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示例(一)
凡例
(一)字詞的選擇
1、本部分用字,本著先義後音的原則,即首先選用與普通話字義相符或相近的字。例如「踩踐」的「踩」,普通話讀cǎi,方言讀chǎi。雖然讀音不同,但所指相同,且臨朐人讀書面字時也讀chǎi,故使用「踩」。
但對於字義所指明確,讀音相差較大的字,且口語與書面讀音不同者,則以音為主。例如:「模拉旮」一詞中的「模」,實際是否定副詞「沒」。由於在書面讀音中不把「沒」讀mú,為了便於查閱,特別是便於不了解臨朐方言者的檢索,《示例》中選擇「模」。
2、沒有明顯相對應的字時,採用假借方式。原則是:
(1)首選聲、韻、調完全相同的字;
(2)有音無相同調者,以標註音調硬性確定。如當「做」講的zu音,本是去聲,但普通話中沒有發zu的去聲字,只能借「組」的音,標去聲的調。
(3)無讀音相同的字,參考字詞含義,選擇音義相近的字。例如těn,在方言中是「內陷」的意思,與「吞」的音、義相近,即以「吞」代替。
(4)無音義相近的字,或雖然相近,但該字在方言中仍然使用,無法替代其他字時,採取國際音標代替的方法解決。如表示「扔出」的「[luε](l與uai相拼的音)」和表示「渾濁」、「稠厚」的「[nyŋ](n與iong相拼的音)」,即是此種情況。「扔」在臨朐方言中讀「lēng」,「濃」在方言中仍然讀「nóng」,均在使用,無法用「扔」和「濃」來代替「[luε]」和「[nyŋ]」。
(二)注音
為方便大多數讀者使用,本部分不採用國際音標,僅使用漢語拼音注音。
由於漢語拼音只是為普通話注音,許多方言的發音無法用其標註,所以,對常見的幾種情況做如下變通處理:
1、zh ch sh 捲舌音發平舌音時,在拼音後面加注「方言發平舌音」字表示。如:「張」本應讀捲舌音,臨朐方言讀平舌音,注音為「zhāng(方言發平舌音)」。
2、單元音加舌根鼻音的問題,以及「挨」、「崖」,「二」,「街」等的特殊發音問題,均依照第一條方式分別予以標註。
3、與普通話讀音不同的字,只要符合漢語拼音的標註規範,直接標註。如:「個」,在臨朐方言中讀「guò」,直接標註「guò」。
4、與普通話發音相同但音調不同的字,按臨朐方言發音注音。
5、上述四項均將拼音加粗,以示區別。
6、對於與普通話差別細微的發音,如「e」讀[ə]等,按漢語拼音標註,不再細分。
7、尖團音因存在地域局限,注音時不標註尖音。
8、所有兒化音,採取與普通話注音相同的方法,即後面加「r」。
9、輕聲字不標聲調。
10、常用但規律性不強的異讀字列於下,不再做為詞條出現:白(beí)、掰(běi)、蘿蔔(bei)、扳(bēn)、甭(bén)、踩(chǎi)、繅(cháo)、拆(chěi)、殊(chú)、貯(chú)、撞(chuàng)、糊塗(dū)、懂(dǔn)、啄(duǒ)、疙(gǎ)、割(gǎ)、韁(gāng)繩、格(gěi)閨(gūn)、胳膊(guǒ páng)喝(há、huo)、還(hán)、含(hén)、喉(hú)嚨、或(huí)、和尚(huó chang發平舌音)、和諧(huó xiài)、郝(huò)、角(jiǎ)、皆(jiài)、戒(jiài)、疥(jiài)、莧(jiàn)、耕(jīng)、足(jǔ)、腳(juě)、坷(kǎ)垃、客(kēi)、粗獷(kuàng)、咳嗽(kuǒ suō)、扔(lēng)、淋(lún)、嫩(lùn)、烙(luǒ)、磟碡(lǜzhu發平舌音)、墨(mèi)、麥芒(mèi