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也稱「土話」,但簡單地把方言理解成「土」是不對的,千百年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方言和所謂的官方語言是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其實官方語言的前身就是方言,它的詞彙、發音和語法都是來源於「土話」。現在推廣的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言。另一方面,生活中一些普通百姓也會學著文人說一些「文縐縐「的詞彙,這樣方言的詞彙、發音和語法也在不斷地豐富。歷史上秦始皇他老人家統一六國後,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甚至還統一了車轍的寬度,卻唯獨沒有統一語言,所以至今我們還保留著南腔北調的各地方言。試想一下,當時滿朝文武大臣們的語言五花八門,討論起朝政來是一片「鶯歌燕舞」,他老人家當初怎麼就沒有考慮一下統一語言呢?實在想不通。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土話」不「土」,方言裡有一個詞「瞧瞽」,讀作qiāo gǔ,意思是說人眼瞎、看不到,也可以理解為不長眼。生活中不小心碰撞到他人,被撞的人會生氣地說:「你眼瞧瞽嗎?那麼大個人看不到,愣往我身上撞!」這個「瞧」現在意思是看,可它的本意卻是眼睛昏花。「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在他的文章《難自然好學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睹文籍則目瞧,修揖讓則變傴,襲章服則轉筋,談禮典則齒齲。翻譯成白話就是:看文章就眼睛變瞎,作揖謙讓就成駝背,穿上正統的禮服就抽筋,談論禮法經典牙齒就會生蛀蟲。這裡「瞧」就是眼睛昏花,眼瞎的意思。「瞽」這個字現在不常用也很難寫,上面一個「鼓」字,下面一個「目」字,意思是盲人、瞎子。《陰符經》裡有一句話:瞽者善聽,聾者善視。意思是:眼瞎的人聽覺好,耳聾的人視覺好。這樣看來「瞧」和「瞽」都是眼瞎的意思,「瞧瞽」就更是眼瞎了。《難自然好學論》和《陰符經》當然不「土」,你還能說方言「土」嗎?
下面繼第一篇,再說惠民的土話。(注音儘量接近方言,與標準注音可能不同)
D
例句:今天早上太冷了,凍得我直打嘚嘚。
打扎兒(dǎ zhár):很多地方稱打尜(gá)兒,扎(尜)是用一段短木棍削成的兩頭尖中間粗的遊戲工具,把扎放在地上,手持另根一木棍去擊打「扎」的尖端,在「扎」彈起來的一瞬間,再次去擊打它,讓它向遠處飛去,根據遊戲規則來評斷輸贏。「尜」字上下各一個「小」,中間是「大」,這個字更形象一些。「打扎兒」也許是「打尜兒」讀音的誤傳。(遊戲場景見下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打夠嘚(dǎ gōu déi):一般指吃飽飯後引起的膈肌痙攣,人不由自主地收縮胸腔,咽部會發出「額」的聲音。。
例句:你娘給你做地啥好吃地,你看撐地你光打夠嘚。
打瓜(dǎ guā):應該是由「呆瓜」演變而來,指頭腦不靈活,智力有缺陷的人,一般用來罵人。
例句: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真是個打瓜。
打呱啦(dǎ guā la):雷雨以前猛烈炸響的雷電。
例句:你不用光幹壞事,到時候打個呱啦劈死你。
打欄(dǎ lān):母牛、母羊等家畜進入發情期,稱為打欄。
例句:老張家的小牛這才將(jiāng)了幾個月,大牛又開始打欄了。
道么子(dào mō zi):說話絮絮叨叨,讓人厭煩。
例句:你這個叨么子,一天到晚嘴閒不著。
道道麼麼(dào dào mó mó):頭腦不靈活,行為古怪、循規蹈矩。
例句:你受啥刺激咧,咋變地道道麼麼地了。
道瑟(dào sé):多指年齡大的人(女性)說話、辦事不明事理,不看形勢不守規範。
例句:你咋麼道瑟囔,孩子給你買的你就收下吧!
道了嗒瑟(dào le dà sé):意思同道瑟,但程度更重一些,稍有貶義。
例句:她上了年紀道了嗒瑟地,別跟她一般見識。
道悶(dào mēn):理解、明白的意思。例句:這麼簡單的帳,你咋道悶不過來呢(ni)!
得了便宜賣乖(dē le pián yi màiguāi):指願望達成後卻裝出一幅不以為然的樣子。
例句:給他買了他又說不買也行,他這是得了便宜賣乖,一開始怎麼不攔著不讓買啊。
得了屁想屎吃(dēi le pì xiǎng shǐ chī):得寸進尺,不知滿足的意思。例句:別人都一個,已經給了他兩個,他還想要,真是得了屁想屎吃。
瞪眼猴(dèng yǎn hóu):空歡喜的意思。這是一句哄騙小孩子的話,大人趕集時小孩子要跟著去,大人會騙他說:你聽說好好在家裡等著,我在集上給你買個」瞪眼猴「回來,實際上什麼也不給買,讓小孩子乾瞪眼,稱之為瞪眼猴。
睇希(dì xi)一般指小孩子不斷用啼哭等方法乞求大人給自己想要的事或物。泛指多次用各種乞求的手段達到目的。
例句:孩子光在家裡睇希,不給買就躺在地上打滾。
掉鏈子(diào liàn zi):原指自行車掉了鏈子,無法前進,泛指關鍵時候出了差錯,影響事情的進展。
例句:自己說得很有把握,關鍵時候卻掉了鏈子,鬧出了笑話。
迭不地(dié bū di):抽不出身,沒有時間。
例句:如果你迭不地,我就讓小張去吧。
蹀躞(dié xié):原意是小步走路,徘徊,惠民方言中意思是搞砸了、失敗了。蔬菜等失去水份,不再新鮮也會用「幹毛蹀躞」一詞來表達。
例句:這下行了吧,蹀躞了,讓你狗筋!
