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未成年人有哪些保護?這些重點你需要知道!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從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它就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11月27日,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廣州荔灣法院推出普法直播《未成年人如何維權?民法典進校園,法官來給孩子們劃重點》,受到網友歡迎。

  直播現場,法官們走進廣州廣雅實驗學校,生動講授民法典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內容。離婚後孩子該跟誰?如何為性侵築起防火牆?遇高空墜物怎麼辦?法律對未成年人有哪些保護?小南為你整理出了滿滿乾貨,一起來看!

  離婚後孩子該跟誰?

  應尊重已滿8歲孩子的意願

  因離婚糾紛,8歲小剛的父母鬧上法庭。小剛該由誰來撫養?倆人在法庭上吵得不可開交。

  小剛表明,自己更願意和父親一起生活。他的意見法院會重視嗎?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民法典對父母離婚後子女撫養的問題,以年齡劃分了三個階段:不滿2周歲的跟母親。已滿2周歲的,父母有分歧,要按「最有利」原則判決。已滿8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

  以年齡劃線,民法典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最大化的同時,也給司法審判機關以明確的審判標準。

  對此,未成年人保護法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的,應當尊重已滿八周歲未成年子女的真實意願,根據雙方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依法處理。」

  如何為性侵築起防火牆?

  未成年時遭性侵18歲後仍可起訴

  人們遇到性侵,一般情況下,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然而現實中,一些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中,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沒有意識到行為的危害性;有的甚至是熟人、近親屬作案,因此,許多人不敢通過法律尋求保護。

  如果按照以往訴訟時效的規定,孩子成年後再去尋求法律救濟,很可能面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被動處境,當初的加害人得以逃脫法律懲罰。

  民法典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這就意味著,未成年時遭性侵18周歲後仍可起訴。

  近年來,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不時曝光,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由於性侵害的隱蔽性,監護人可能不能及時發現侵害事實。民法典這一規定,從立法層面加大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也可以起到對潛在違法作案者的威懾警示作用。

  被同學「追」到家樓下

  算是侵犯個人隱私嗎?

  大家看過很多的青春電視劇中,男生對心儀女生經常使用的招數就是「軟磨硬泡」——不停打電話,或者是在女生的樓下唱歌等等。

  該次民法典的頒布,對個人隱私的含義作出了明確的界定。除了大家以往理解中的個人隱私主要是自己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外,還添加了「私人生活安寧」這一項。

  上述案例中,如果男生的這種方式使女生感到心煩意亂,並且無法正常安寧生活的話,那麼他已經算是侵犯了女生的個人隱私權了,這是民法典所不允許的行為。

  不讓未成年人為超出自己年齡和智力的行為買單

  5歲的小朋友,將父母送給自己的金飾品在樓下的商店和老闆換了一塊糖吃;上初中的同學,偷偷用父母的手機在直播平臺給主播打賞幾萬元——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挽回損失嗎?

  民法典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這就意味著,未滿八歲的未成年人並不能對自己的財物做出任何的處分。無論是在商店老闆的哄騙下,還是小朋友主動拿自己的貴重物品去商店換了糖吃,其父母都可以依法要求對方返還。

  而一名十三四歲的初中生,偷偷將自己父母幾萬元的存款支付給了一名網絡主播——這樣的行為,法律也是說「不」的。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這表明,初中生可以進行一些與年齡相符的民事行為,例如去商店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衣服,和同學一起看一場喜歡的電影等,但是面對金額較大開支,其行為是被限制的。

  保護「頭頂上的安全」

  高空拋物者或被追究刑事責任

  高空拋物、高空墜物被稱為是「懸在城市上方的痛」,一直是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問題。而此次新頒布的民法典,對該問題也做出了積極的回應。

  民法典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該條款主要規範了如下幾個問題:

  1.高空拋物、墜物是違法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要承擔賠償責任;

  2.難以確定誰是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進行補償,當然,能夠有證據證明自己確定不是侵權人的除外,「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對侵權人追償的權利;

  3.物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有責任採取安全保障措施,比如設置監控、防護網等,否則應依法承擔未履行相應義務的侵權責任;

  4.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高空拋物、高空墜物者,除了上述的民事責任以外,還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法官提醒,守護頭頂上的安全,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記者】陳伊純

