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新變化29|從出生到18歲 民法典這樣保護未成年人

2020-12-13 北京日報客戶端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呢?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胎兒:享有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

李明與劉麗結婚後不久,丈夫李明遭遇車禍不幸身亡。而此時妻子劉麗已經懷有4個月身孕。之後,劉麗因為丈夫遺產分割的問題,與公婆發生矛盾。此時,若對李明遺產進行分割,劉麗腹中的胎兒有繼承權嗎?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1155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1009條規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一規定也被解讀成為近年來基因編輯等科技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的最初提供了法律保障。

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出離婚

張亮和郭霞「閃婚」後因性格不合,爭吵不斷。郭霞生下孩子6個月後,張亮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會同意張亮的離婚請求嗎?答案是否定的。

民法典第1082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者終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女方提出離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除外。

這一內容與婚姻法的規定相同。這是對男方在女方懷孕、哺乳期等情況下,提出離婚的一種限制,是對婦女、嬰兒和胎兒利益的保護。如果在上述期間,女方提出離婚或者女方有重大過錯經法院確認的情況下,可解除婚姻關係。

8周歲以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是民法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齡節點,是一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另外,父母離婚後未成年人子女撫養的問題,未成年人被收養的問題,也涉及8周歲這一年齡節點。

6歲的小明為了買零食吃,偷拿父親的一隻兩萬多元的手錶賣給一家修表店,家長知道後認為孩子還不懂事,希望退錢後店家把手錶歸還。小明父母能要回手錶呢?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20條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8歲周歲以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0歲的小磊拿父親的手機偷偷在遊戲網站購買「皮膚」「武器」等道具,充值近10萬元,父親發現後能向遊戲網站要回這筆錢嗎?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19條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如果小磊用自己的平時積攢的幾十塊零花錢去超市買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嗎?答案是否定的。

民法典第145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已滿8周歲:撫養問題子女自行決定

因為撫養問題,13歲小剛的父母吵得不可開交,在法庭上寸步不讓。但小剛更願意和父親一起生活,他的意見法院會重視嗎?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1084條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8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民法典對父母離婚後,子女撫養的問題以年齡劃分了三個階段:不滿兩周歲的跟母親。已滿兩周歲的,父母有分歧,要按「最有利」原則判決。已滿8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

以年齡劃線,民法典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最大化的同時,也給司法審判機關以明確的審判標準。

14周歲以上:也能被收養

收養制度是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的一個重要內容。民法典第1044條規定,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小華是一名被解救的被拐賣孩子,遺憾的是一直未能找到親生父母,小華想擁有一個家,已經15歲的他還能被家庭收養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行收養法規定,被收養人年齡為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這意味著對14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無法被合法收養。民法典第1093條刪除了「14周歲以下」的年齡限制,放寬至未成年人。

民法典的收養制度中,「8周歲」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年齡節點,與上文提到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規定一致。

民法典第1104條規定,收養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第1114條規定,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但是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8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

16周歲以上:也能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小周高中沒讀完就外出務工,如今17歲的他已有了自己的一家小店。小周想用自己的收入買一輛自行車,但父母不同意,小周能自己決定嗎?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規定,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民法典第18條規定,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未成年時遭性侵:18周歲後仍可起訴

小麗在7歲時遭到鄰居家叔叔的性侵,但由於害怕和羞恥,小麗一直沒有將此事告知父母和其他任何人,但這件事一直讓她痛不欲生。如今,小麗已經18歲,她想向當年性侵自己的人主張損害賠償,這麼多年過去了,法院還受理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而言,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民法典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這就意味著未成年時遭性侵18周歲歲後仍可起訴。

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因為心智不成熟,遭受性侵害後害怕或羞於告知其監護人,就算告知,有的監護人考慮到孩子的聲譽而選擇忍氣吞聲,而且由於性侵害的隱蔽性,有的監護人可能不能及時發現侵害事實。

民法典這一規定從立法層面加大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也可以起到對潛在違法作案者的威懾警示作用。

監護制度:增加臨時監護的規定

小剛今年5歲,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的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小剛呢? 這就涉及到了民法典中一項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的內容:監護制度。

相比民法通則,除法定監護、意定監護、指定監護外,民法典增加了遺囑監護、協議監護、臨時監護等多種形式,確立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體系。