頓混(dùn hún):停頓一下,變得清醒。
例如:剛睡醒了,我頓混頓混再出去。
掇活(duō huó):掇,有拾取、摘取的意思。「掇泥」就是小孩子玩泥巴,把淤泥往地上摔。掇活指做事不認真、雜亂無章,有貶義。
例句:都怪你把事情掇活亂了。
多咱(duō zan):什麼時候,何時。
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你聽見過隊伍了?」「聽見了。」「多咱?」「前天夜裡。」
例句:你多咱放假啊?我去接你。
E—F
二蹦(lèngr bēng):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比較粗魯,做事不考慮後果,不能聽取他人意見,多用於貶義。
例句:那個孩子可挺二蹦,儘量別惹著他。
二郎八擔(lèngr láng bā dàn):一般形容年輕人品質不好、素質低、不務正業,貶義。
例句:他家的孩子二郎八擔,千萬不要跟他們在一塊兒。
二無眼(lèngr wú yǎn):對某種事物持懷疑、否定的態度,不看好。也指對他人的人品持懷疑、否定態度。
例句:你覺得他行嗎?依我看二無眼。
分三擺兩(fēn sān bǎi liǎng):擺是非,講道理,一般用於貶義。例句:你不用跟我分三擺兩,我心裡有數。
方鼓熱(fāng gǔ rè):方,剛才的意思。鼓,鼓風。方鼓熱表面意思是剛剛停下鼓風的熱度,用來形容某物很燙、很熱。
例句:剛倒的水方鼓熱,涼涼再喝。
G
嘎(gǎ):一般用來形容人的品質差,壞主意多,經常欺負、傷害他人。
例句:你老嘎咧,這種事你也做的出來。
嘎雜子(gǎ zá zi):指素質差、經常出壞主意欺負、傷害他人的人(多指青年人)。
例句:他就是整個村裡的壞頭,是個嘎雜子玩藝兒。
嘎哧(gā chi):與他人開玩笑時,用手撓他的脖頸、腋下等容易癢的部位,讓他癢得大笑。
例句:別再嘎哧我了,我笑得肚子疼,受不了了。
嘎哧窩(gā chi wó):腋窩。
嘎故嘚(gǎ gū déi):突然、讓人意外地(停止)。
例句:醫生說吃兩天藥就能好,今天晚上剛吃完藥嘎故嘚地就不疼了。
幹搡(gān sǎng):一般指吃飯時不吃菜、不喝水。
例句:你也不喝口水,光幹搡饅頭,不難受嗎?
乾噦(gān yué):噦,嘔吐。乾噦,指胃不不適,想要嘔吐卻吐不出來。
例句:今天吃得不舒服,胃裡難受,光乾噦卻吐不出來,著實難受了。
槓賤(gàng jiàn):吝嗇,不懂得禮尚往來,該花的錢捨不得花,東西捨不得送給他人,貶義詞。
例句:你嬸子著實槓賤了,她把東西放壞了,也捨不得拿出來讓吃一口。
搿夥(guō huǒ):合夥,一塊兒做某事。
例句:你明天上學的時候來搿夥著我,咱一塊兒去。
膈應(gēyīng):字面意思是膈肌產生反應,一般是指見到某種事物,產生想嘔吐等不舒服的感受。
例句:快把它拿到一邊去,離我遠點,別放在那裡膈應人。
割少(gē shǎo):把事物拿出一部分分享給他人。
例句:你從工資裡拿出一百塊錢請客,你割少地蠻?
跟找(gēn zhǎo):找尋丟失的物品。
例句:我在運動場上拾的這件衣服不知道是誰的,一直也沒人來跟找。
狗改不了餷屎(gǒu gǎi bū liǎo chǎ shǐ):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貶義。
例句:你不用想讓他對你好了,狗改不了餷屎,他就是那個脾氣。
狗筋(gǒu jīn):比喻人閒不住,搗亂、折騰,貶義詞。
例句:別光狗筋,惹煩了我可揍你。
古董(gù dǒng):指某人行為、技藝令人稱奇,或者某事讓人難以理解。
例如:這個事老古董了,一開始我還不信,心思不可能來。
谷扎頭(gū zhā tóu):一種麵食,把和好的麵粉用筷子一點點挑起放進沸騰的熱水裡,煮熟後的麵食叫谷扎頭。
例句:今天早晨給你做谷扎頭吃。
顧抽(gú chóu):一般指人在床上做翻身、蠕動等動作。
例句:還不老實睡覺,光顧抽啥!
顧摟(gù lóu):
1、照顧。例句:姐姐很顧摟他,一有空就過來幫忙。
2、顧摟兒,摔跤。例句:你倆掰掰(bēn)顧摟兒,看看誰能掰過誰。
顧湧(gù yōng):指人或物小幅度地動。
例句:起風了,你看看樹頭讓風颳得顧湧了。
掛牽(guà qiān):牽掛的意思,不放心某人、某事。
例句:你在這裡多住兩天,別光掛牽地裡的活,家裡有人替你幹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