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市場上,作為國產品牌的TCL產品線可謂非常豐富,例如電視機的市場份額TCL今年已經超越LG,成為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電視品牌,也有人認為TCL實際上是在家電企業包裝下的半導體和房地產企業,可以說涉獵甚廣了。可能由於家電行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對縱向拓展需要,或者是看重了影音行業在紅海之上的更大潛力,TCL在今年的CES2019上突然宣布進軍影音娛樂硬體市場,並且連續發布了多款包括條形音箱和耳機在內的音頻產品,其中單單耳機就有4大系列共18款,而我手頭的這款MTRO200耳機就是TCL發布並開售的有線頭戴大耳機。
當然了,對於耳機發燒友而言,TCL這款MTRO200的價格或許讓人開不了腦放,而且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如今國內的有線耳機市場其實已經有「紅海」趨勢,入場的品牌和耳機型號非常多,也有不少廠家推出的耳機邁進五百一千元價位已是常事。面對價格日漸「高端化」的市場趨勢,如TCL這樣擁有強大供應鏈能力和出貨量的品牌,會拿出怎樣一款平民價產品,來打開有線頭戴耳機市場?我們利用開箱這款TCL MTRO200來感受一下。
作為TCL已經開售的一款頭戴耳機,MTRO200這款耳機的外包裝比較清新,甚至一定程度類似於日系耳機的簡約風格。背面則有這款耳機的參數以及設計要點,例如可以得知MTRO200採用的是直徑32mm動圈單元,作為一款頭戴耳機來說不算太。另一方面,MTRO200其實有一個支持藍牙5.0的上級版本MTRO200BT,但MTRO200則是作為純粹的有線耳機而存在,單論功能MTRO200其實並不突出,不過在這個價位區間算是物超所值的。例如我手頭這款暗絳紅的顏值還算不錯,至少在設計上花了心思。
另一方面,MTRO200的腔體確實不大,一隻手就可以完全握持,而且這條耳機的頭梁和耳罩部分基本上用的都是磨砂紋理硬塑料,所以重量確實輕,估計不會超過50g,甚至比起我用過的更小的AKG K420和JVC S100等便攜耳機更輕。另外,這條耳機的體積本身不大,但頭梁部分可以拉伸,結合較輕的重量,即使需要外出攜帶使用也很方便。
作為比較便攜的一款耳機,MTRO200使用了不可換線的單邊入線設計,中間帶線控,線材接口有「TCL」的LOGO,並且在頭梁銜接處和腔體銜接處都可以轉動,方便平面擺放並且更好地適配不同頭型。而且和很多便攜耳機一樣,MTRO200的內側刻有代表著左右聲道的大L和大R,方便一眼識別。
MTRO200的頭梁部分並沒有使用皮墊,但耳罩皮墊部分用的是親膚質材的皮革,觸感很柔軟,同時這條耳機本身的重量並不高,佩戴時的壓耳感也很低。另外,這條耳機柔軟的皮墊有一個明顯好處,就是佩戴時能自適應地貼合耳朵,因此能保證不錯的隔音性能。
作為一款便攜耳機,MTRO200掛在脖子上後的效果基本上就如我上面拍的圖片那樣,出門或許可以作為裝飾使用,顏值上還算可以,也可以純屬用於聽音並且一定程度隔掉外界噪音。
其實TCL今年初發布的多個系列耳機當中,不同於代表時尚的SOCL系列和代表運動的ACTV系列耳機,MTRO系列代表的是「個性」。個人認為,MTRO想表達的個性並非「標新立異」,而是給那些希望在喧鬧的生活中保留一點自己空間的人,提供一個新選擇,讓他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不理紛擾。其實從官方的定位來看,MTRO200的消費人群應該是「低調的城市個性消費者」,MTRO200不會像SOCL系列那樣以色彩斑斕來表達自己,而是選用了更低調內斂的啞光配色。而且在聲音方面,壓耳式的MTRO200明顯會有更強隔音性能和更舒適的佩戴,從而讓這條耳機主打的低音表現在戶外時有更強的發揮。
其實從參數上看來,MTRO200沒有太特殊的地方,32歐姆和102dB的靈敏度,對於一條便攜耳機來說基本上很容易驅動了,我手頭的vivo NEX就算不開啟hifi模式驅動這條耳機也能回放出足夠的聲壓。而這條耳機單元的頻響範圍是10-22kHz,明顯屬於一條更注重低頻表現的耳機。當然了,作為一個N年的耳機發燒友,其實MTRO200的價位和定位讓我並不特別感冒,因為在這個價位段裡面定位hifi的頭戴耳機並不多,除了我熟悉的K420和S100外幾乎沒有,實際上MTRO200或許並不是定位hifi的耳機,所以從聲音表現來也會更迎合了大眾的聽音需求。
不過從實際的聽感來看,MTRO200這條耳機有2個算是比較大的亮點,第一顯然就是低頻表現了。作為一條主打低頻的耳機,MTRO200確實在低頻下潛和量感上做到了極強的表現力,用一個較為適合的形容詞來形容MTRO200的低音表現毫無疑問就是「動次打次」。從非發燒的角度來說,MTRO200的低頻表現可以讓不少流行樂和舞曲有更為爽快的表現,雖然在泛音和解析力方面並不是MTRO200的強項,但這條耳機毫無疑問可以在吵雜的環境中享受到更暢快的聽感。另外,這條耳機第2個亮點還在於它中頻和高頻部分的清晰度,從整體聽感來看MTRO200的樂器泛音其實並不多,高頻亮度夠而且橫向聲場拉得較為廣闊所以中頻的密度並不大,但同時這也保證了MTRO200在較強低頻的情況下有不錯的三頻清晰度,可以說在調音上儘量保持了MTRO200的通透感,堅決杜絕了糊和悶,讓用家能聽更長時間。
其實就如上面說的,MTRO200這條耳機非常容易驅動,在不同的播放器下其實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同的聲音特色,用紅衣太子或者SR15驅動這條耳機,基本上解析力的提升並不大,但可以一定程度提升中頻的密度,但從實用主義和便利的角度來看,MTRO200配搭手機使用就足夠,也無疑是最好的配搭方式。
作為一條定價白菜的便攜頭戴耳機,實話說對MTRO200的聲音表現不能要求太多。而且從廠家的角度來看,一直以來在家電和半導體領域活躍的TCL,如今突然進入音頻市場並且推出多個不同系列的耳機,除了會衝擊國內耳機市場外,似乎也側面證明了老牌家電巨頭TCL對音頻行業看好的一面。當然了,從MTRO200這條耳機本身的表現來看,包裝和耳機的外觀設計很成熟,用料可以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雖然整機機身用的都屬磨砂硬塑料,但是它的輕量化以及模具的品控都是這條耳機的優點。對於追求實用主義的城市新消費者而言,MTRO200不失為一款高性價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