wang)、泥(mí)、脊梁(niang)、攥(nuàn)、坯(pēi)、拍(pěi)、靦腆(pian)、噴(pīn、pēn)、捕(pǔ)、簸箕(qi)、畸(qí)、叢(qióng)、鬮(qīu)、皴(qūn)、皸(qūn)、捆(qǔn)、釀(rǎng)、誰(xéi)、色(shěi)、森(shēn)、什(shèng發平舌音)(麼)、澀(shī)、怵(shù)、瑞(shuì)、勺(shuó)、所(shuǒ)、凹(wā)、畦(xí)、屑(xì、xiāo)、羞(xiāo)、挈(xié)、嵩(xiōng)、松(xiōng)、俗(xú)、宿(xǔ)、損(xǔn)、榫(xǔn)、崖(yái)、矮(yǎi)、躍(yào)、刃(yìn)、牛(yóu)、軟(yuǎn)、藥(yuè)、瘧(yuè)、鑰匙(yuè chī)、糙(zào)、咱(zēn)、怎(zěng)(麼)、咱(zén)、踏(zhā)、摘(zhéi)、窄(zhěi)、淄(zhī)、鄒(zhōu)、觸(zhū)、帚(zhū發平舌音)、軸(zhú發平舌音)、堵(zhǔ)、拽(zhuì)、堆(zuī)。
(三)凡第二部分已經表述過的詞條不再在本部分出現。字義與普通話相同或相近,僅帶詞綴的方言,也不單列,如「玩頭」、「逛悠」等等。
(四)音、韻、字形與普通話相同但含義不同者,仍作為詞條出現,例如「批評」、「言語」等等。
(五)凡是讀音相近、意義相同的方言詞,不另列詞條,以「也說」的形式出現,如「容緩」和「容寬」;對於讀音差別較大的詞,則另列詞條,如「旮扭」和「旮古」;部分詞性容易產生歧義的方言詞,予以標註詞性。詞性明確,或非詞組合不標註詞性。
(六)詞條中,兒化字在其後加「(兒)」,例句中不再標註。
(七)與「根詞條」含義相同或相近的「子詞條」,放在「根詞條」中解釋,不再另列詞條。
(八)詞條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相同字母下的詞條排列,同樣按英文字母順序。首個字相同的詞條按第二個字的讀音排列。相同讀音下,按聲調排列,陰平在前,依次類推。
(九)所有詞條均以臨朐方言發音為準,並依此排序。如「泥」,方言讀「mí」,將其放在「M」項下而不是「N」項下。
(十)本示例收入範圍為與普通話讀音、詞義不同的詞(包括單音節詞),同時收入了部分詞組(短語),因而可能存在與其他方言重合的現象。一詞多義時,與普通話相同或相近的含義一般不再羅列。
A
啊(ā)——1、助詞:含重複強調的意思。例:找你去,你就去吧,啊!2、量詞:個。臨朐方言在點數時,個位數一般是:一個,倆,仨,四啊,五啊……十啊。
啊吧(ā ba)——詞綴,放在疑問句後。如:去「啊吧」?是「啊吧」?
啊嚏(á ti)——噴嚏。
啊婁(兒)(ǎ lour)——兒童用語。髒。
阿烏(ǎ wū)——1、象聲詞:同「喵嗚」,貓叫。2、副詞:大口吃東西。多疊用。例:他「阿烏阿烏」的,兩口就吃上了。3、動詞:悄悄地吞佔。多作謂語。例:這些東西早晚讓他「阿烏」了去。
唵(ǎn)——嘆詞:什麼。例1:唵,你說什麼?例2:唵,這個不行?
骯夯夯(āng hānghang)——失敗,破滅,消失。例:現在分工不明確,到時候「骯夯夯」,什麼也辦不成!
啊啊(ā a 方言加舌根鼻音)——動詞:說。含貶義。例:讓他說,他又「啊啊」不出個事來!
阿阿(ǎ a方言加舌根鼻音)——形容詞:壓抑。例:這房子這麼矮,真「阿阿」得上!
阿兒髒[ǎ(方言舌根鼻音)ér(方言讀音:l與ri拼讀)zàng]——名詞:壞人。例:老三就是個「阿兒髒」,人事不幹!
