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以最優秀的狀態把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但是生活中的確有一些孩子在關鍵時刻總喜歡掉鏈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極其被動的。
楊女士的孩子最近正在準備演講比賽,為了能夠讓這次的比賽順利地進行下去,孩子提前準備了很多功課,而且不停地在背稿子。
不過比較尷尬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就是在演出的那一天,孩子卻突然發揮失常,看到臺下的觀眾以後,他完全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繼續演講下去。整個人呆呆的杵在原地,就連楊女士看到了以後也是干著急,可完全沒有任何辦法。
其實關於這樣的案例,在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的,有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在關鍵時刻就會突然掉鏈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孩子之所以在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就是因為父母給予的期望實在是太高了。孩子們在父母促使的壓力之下,就會變得非常被動。因為他們也不想讓自己的父母失望,他們想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未來的一切,並讓父母而感到驕傲。可就是因為父母給予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使得孩子在關鍵時刻往往表現得不是那麼太盡人意,所以他們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而展現出一副被動的局面。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的能力不太純熟,就好比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孩子可能會因為個人能力比較弱,再加上對於這件事情掌握的還是不夠成熟,那麼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出現一定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心態方面出現了問題,孩子如果無法掌握一件事情的話,他們必然會展現出一副被動的局面。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心態的問題了,其實心態也很容易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出現一些問題。譬如他們明明可以以更加優異的姿態把一件事情完成,但是期間卻因為過於緊張而導致這件事情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本身有些人的心態就不是很好,尤其是孩子處於少年時期,他們的心態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他們在做事的時候,是更容易變得被動的。
所以每一個孩子在關鍵的時刻掉鏈子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如果細緻化的去了解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我們可能聯想到的就是詹森效應。孩子掉鏈子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詹森效應在作怪而已。
詹森效應其實說的就是一名運動員叫詹森,他在平日訓練的過程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樣子是非常優異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他在賽場上一定會變得更加出色。可是比較被動的是,在體育賽場上這位有實力的選手卻經常出現失敗的樣子。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大多數人就把那些平日表現良好,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的人稱之為詹森效應。
而詹森效應的存在往往跟三大方面有著絕佳的關係,主要是心理問題,能力問題和心態問題。而心態問題往往是詹森效應出現的罪魁禍首,畢竟當一個人心態不好的時候,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一定是比較卑微的。
尤其是對於剛剛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本身對抗外界的能力就比較差,一旦出現了比較被動的局面,他們將不知道該以如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麼詹森效應就會使得他們身上的缺點無限制地放大。
所以說正是因為詹森效應的出現,使得孩子不得不變得平庸無奇。這也是很多父母表示苦惱的一點。但我們也必須要承認,有著很多方法可以使得詹森效應不再出現的。我們只需要掌握這些有效的方法,在平日生活中多多運用,往往會讓孩子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
孩子在少年時期本身現在就是不太成熟的,而這段時間我們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鼓勵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缺乏自信心。因為一旦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話,那麼他們對於眼前的所有事物就會感到牴觸,甚至是不敢去面對。
所以父母完全可以為孩子加油打氣,而不是一味地詆毀孩子,覺得孩子是不行的。我們越是給孩子的壓力,那麼孩子就越是不能夠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說,那些覺得壓力能給孩子帶來動力的父母一直都存在個誤區。
我們也需要讓孩子在心理活動上出現一定的變化,就譬如讓他們在做事的過程當中展現出一種樂觀的心態。就算是失敗了又怎麼樣,依然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些孩子正是沒有辦法承擔失敗的痛苦,所以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才會變得更加緊張。如果他們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並且不會因為自己做事失敗而感到困惑的話,那麼他們的心態肯定會出現一個較大的變化。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應當極力地引導他們才是。
有很多父母都善於給孩子莫大的壓力,覺得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像一根彈簧一樣,反彈的高度會更高。其實越是給孩子太多的期望,那麼孩子就越是容易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失望。
因此,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可以放低要求,讓他們不要以功利性的目的為手段,事態發展到什麼樣,那就是什麼樣,只有以一種淡然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才不會給孩子造成更多的壓力,那麼他們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才會展現出更優異的狀態。
所以說身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在這方面做好,這樣才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心理回饋。多去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使得他們走出詹森效應,成為越來越優秀的自己。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存留於困惑當中,不然這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絕對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那麼,你的孩子是否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呢?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