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
本文是作者授權本號發布的原創作品
享有著作權
任何人不得抄襲、剽竊
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二十一)「掉鏈子」一詞的引申意義發源於臨朐土話
作者 趙元珉
「掉鏈子」,是指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鏈條從傳動的鏈輪上脫落,從而失去了傳動能力。「掉鏈子」是騎自行車的人經常遇到的一種故障。
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中國人當時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本主的一位老兄在臨朐縣沂山腳下的一個鄉鎮當領導。有一次,上級來鎮上檢查指導工作,辦公室秘書上班遲到,領導沒有拿到匯報材料,差點誤了大事。這位領導追查秘書遲到的原因,秘書說因為「自行車掉了鏈子」。領導開大會強調考勤,考慮到大部分人員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情況,要求所有人員每周只允許「掉一次鏈子」,「掉第二次就算遲到」。這樣,「掉鏈子」一詞作為政府工作人員的一個遲到理由和請假藉口,自此就有了下線,開始遵循。從這起,由這次事故和領導強調的紀律,叫出一個詞語「掉鏈子」,引申為人在事情的關鍵時刻或重要環節失去應有的狀態或出現失誤,造成失敗或未達到理想的結果。由於此語比較生動俏皮,後通過新聞媒體擴大了使用範圍,開始逐步深入到官方常用語當中。直到二十多年後的2010年03月02日,《中國青年報》以「為何有些人總是關鍵時刻掉鏈子」為題寫了一篇文章,「掉鏈子」一詞就此唱響大江南北,為國人知曉和廣泛應用。
「掉鏈子」一詞的引申意義,就是從這樣一句簡單的臨朐土話成為「享譽」全國的典故詞語流行開來,至今在官民當中流傳和運用。
這就是「關鍵時候掉鏈子」的來源。至於那些說「掉鏈子」是東北方言俗語,以至於說本詞是來源於「狗交配沒完成、射精生殖器脫出」的解釋,本主看是純屬無稽之談!試想,沒有自行車,哪來的「鏈子」?
若有不同意見,請予指教。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一家之言 歡迎討論
作者趙元珉,山東臨朐人,從事金融工作三十年,喜歡鄉土文化、民間藝術和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