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籌)下塘西校區公共基礎教學部、廣州市名班主任黃海英工作室成員朱楠楠老師赴成都參加廣州市教育局組織下的廣州市(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人員培訓班,與第二批廣州市2020年(省)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班主任們齊聚一堂,共同學習與成長。
以下是朱楠楠老師參加培訓班後的學習心得(自述):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迎著朝陽,我們來到會議廳,學員們精神飽滿,帶著多看、多問、多學、多思的態度開啟了第一天的學習之旅。首先,是舉行廣州市班主任工作室培訓班的開班儀式,廣州市教育局宣傳與思想政治處相關人員在會上對全體成員作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了三心:每位學員都要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體會組織的良苦用心,遵守培訓紀律;不忘從教初心,把學習擺在第一位;共同努力,潛心學習,同時常念家人期盼之心,讓此次培訓順心。最後期待學員們在美的文化薰陶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有人說:善於奮飛的人天上有路,敢於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於遠航的人海裡有路。相信大家滿懷激情而學,帶著真誠而學,也一定會滿載而歸!
朱楠楠老師(左)參加廣州市(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人員培訓班
12月1日上午,成都市教科院的劉旭副所長給學員們帶來了精彩的講座《讓幸福之光照耀生命的航程》。劉所長主要從「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做一名創新型的班主任」「做一名研究型的班主任」和「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四個方面出發,具體闡述了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努力方向與策略途徑。他認為,教師的幸福在於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之中,讓學生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讓你因為學生的成長而幸福,讓你的生命活力得到有價值的綻放。劉所長用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案例啟發我們,尤其是轉換陳同學的案例讓我頗受觸動。陳同學是後進生,因打架而轉學到劉所長當時任班主任的班級。陳同學喜歡唱歌,成績落後,上課要麼睡覺打呼,要麼打擾其他同學。但劉所長並沒有放棄陳同學,而是一步步因勢利導,讓她上課抄歌詞,後來她睡覺的次數減少了。陳同學上課從來不記筆記,劉所長讓她記住老師的話並寫下來。陳同學後來發現自己好像能聽得懂上課的內容了,劉所長便指導陳同學寫作業、做習題。最後,陳同學考取了理想大學四川大學。劉所長尋找辦法,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優點,如果善於發現,一定能找到他們的閃光點,成功就在他們身邊。
成都市教科院劉旭副所長開講座
要做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合格二字說來容易,但做來不易。從劉所長講述的一個個生動故事裡,我理解到了合格的標準:一是「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班主任要愛自己的職業,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二是班主任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獨特的魅力形象,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三是班主任應營造寬鬆和諧的魅力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導班級中的每個成員都來為這個大家庭出謀獻策,培養班級主人翁意識。
學員與劉旭副所長合影
下午,學員們繼續懷著「空杯心態」聆聽四川省中小學名班主任、成都市第十八中學劉霞老師的《新時代班主任的核心素養》專題講座。劉老師結合自身的帶班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分享了新時代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劉老師指出,新時代班主任的核心素養分為:具備科學的育人理念,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具備開發德育課程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具備「以德育德」的生命自覺。
四川省中小學名班主任劉霞老師
講座上,劉老師展示兩張圖片,並提問:「如果這是兩個班級,你會選擇哪張呢?」劉老師說,她會選擇第二張。第二張的樹木有高有矮,有疏有密,但是它看起來更有生命力,而且非常和諧。正如帶班級,劉老師致力於營造生態班級,希望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獨特的價值。
劉老師播放了學生在高考前不久舉辦班級活動的視頻,讓大家不僅產生疑問,高考時間這麼緊張,還有時間搞活動,不會影響成績嗎?劉老師生動地講述了在班級舉辦的活動,是以活動育人。比如舉辦辯論賽,賽前需要查找文獻,查看微講座,撰寫調查論文;再比如舉辦拓展活動,需要班級團隊設計方案內容,撰寫活動總結,發布公眾號等。於是大家解開了疑惑:活動育人,能夠讓學生產生疑問,主動獲取知識信息,判斷真偽,形成獨立觀點,表達觀點以及在思辨中反思。
此外,劉老師利用「走出去」活動如參觀西南交通大學、暑期職業體驗等,和「引進來」活動如請教授開講座、請專家和學長進課堂等,滲透生涯教育,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發展特長,為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奠定基礎。劉老師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層層推進,以樸實的語言和豐富的經驗,為學員們今後在立德樹人教育工作中點亮了一盞明燈,指明方向。
學習小組與劉霞老師合影
當劉旭副所長和劉霞老師精彩授課的聲音還在餘音繞梁,緊接著,學員們迎來了培訓班授課的第三位老師:成都市青白江區「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廖學文老師,他帶來的講座是《匠心路上,我們砥礪前行》。廖老師的報告介紹了青白江區廖學文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的發展路徑——「6566」,即六個意識、五種能力、六個學習模式和六個成果展示。其中,廖老師從加強小課題研究,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加強個案研究,形成育人策略;加強家庭教育研究,形成教育合力;審美化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班級健康發展;加強課堂教學和課程開發研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體系之龐雜,內容之豐富,方法之多樣,效果之顯著,讓人驚嘆。
成都市青白江區「名班主任工作室」廖學文老師
培訓的第二天上午,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的遊永恆教授給學員們帶來了講座《校園欺凌的防範與幹預》。遊教授的講座一開始,我就馬上想到去年觀看的電影《少年的你》。如何有效地防治校園欺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學校這片淨土中安全、陽光地成長,真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亟需思考的問題。
培訓會上,遊永恆教授結合自己關於校園欺凌行為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國內外大量豐富的案例,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闡述了校園欺凌行為的特徵及現狀,詳細講解了校園欺凌行為的防控對策。他認為,通過教師認真學習和自我反思重視欺凌問題,同時學校打造有特色的反欺凌校園文化,對校園欺凌行為零容忍並制定反欺凌工作流程及成立反欺凌工作領導小組等方法,能有效防控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了解學生學習之外的情況;其次多留意學生的行為和情緒變化;再次經常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最後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推動校園反欺凌文化。
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遊永恆教授
下午,成都市名師劉大春老師為學員們講授《家庭教育指導中的言語溝通藝術》專題講座。劉老師這場講座,讓我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劉老師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和機智詼諧的四川話,指導我們什麼是家庭教育指導中的表達藝術。劉老師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闡明,在表達中要努力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接納和理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時劉老師介紹了「3+X」的文明用語,3是「您好」「請」和「謝謝」,X是「對不起」「沒關係」等。劉老師具體分享了「表達十招式」:詢問式、體諒式、代入式、委婉式、直觀式、彌補式、認同式、選擇式、模仿式、綜合式。期間,劉老師通過列舉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現場演示如何可以將這些方法落到實處,從而讓大家學以致用。
劉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反思班主任工作當中與學生的溝通方法。與學生的溝通中,我們不僅要有積極的語言,還要抱有同理之心。作為老師,不能居高臨下,而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學生,與學生如朋友般交談,推心置腹,認真聆聽,耐心解答。
成都市名師劉大春老師
這次培訓,各位教授和專家們的文化盛宴提高了我們的理論基礎,更新了我們的教學理念,指引了我們創新的方向。他們所舉的事例貼近班級管理的實際,可操作性強,對教育第一線的班主任來說,可謂雪中送炭,讓我們汲取了班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對我們正視自己、紮根課堂、潛心育人都有著啟發意義,也對我們今後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積極指導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