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一)

2020-09-23 山東魯衡律師事務所

今天帶大家講一講和民法典有關的故事,那麼大家可能會要問我,到底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民法典就是一部法律,是一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從出生到死亡,我們處處都可能會和民法典發生聯繫。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們生活的很多難題都可以在民法典裡找到答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部「寶典」!民法典對於未成年人也有很多保障性的規定,那麼大家肯定想知道民法典這部法律是如何保護我們未成年人權益的呢?讓我們跟著今天的主人公——「小明」,看看他成長故事中都遇到了哪些問題,民法典又是如何保護他的呢?

關於小明的成長故事,要從小明的媽媽小芳懷孕說起來......在小明的媽媽小芳懷孕七個月時,小明的爺爺送給還未出生的小明一個價值2萬元的金手鐲。但是小明在媽媽肚子裡,他什麼都不知道,那他能夠接受爺爺給他的贈與嗎?根據我們民法典的規定,八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意思就是不能實施任何民事法律行為,然而接受贈與也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那小明在媽媽肚子裡就不能接受爺爺的贈與了嗎?其是不是哦,因為我們民法典又規定了,它說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情況時,即使你是胎兒,你也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也就是說小明即使在媽媽肚子裡但是他也有權利接受爺爺的贈與,因為在此時小明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享有接受贈與的權利。

2015年,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小明出生了!但是在小明成長的過程中,總少不了一些磕磕絆絆,那我們來看看,小明到底都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2019年,在小明4歲的時候,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帶著他去農場玩耍,小明在院子裡玩耍的時候,小明的爸爸去了趟衛生間,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小明被農場裡養的一條小狗咬傷了。那麼農場是否應該賠償小明的損失呢?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農場應當承擔責任。同時,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小明的監護人也就是小明的爸爸在陪伴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小明時,沒有盡到應該盡的監護職責,也就是在去衛生間的時候沒有妥善安排好4歲的小明,所以他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小明被咬傷農場和爸爸都有責任,舉個例子說,小明被咬傷,可能原本農場需要賠償小明100元,但是由於小明的爸爸也有一定的責任,那麼農場可能只需要賠償80元就可以了。所以,如果我們同學家裡有養小狗等寵物的,平時一定要好好照看它們,一定不要讓它們咬傷別人,否則你的家人也要為小狗的行為負責任哦。

2020年,在小明5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球,小明的父母都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被送往醫院接受救治,然而小明的其他親屬也無法照顧他,那這時候小明應該怎麼辦呢?不要著急,看看我們的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根據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為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的時候,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也就是說小明的父母作為他的監護人因為被感染了新冠肺炎,暫時沒辦法履行對小明的監護職責時,小明家所在地的村委會或居委會或者民政部門要安排臨時照顧小明。

後來,小明的父母被治癒了,時間來到了2022年,這一年小明7歲了,來到小學上了一年級,在學校的時候他把爺爺贈給他的金手鐲送給了他的同學小花,小明的父母知道後非常著急,那小明的爸爸可以把金手鐲要回來嗎?根據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要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那麼什麼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意思就是不具備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能力,而贈送高額的金手鐲就這個行為就是一個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小明還不滿八周歲,不能自己實施贈送手鐲的行為,如果他實施了這個行為就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說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小明的爸爸作為他的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小花返還金手鐲。