小剛的遇到的問題,可以依據民法典中「臨時監護」的規定解決,涉及這一制度法條主要有以下三條。

民法典第31條規定,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在指定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第34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第36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臨時監護」是民法典新增加的監護措施,是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監護的臨時補充,確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監護缺位時未成年人能夠獲得有效監護。(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宇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一)
    今天帶大家講一講和民法典有關的故事,那麼大家可能會要問我,到底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民法典就是一部法律,是一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從出生到死亡,我們處處都可能會和民法典發生聯繫。
  • 民法典小課堂 | 未成年人如何在民法典中長大?這節課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可以認為,民法典規定的「未成年人」是從出生時起至年滿18周歲。但民法典中還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它保護的範圍超出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範圍,是將保護前置到了媽媽腹中的「胎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到北京二中與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來到北京二中,圍繞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與師生進行了熱烈交流。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張軍表示,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凝聚了中華民族共同意志,體現了新時代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
  • 「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國檢方保護未成年人將開新局
    面向將從2021年元旦起施行的民法典、將從2021年兒童節起施行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檢方表示要創新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會上有此表述。
  • 民法典課堂 | 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民法典共7編84章1260條,系統地規定了民事主體、物權、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權、侵權等各方面內容,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自由與平等的宣言,是我國法治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裡程碑。
  • 民法典全方位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民法典的頒布,為構建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法律體系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法典第34條第1款對監護人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即以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的目的而行使法定代理權。這極大豐富了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內容,為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
  • 品川民法典系列(五)從性騷擾談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利保護
    聯想起前幾天被強暴後自殺的14歲少女,一開始也是在QQ聊天軟體上跟那個禽獸成為了好友,被言語騷擾,被要求發私照。。。。。。在以上的案例中,涉及幾個敏感話題:未成年人被性騷擾和侵害隱私權,今天我們且談性騷擾這一話題。那麼對於未成年人遭受性騷擾,我國有無法律規定的應對呢?當未成年人受到這樣的侵害,他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該怎樣保護他們的權利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0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民法典有...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9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下限標準是多少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8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7條)|關於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 保護未成年人,《民法典》做了這些規定
    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7編、84章、1260條!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
    這是繼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7日之後,張軍第三次到北京二中開講法治課。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講課中,張軍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從「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護身寶典,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約定,凝聚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等三方面為師生們進行了詳細講解——「民法典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 民法典對未成年人有哪些保護?這些重點你需要知道!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從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它就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11月27日,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廣州荔灣法院推出普法直播《未成年人如何維權?民法典進校園,法官來給孩子們劃重點》,受到網友歡迎。
  • 最高檢檢察長詳解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現在,民法典對姓名權作出新規定,跟誰姓也有了更大的空間。」「有三個時尚男孩組合,他們當年不過十三四歲,在成年之前,唱歌、演出是有收入的。歸誰呢?歸他們自己所有,也就是說,未成年人是依法享有財產權的。民法典第19條規定,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一起來看看!
    ……這些問題在民法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啦~創下我國立法紀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今天,和潭小團一起來看看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吧~
  • 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孩子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離婚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普法課堂 | 民法典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案例有這樣一個案例。72歲的齊老太因頭暈到藥店買藥,藥店經營者孫某給老人服用硝酸甘油,因老人突發心臟驟停,孫某又對其實施了心肺復甦術。後經醫院診斷,其行為導致老人雙側多發肋骨骨折和低鉀血症。齊老太家屬將孫某起訴到法院要求賠償。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 中國發布丨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與北京二中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中國網9月5日訊(記者彭瑤)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走進校園,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從「民法典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明確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凝聚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三方面為師生們帶來一堂精彩的法治課。
  •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正式施行 這些變化你該知道
    央視網消息:首部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法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實施後,我們的生活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交流活動在肥舉辦
    他強調,廣大青年法律工作者要堅持以學促用,認真學習領悟民法典中涉及未成年人的相關規定和立法精神,積極參與「兩法兩條例」的修訂;要強化責任擔當,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加強對重點未成年人群體的幫扶和服務;要勇於開拓創新,在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社會支持體系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法治合作等領域作出積極探索,為我省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法治安徽
  • 民法典出臺,它將這樣保護您和孩子
    在新法下,孩子們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但同時也要注意,並不是未成年人的所有行為和後果,都會被法律包容。 文 | 桂芳芳 張溫文 備受關注的民法典出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有何變化或新規?讓我們看看以下幾個案例。
  • 民法典來了|結合民法典話說「性騷擾」
    未成年人由於社會認知發展的限制,實踐中可能出現對性侵害未能取得及時、明確的認知,或者雖然認識到了侵害的性質但出於畏懼、害羞等因素未能及時披露等情況。民法典明確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該制度的設立充分尊重了未成年人的發育特點,體現了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利益的立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