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我的愛」是我從教以來的真實感受。悠悠歲月,光陰似箭,轉眼走過了教育教學三十六個春秋。三十六年,人類歷史長河一個瞬間;三十六年,它見證了我由青春轉入中年、由中年邁向老年的成長曆程;三十六年,載滿我教育教學生涯的艱辛與歡樂。
回首從教三十六年的歷史,彈指一揮間。穿越歷史的隧道,1984年的7月我大學畢業分配來到我們學校。當時的學校剛剛恢復辦學,只有中文、政教兩個成人專科專業招生;學院的組織機構僅設有黨委、政治處、師訓處、幹訓處;教室租借在濟南教育學院;青年教師的宿舍也是租住在教育廳招待所。面對這樣一種生態環境,滿懷對工作美好憧憬的我曾經彷徨徘徊過,捫心自問:在這樣的地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是否要在這裡久留?實際上,當年一起分配來的23名教師有些陸續離開,留在學校的到現在只有8人。我也有多次「另謀高就」的機會,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動之以情的誠心挽留以及與這裡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共生存的年年歲歲使我難以割捨,特別是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不斷健全、以及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任課教師的敬仰,促使我毅然留了下來。堅信只要勤奮,只要用心,只要執著,就會採摘到絢麗的智慧花朵,就會築起桃李芬芳滿天下的大廈。於是,我紮下根來,辛勤耕耘著,因為我是教師;我幸福著,因為我愛學生;我不斷向前,因為學校在日新月異地發展。
跟隨學校發展的步伐,我開始了邊工作邊苦讀的生活,進一步領悟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哲理。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酷暑嚴寒,邊教學邊上學,教學相長。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先後攻讀研究生課程,做訪問學者,獲得博士學位,晉升講師、副教授、教授,擔任系主任、院長、處長。一路走來,風雨兼程,酸甜苦辣,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嘗遍過後,愈來愈熱愛教師職業。因為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不同,它承載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重任,影響著人的成長成才,具有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和多變性、學生成長的導向性和示範性、工作內容的超前性和創造性、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授業」「解惑」的「經師」,更要是「傳道」「育人」的「人師」,必須在學品、師品和人品上率先垂範。在這裡就此談幾點感言。
一要具備高尚的學品。學術道德是師德師範體系的重要內容。高校教師要繼承優良傳統,自覺抵制學術失範行為,在學術道德建設方面率先垂範。堅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便是其學術責任感和學術道德的生動體現。要做到學品高尚,就要尊重知識,善於學習,如饑似渴,廣見博聞,吸納眾長,儲備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前沿。
二要具有高尚的師品。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他的師品堪為人師。要像孔子那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像陶行知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像蠟燭,燃燒自己,照著別人;甘做人梯,讓學生踏在自己的肩膀上向科學高峰登攀;做學生的嚮導,在學業上精心點傳,在德行上細心導航;像園丁,流出的是辛勤的汗水,迎來的是滿園春色。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面對金錢與名利的誘惑,教師需要具有堅守崗位、不忘初心、兩袖清風、幹事創業、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和心理定力,才能擔負起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重任。
三要具有高尚的人品。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他的人品堪為楷模。「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堅持真理,公道正派;兢兢業業,與時俱進;謙遜誠懇,樂於助人;心理健康,意志堅強;理想崇高,目標遠大;品德高尚,人格完美;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靈的呼喚。教師只有關愛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絕不能有「門第之見」,而是要做到「有教無類」。使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從而實現教育的根本功能。
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品、師品、人品,才能鑄就良好的師魂,才能樹立崇高的師表形象,才能成為學生敬仰、效仿的楷模,才能實現桃李芬芳滿天下,不枉傳道授業解惑人。
編輯:李莉
編審: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