捱(ái方言y與ai相拼)——動詞:(1)磨蹭、拖延。也說「捱活」。例:使使勁趕快把這點活幹出來,剛「捱」個什麼勁?!(2)堅持。例:當時疼得都感到「捱」不過去了!(3)吃飽後硬吃。例:你撐死也要吃「捱」上這一口!
礙不住[ài(方言讀音:加舌根鼻音)bu zhù(方言讀平舌音)]——有可能,很可能。例:天這麼冷,「礙不住」老張不來了。
礙擋八哧[ài(方言讀音:加舌根鼻音)dǎng bǎ chi]——妨礙他人活動。例:你別站在這裡,「礙擋八哧」的!
唉哼[ài(方言讀音:y與ai拼讀)heng]——呻吟。
愛見人[ài(方言加舌根鼻音)jian rén]——形容詞:招人喜歡。例:你看這個孩子,長得這麼俊,真是「愛見人」!
按時把節[ān(方言加舌根鼻音)shí bǎ jiě]——遵守時間,指對某件事重視。一般在句中充當狀語。例:回家後要「按時把節」地吃藥!
庵屋[ān(方言加舌根鼻音) wu]——野外搭建的圓頂草房。
安雅[ān(方言加舌根鼻音) yǎ]——安靜優雅。多指女孩子。
鵪子嘴[ān(方言加舌根鼻音) zi zuǐ]——老鴰草。有祛風、活血、通絡作用。
埯(ǎn方言加舌根鼻音)——動詞:1、用手掌託著東西放到嘴裡。例:每天都要「埯」上一把藥,快頂上飯了! 2、把瓜種或菜種摁到澆過的菜地裡。如:「埯」吊瓜、「埯」扁豆。3、外敷。例:擦破點皮,「埯」上點藥就好了!
埯上[ǎn(方言加舌根鼻音) hang]——副詞:一開始,一上來,二話不說。例:他什麼話也沒說,「埯上」就說不行!
埯子[ǎn(方言加舌根鼻音)zi]——名詞:點種種子或苗子的小土坑。
案板[àn(方言加舌根鼻音) ban]——專指櫥房炊事用的木板。分做麵食用的面案板和炒菜用的菜案板(含砧板)。
暗間[àn(方言加舌根鼻音) jian——相對「明間」而言。陽光不能從南邊直接照射到的房間。
骯兒不臢[āng(方言加舌根鼻音)er(方言讀l與ri相拼)bu za]——與「骯髒」的第一種解釋義近,只是程度略輕。不痛快,不舒服。例:一想到這個結果,心裡「骯兒不臢」的!
骯髒[āng(方言加舌根鼻音)zang]——形容詞:1、心裡懊惱,不舒服,不痛快。與「骯兒不咂」義近。例:這件事越想越「骯髒」!2、不漂亮,不滿意。例:「夜來」的事辦得真「骯髒」。
熬煎[āo(方言加舌根鼻音)jian]——即「煎熬」。比喻折磨。多指陰雨潮溼導致的不適和不便。例:快晴天吧,都快「熬煎」煞了!
嗷天五犟[āo(方言加舌根鼻音) tiān wǔ jiàng]——貶義詞。高聲叫喊。
昂夯夯[āng(方言加舌根鼻音) hāng hāng]——1、突然撒手、放棄。例:別到了關鍵時候,「昂夯夯」誰也不管了!2、突然失敗、消失、消亡。例:可別弄到最後,「昂夯夯」,什麼也辦不成了!
盎(ǎng方言加舌根鼻音)——燃料燃燒不良而冒煙。例:那邊是怎麼了,「盎」這麼大的煙?
盎煙把火[ǎng(方言加舌根鼻音)yān bǎ huǒ]——生火冒煙。例:你在「聶」裡「盎煙把火」地幹什麼?
骯髒(ǎng(方言加舌根鼻音)zang)——動詞:厭煩。例:別跟著我,「骯髒」你!
作者簡介:林紹志,男,1961年出生。臨朐糖尿病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濰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濰坊市政協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掌上臨朐》APP上線試運行
用瀏覽器掃描下載安裝,即可了解最新新聞報導、視頻點播、圖文資、專題報導、免費資源、電子商務等為一體手機APP,實現了在線直播、點播,實現海量新聞資訊匯集,全天候為您提供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