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天的暑假三下鄉,我感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成長。我從只知道「想一想」逐漸轉變到腳踏實地「做一做」,當然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同學、學長和老師的幫助,也因為這些我變得有底氣。
我們堅持讓志願活動走進百姓的生活,積極為幫助他們而努力,去思考他們需要什麼?這對於我們認識整個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大多是大一的學生,以前很少或者說沒有過這種實踐經歷,而今天我們真正地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到老百姓時,我們體驗到和書本中不一樣的感覺,其中包含著驚喜和成就感。
---地理科學1902班 陳天佑
為期一周的「三下鄉」志願者活動轉眼就已經過去了,每天的活動充實而有意義。在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過程中,認識了團結有愛的小夥伴們,愛上了民風淳樸、風景優美的大橋鎮。烈日炎炎下,我們走家入戶宣傳相關知識,繁星燦爛時,我們用心推文讓大家了解我們的活動。插下的綠油油的秧苗好像還在眼前,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歡樂的笑聲還縈繞耳邊。「三下鄉」就這樣在不舍中的氛圍中結束了。在活動中,有苦有累,更有收穫與快樂!
---新聞學1901班 熊情緣
青春的我們,喜歡雨後彩虹,喜歡歡聲笑語,喜歡後來的我們和每一次不平凡的遇見。盛夏的七月,風夾著熱浪,吹拂在臉上,我們的激情如同熱浪一樣火熱。今夏酷暑依舊,然而今夏我們卻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體驗不同的生活,擁有不同的感動。
此次「三下鄉」,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更收穫了友誼。我變得更加勇敢、自信,變得更加可以吃苦。入戶與當地百姓嘮嘮家常;在圩鎮上進行推普和各類宣傳冊的發放;在田間地頭,幫助當地農戶插秧;在紅軍紀念地,緬懷先烈,重溫入團誓詞,回望來時路,以走好未來的路;進行水質檢測,去了解當地的水質;這些雖然都是第一次體驗,卻有著非凡的感受。
我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片實踐過的土地———大橋鎮,若干年後,我一定還要去大橋鎮,重新回味那年盛夏的點滴!
---地理科學1902班 李沿
時光荏苒,我們依舊。這次的「三下鄉」似乎比想像中的要快的多,還沒等我們細細回味就已經畫上了句號。我想最幸運的是留下了滿滿的回憶,和地理學院的小夥伴一起經歷了很多從未經歷過的事情。第一次坐「敞篷車」,第一次下田插秧,第一次熬夜寫稿……這些都構成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我們從最開始入戶的害羞靦腆到後來的自信坦然,我們在大橋鄉親們的熱情中感受到了家的溫度,也在每日熬夜出推文中感到了團體的力量。這次三下鄉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認識了很多朋友,更多的是態度上的變化,突破學校的局限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感受社會的涼度與暖意。今年的「三下鄉」已經結束,期待下一次的「你們」。
---廣播電視編導1902班 蔡欣芸
青春熱血,奉還土地,在這短短的七天,我們看到了別樣的世界。一個微笑,是對簡樸生活的知足;一根扁擔,承載著全家人的盼望。夕陽下,是他們勞作的背影;土地上,是他們一生的汗淚。七天,我們貼近了農人的生活,看到了生活的不易。扶貧幹部奔走的身影,拔地而起的新房舍,土地上累累的碩果,都是農村新生活的開始。七天,用我們的汗水為他們送上一份關懷,七天,也讓我們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1801班 劉綱鋼
第一次當隊長的我,第一次需要負責整個新傳隊伍的事宜,第一次感覺到隊長的不易。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收穫頗豐。認識學長們,新傳同學,還有地環學院的同學,收穫朋友的喜悅無法言表。與學長、新傳和地環的同學一起完成活動任務非常開心。與人溝通的能力、攝影、攝像和剪輯視頻能力有所提高。雖然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只有短短7天,我們一起田地插秧,雖然大多數時間攝影,但是7天的時間讓我理論與實際結合,能力有所提高。謝謝老師的全程陪同!謝謝學長的悉心教導!地環和新傳同學合作非常棒!期待下次的「新地相連」隊!
---廣編電視編導1901班 董德軍
「三下鄉」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逝,這段奇妙的旅程給我留下了特別的體會。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一個活動的組織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做了之前沒做過甚至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也與其他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度過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的我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從剛開始入戶宣傳時的不知所措到後來逐漸放開自己,與當地熱情的居民一起嘮家常,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第一次下田插秧,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完成了一部分,看著那一片綠油油的秧苗,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參與水質檢測,學到了一些專業知識,也把它們傳遞給了當地的村民。和小朋友一起寫毛筆字,下棋,仿佛我也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這一個不平凡的七月發生的一切成為了我人生旅途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感謝所有的小夥伴一起互幫互助,感謝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讓我們大家相遇,只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段奇妙的旅程中收穫頗豐,願每一個人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都鋪滿鮮花,期待下一次再會。
---新聞學1901班 黃靜雯
集市擁擠,人聲鼎沸,這是大橋六點半的清晨;山水情趣,堪絕塗鴉,這是大橋鄉間獨特的風景線;庭院乘涼,繁星閃爍,這是大橋蟲聲歌唱的夜晚。漫長而短暫的鄉下七日生活結束了。
我們走訪入戶,調研田地、測量水質;我們為大家講解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七步洗手法、推廣普通話;與村民交談,我們從開始羞於開口,到後面更加自如,甚至被招呼留下喝茶吃飯。更值得一談的是,大家主動申請助力農忙「雙搶」,有些人還是第一次插秧,青青秧苗隨風擺動,綠色衣影田間穿行。
此次出行,我感受到了大橋純樸熱情的民風民俗,結識了許多夥伴,在歡聲笑語中共同成長、共享收穫。
---地理科學1902班 歐陽麗娟
一個酷暑的季節,一個難忘的經歷,一份無聞的付出,在這驕陽似火的七月,為這片灼熱的土地澆灌了溫情的甘霖,滋潤一方。在大橋鎮的七天轉瞬即逝,這短短的七天也讓我收穫頗豐。入戶調研、測量水質、推廣普通話、宣傳垃圾分類、肺炎的預防以及幫助農民插秧,這些都是我曾經沒體會過的。這次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廣播電視編導1802班 王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