊歸」助力鄉村振興,庭院創建共繪美麗家園
    基層風採| 「醉美姊歸」助力鄉村振興,庭院創建共繪美麗家園 2019-12-1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美水美臍橙更美,這個藏在江西的低調小城,被譽為世界橙鄉,你知道在哪嗎?
    「桃江水 橙鄉美信豐閣上彩雲飛桃江水 橙鄉美……」一句簡單的歌詞眼前瞬間就閃過了「世界橙鄉登上信豐閣,可俯視整個信豐城,大美風光盡收眼底,信豐閣是谷山景區的核心景觀,是信豐有史以來最宏偉的標誌性仿古建築,由主持黃鶴樓重建工程的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建造,其整體形態猶如巨龍,伏臥於巒山之巔,成為信豐新的文化地標、精神家園、藝術殿堂。
  • 贛南師範大學「三下鄉」:走進鄉間田埂 助力鄉村振興
    贛南師範大學 黃聲平 李三寶/文 王宇鵬 董德軍 蔡欣芸/攝志願者脫去鞋襪,邁入田埂,在烈日炎炎下助力農忙。志願者在做水質檢測。近日,贛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地理與環境工程學院聯合組建「新地相連」志願服務隊,赴信豐縣大橋鎮,開展以「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環保推進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感受鄉村新發展,投身鄉村基礎建設。志願服務隊到達信豐竹村時,正逢農忙「雙搶」時節。
  • 這,就是鎮江的醉美大路!
    江山一體 醉美大路 全鎮襟山帶水,風光秀麗,境北大江橫陳,圌山如磐,東與揚中市隔江相望,南連鎮江新區姚橋鎮,西與鎮江新區大港街道接壤,有著豐厚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資源,是江南水陸通衢,商賈之地,魚米之鄉,旅遊休閒理想場所。
  • 江西贛州:橙鄉美韻 路路笙歌
    國際在線消息:贛州,江西的南大門,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贛州是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後花園。  這裡交通發達、道路暢通、行車舒適、服務優良。贛州被譽為「世界橙鄉」,每年的十一月,贛南臍橙開採,年產量能達百萬噸。贛州始終把公路作為產業發展的「命脈線」並紮實推進「交通+產業」,產業發展到哪裡、公路就建設到哪裡。  「現在道路又寬又平整,到了採摘季節,我能第一時間把橙子運送出去賣。」贛州市南康縣十八塘合江村村民楊立軍望著自家果園高興地說道。
  • 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錯過,就像這次的離別,下一次相遇在什麼時候?又將是什麼場景?也許是真的離不開了,所以你總是拖拖拉拉。可是又有誰離不開誰?六年,六年的光陰裡足夠發生很多事。好的,壞的都有,而你一定都經歷過。好的你是否還記得?壞的呢?是吧,你已經記不起每一件事情了。
  • 順德新地農場豐收節
    「尋味順德 共享豐收」由順德農業農村局主辦,順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順德新地農場承辦的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9月21至23日舉行。農場設有農耕美食區,玉米汁、豆糕、水牛奶、酸奶、鮮榨靈芝汁、陳皮花生、容桂裕記頭菜、均安蒸豬、燒豬、勒流烤鰻、倫教香雲紗服裝等。
  • 嶽西滑雪泡溫泉,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嶽西滑雪泡溫泉,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6-01-12 16:06:45    來源:安徽商報
  • 七首相逢詩詞:人生最美是相遇,最難得的則是久別重逢
    人生中最美好的莫過於相遇,最難得的是久別重逢。多年不見,終於再次相遇,有無數的話想要告訴你,發生了很多事想要跟你分享,但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只好故作淡定地問你,好久不見,你過得好嗎?重逢,只是兩個簡單的漢字,卻包含了千言萬語都無法描述清楚的複雜心情。
  • 《向陽處的她》再見,為了下一次的相遇
    這或許是日系與韓系純愛片的某種區別所在,一個死命用不真實的戲劇性情節和沒完沒了的眼淚透支情感,另一個則溫柔的告訴你再見是為了下一次的相遇。   電影其實存在一些懸疑要素,不過導演似乎興趣也並不在此,開篇簡單留下了神秘女人作為伏筆,又在電影裡偶爾穿插一些女主角身份真相的暗示,這些線索的存在都不難讓人推測出故事的結局,因此即便最後真相大白,很難說存在一種恍然大悟的震撼感。
  • 人生苦短悲離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期待下一次重逢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未來隨著人們不同的選擇,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未來。但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不是偶然。因為世上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而已。該相遇的人終究會再次重逢!我始終相信那些該相遇的人終究會再次重逢。縱然離別不舍,但我們明白短暫的離開只是為了詮釋更好的自己,距離不會讓感情流逝。
  • 「兩岸青年八閩行」側記: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中國臺灣網8月1日訊 (記者 吳怡)「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隔著海峽的日子,願你們,一切都好。」7月28日「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在福州落下完美句點。這是一次特殊的青春之約,這也是一次動人的激情相遇,這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心與心的對話。
  • 射陽醉美路線「十裡菊鄉,風情...