秦靜原 魯衡律師事務所 18663516006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一起來看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今天,和潭小團一起來看看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吧~
  • 保護未成年人,《民法典》做了這些規定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今天,和團團一起來看看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守護從孕育到成年的各個階段
  • 品川民法典系列(五)從性騷擾談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利保護
    聯想起前幾天被強暴後自殺的14歲少女,一開始也是在QQ聊天軟體上跟那個禽獸成為了好友,被言語騷擾,被要求發私照。。。。。。在以上的案例中,涉及幾個敏感話題:未成年人被性騷擾和侵害隱私權,今天我們且談性騷擾這一話題。那麼對於未成年人遭受性騷擾,我國有無法律規定的應對呢?當未成年人受到這樣的侵害,他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該怎樣保護他們的權利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 《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交流活動在肥舉辦
    安青網訊 9月4日,共青團安徽省委、省律師協會、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協會共同舉辦《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交流活動。團省委黨組成員、副書記李波,省律協會長宋世俊出席活動並講話,省青法協會長行江出席活動,省律協、省青法協部分會員及省內青年法律工作者代表1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莆田市計生協會開展「雲」課堂:《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
    線上直播課堂東南網莆田1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 文/圖)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中備受關注的部分。今日上午9點30分,莆田市計生協會開展「《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線上直播課堂。活動邀請福建雲格律師事務所佘雲律師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教育課。本次活動由東南網莆田站進行全程視頻直播。
  •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九張海報帶你讀懂
    胎兒即具有民事權利;完善監護制度;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成年後起算訴訟時效;拓寬收養人範圍……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貫穿民法典始終,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 民法典課堂 | 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為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胎兒即具有民事權利;完善監護制度;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成年後起算訴訟時效;拓寬收養人範圍……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貫穿民法典始終,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 中國發布丨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與北京二中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中國網9月5日訊(記者彭瑤)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走進校園,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從「民法典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明確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凝聚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三方面為師生們帶來一堂精彩的法治課。
  • 《民法典》關於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恢復及保護
    但是年齡無法完全反映意思能力這一內在的實質,因此,民法在立法上就設置一些規定來緩和僅以「年齡」為判斷標準的僵化問題,其中以「是否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作為判斷成年人的行為能力的標準,形成了民法上判斷民事行為能力除達到法定年齡外,還要具備意思能力。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到北京二中與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中國長安網9月5日電(記者王曉蕾徐琢)「某地有個小姑娘姓王,取了四個字的名字叫『王者榮耀』!因為她父親姓王,隨父姓,雖然感覺有些不合適,將來還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但這並不違法,也不損害社會管理。」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來到北京二中,圍繞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與師生進行了熱烈交流。
  •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二)
    亮點一 擴大被收養人的範圍,刪除被收養人需不滿十四周歲的條件,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均可被收養。《收養法》 第四條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 普法課堂 | 民法典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前兩次法治課,我和大家分別交流了如何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和未成年人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大保護」的問題。在同學們新學期開學之際,我想結合剛剛頒布不久的民法典,和大家共同探討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保護問題。
  • 民法典新變化29|從出生到18歲 民法典這樣保護未成年人
    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呢?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國檢方保護未成年人將開新局
    面向將從2021年元旦起施行的民法典、將從2021年兒童節起施行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檢方表示要創新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會上有此表述。
  • 聚焦 | 《民法典》如何守護未成年人安全,一圖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未來,尤其需要法律的保護與指引。那麼民法典中哪些內容與未成年人的安全密切相關呢?
  • 最高檢檢察長詳解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未來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 謝青)「未成年人巨額打賞網紅主播怎麼辦?」「未成年人見到老人倒地扶不扶?」「青春期的小秘密該如何守護?」……一個個發生在未成年人身邊的小案例被詳細剖析,以法釋疑。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
  • 民法典小課堂 | 未成年人如何在民法典中長大?這節課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自六月以來,舉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全民學習民法典的熱潮。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未來,加強對其的民法典教育,勢在必行。北京市中小學也將設立民法典知識課程。暑假期間,正是孩子們學習民法典的大好時機,身兼海澱學區中小學校外輔導員的秦碩法官,通過「雲課堂」給孩子們上了一節民法典公開課。
  • 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原標題: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在青少年群體廣泛開展民法典的教育工作,有利於青少年養成自覺守法的規則意識,通過法治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意識,具有獨立自主判斷能力的人格意識,對於保護該群體合法權益意義重大。
  • 民法典全方位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民法典的頒布,為構建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法律體系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法典第34條第1款對監護人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即以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的目的而行使法定代理權。這極大豐富了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內容,為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講課中,張軍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從「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護身寶典,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約定,凝聚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等三方面為師生們進行了詳細講解——「民法典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