  【通訊員】荔法宣

相關焦點

  • 6.1兒童節特稿|談民法典中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
    在此次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未成年人相關權益的體現和保護成為備受關注的部分,可以說是 送給全體未成年人最好的「六·一」禮物,在這個六·一源眾總結了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權益相關條款的增加和修改,並邀中華女子學院法律系教授張榮麗、北京博源拓智兒童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李萍,北京東城區源眾家庭與社區發展中心主任李瑩深入分析民法典將給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成長帶來哪些影響
  • 民法典課堂 | 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民法典共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未成年人又因為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胎兒即具有民事權利;完善監護制度;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成年後起算訴訟時效;拓寬收養人範圍……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貫穿民法典始終,九張海報帶你讀懂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 中國發布丨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與北京二中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中國網9月5日訊(記者彭瑤)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走進校園,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從「民法典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明確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凝聚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三方面為師生們帶來一堂精彩的法治課。
  • 生活中的民法典丨哪些人可以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審判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成果,民法典的頒布標誌著我國民事權利保護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稱為日常生活的「法律百科全書」。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張軍到北京二中與師生共話未成年人保護
    9月4日,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來到北京二中,圍繞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與師生進行了熱烈交流。「少年的你」?「民法典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就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相信大家都熟悉,這些都是道德上的約束。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有明確要求,民法典有了具體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了法律規則。再有浪費行為,可就是『違法』了!」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0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民法典有...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9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下限標準是多少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8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7條)|關於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 「民法典與我」微視頻展播㉘丨民法典與孩子權益保護
    參賽者:章芳芳申報單位:紹興市檢察院民法典對孩子權益的保護從什麼時候開始
  • 未成年人合法收入歸誰?最高檢檢察長法治課上解讀民法典
    「未成年人推倒滅火器,砸中樓下正常行人致死,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的成長和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如何用好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消費記錄被購物平臺掌握、出行數據在旅行APP手中、接到的騷擾電話是信息洩露所致......張軍講解到,這些現象關係到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利和個人信息保護。
  • 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一)
    今天帶大家講一講和民法典有關的故事,那麼大家可能會要問我,到底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民法典就是一部法律,是一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從出生到死亡,我們處處都可能會和民法典發生聯繫。
  • 保護未成年人,《民法典》做了這些規定
    守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權益5點速覽民法典在維護兒童權益方面有哪些進步——而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兒童,兒童需要在一個優良家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有利於降低今後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後可能違法犯罪的概率。
  • 品川民法典系列(五)從性騷擾談民法典之未成年人權利保護
    在以上的案例中,涉及幾個敏感話題:未成年人被性騷擾和侵害隱私權,今天我們且談性騷擾這一話題。那麼對於未成年人遭受性騷擾,我國有無法律規定的應對呢?當未成年人受到這樣的侵害,他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該怎樣保護他們的權利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一、我國關於性騷擾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
  • 收養子女,民法典有這些相關規定
    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河北讀者 王萌王萌讀者:你好,以下是對你提出的關於民法典收養制度的相關解答。中國首部民法典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不僅在具體規定上對收養法進行了一定的修訂與完善,並且在一般規定部分明確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
  • 何國科:民法典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
    何國科:民法典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 2020-06-0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文梅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實施後,將會對中國公益組織運行和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 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孩子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離婚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新變化29|從出生到18歲 民法典這樣保護未成年人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呢?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9條)|法人解散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0條)|關於法人的民事責任承擔,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9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起止時間是怎麼規定的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8條)|設立法人應當符合哪些條件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7條)|你知道機關是什麼法人,事業單位是什麼法人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6條)|關於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承擔
  • 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孩子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離婚,各年齡節點有何...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熱點觀察|何國科:民法典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
    民法典實施後,將會對中國公益組織運行和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其中哪些條款值得行業人士特別關注?業界人士又如何看待該法典在公益領域的現實意義?在資深公益法律人士、北京致誠社會組織矛盾調處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國科看來,民法典就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和「利劍」。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9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下限...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8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7條)|關於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6條)|關於胎兒利益保護,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 最高檢檢察長詳解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以案釋法 講解同學們身邊中的疑惑「民法典引導人們堅守公平正義。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訴你,要扶!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某地有個小姑娘姓王,取了四個字的名字,和一款遊戲的名字一模一樣,『王者榮耀』!這個名順利落上了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