    常州化龍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介詞:粉黛銀杏天然秀,五色稻禾新北香14、武進區秋冬美麗鄉村生態休閒二日遊線路圖:雪堰鎮雅浦村(距離市區45公裡)→雪堰鎮太滆村(距離1.5公裡)→竺山湖度假區(距離4.5公裡)線路營運單位:常州市雅浦山水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推介詞:「醉美
  • 「醉美」風情在同山
    諸暨市同山鎮從「環湖」入手,以水為棋,由點及線到面構建一個「醉美同山」全域旅遊新格局,使青山綠水「流金淌銀」。  「今年,同山以創建2020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樣板鎮為契機,以『同山燒』產業為基,紮實走好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努力把『美酒飄香、四季果香』的美麗山鄉建設成產、鎮、人、文、治兼備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省級示範樣板。」同山鎮有關負責人說。
  • 做實「醉」文章 「醉美偏坡」將打造布依米酒一條街
    偏坡布依族鄉的米酒,是當地布依族同胞以本地優質粘米、糯米、獨特井水為原料,通過自製的酒麴發酵,再採用木甑加溫出來的蒸餾酒,也稱「biang dang」酒,度數在20到50度左右,具有醬香突出、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等特點。2009年8月,偏坡布依米酒被列為貴陽市第二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 醉美長沙!金秋醉美菊藝展在長沙縣潯龍河櫻花谷舉行
    厲害了湖南11月11日訊:11月9日至12月15日,2019長沙金秋醉美菊藝展在長沙縣潯龍河櫻花谷舉行。百餘種菊花品種、10萬盆菊花競相綻放,這是近年來長沙市最大規模的菊花展,開展兩天日,前來打卡的遊客已突破2萬人。
  • 為「懷橙」代言|「小橙大愛」助力果農增收
    圖為村民們正在將已經下單的冰糖橙打包裝箱掌上懷化訊(記者 楊博媛 田敏)12月12日,在中方縣桐木鎮寶寨村,村民們正在將已經下單的冰糖橙打包裝箱。而在山頭的果園裡,懷化志願者們正在拍攝「小橙大愛」短視頻,利用網絡媒體為「懷橙」代言,助力果農增收。「小橙大愛,我是志願者白琳,我是公益小天使陳格菲,我們為懷化冰糖橙代言,甜甜的冰糖橙,甜甜的愛。」志願者白琳和公益小天使陳格菲對著手機錄了好幾遍,最後將拍攝最好的一遍發到微信朋友圈和抖音,沒過一會兒功夫,就有人下單帶貨了。
  • 一封來自孝感的感謝信 開州26戶果農捐贈32噸「開縣春橙」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7日14時訊(記者 閆儀 通訊員 向章)「我捐贈2000斤」「我捐贈5000斤」「我捐贈6000斤」……今(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開州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獲悉,開州區26戶果農自發捐贈了32噸「開縣春橙」馳援湖北孝感,於3月2日上午順利抵運孝感市孝南區,隨後收到了孝南區發來的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