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今天上午,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書鄭九萬在《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上講到:「我就是經常用這桿秤,稱稱自己在老百姓心中有沒有分量,稱稱自己夠不夠得上合格黨員。」
今年4月,長江日報12路記者奔赴全國 9 個省20多個市縣鄉村,從西到東行程超過1萬公裡,回訪總書記點讚過的12位共產黨員。《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是在長江日報今年4月22日特別策劃「總書記點讚的12位共產黨員」的基礎上編輯而成。今天上午,由人民出版社、長江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馬振華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該書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章、講話、信件中點讚過的12位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幹部蘭輝,尖兵鐵旅的「測一代」邵世坤,大學生村官張廣秀,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谷文昌,高風亮節的公僕呂玉蘭,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農村黨員幹部先進楷模鄭九萬,新時期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王伯祥,新時期農民工好代表李學生,獨龍族帶頭人高德榮,愛民書記文建明,蓬萊「新八仙」姜世譚。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新書首發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本書作者深入他們的工作地、出生地,採訪挖掘他們的先進事跡,全書配有大量的珍貴照片,以及可讀性很強的記者手記,帶領我們真實感受這些優秀黨員的偉大靈魂。
今天的首發座談會上,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和曉曦,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戴焰軍,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副所長趙湘江,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總編輯辛廣偉,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楊世橋等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出席。習總書記點讚過的優秀黨員代表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部書記鄭九萬、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大姜家村前黨支部書記姜世譚也出席本次會議並做發言。
首發座談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我們聽聽他們都在現場說了啥?
農村黨員幹部先進楷模鄭九萬
鄭九萬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2006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學習鄭九萬 愛民樹風範》中寫到:「鄭九萬同志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中體現對黨的赤膽忠心,在平凡中體現對群眾的一片真情,在平凡中體現共產黨人的崇高境界,在平凡的行為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探望鄭九萬 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翻拍
鄭九萬擔任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書30多年來,面對惡劣自然條件,他不氣餒、不退縮,時時處處為村裡百姓著想,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任職期間,為後九降村通水通電,帶領村民修築長達2.45公裡的機耕路。他帶領鄉親們發展紅柿、烏牛早茶、高山蔬菜等種植業,帶領全村人於2007年脫貧。
我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文化不高,做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業績。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只牢牢記住習總書記說過的一句話:「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是啊,我就是經常用這桿秤,稱稱自己在老百姓心中有沒有分量,稱稱自己夠不夠得上合格黨員。我總是把村民需要的當做自己的需要,把村民困難的當做自己的困難,我村坐落在海拔八百米的高山上,村內雖然通了公路,可上山勞動還是原始那樣手提肩挑,碰到那些勞動力差的,挑擔挑不動了,我就會主動過去幫他挑到目的地;村內青年人大多都出門務工了,留在家中種田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到農忙,這些老人不愁插不了秧,就怕種不下豆,為了讓他們放下這條心,我都是先幫助幹了他們的農活,再幹自己的農活;村民登戶口、辦什麼手續、去醫院看病,凡是要出村到鎮上、去縣裡辦事的,我全會免費幫他們跑;如果村民看病或買肥料缺錢,我有一百元決不會借給他五十。這些雖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可村民心中踏實了,我心就滿足了。我總認為,只要是對人民群眾有利益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蓬萊「新八仙」姜世譚
姜世譚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1984年習近平在《農村青年》發表文章《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中稱:試想,一個人凡事都「不出心裁」「老是知足」,他還能有所作為嗎?要改革,要前進,唯有像姜世譚那樣,銳意進取,敢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必須看到,「知足常樂」的哲學嚴重阻礙著我們民族的振興。姜世譚精神的可貴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這「老不知足」上。
姜世譚1977年至2011年任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大姜家村黨支部書記,是改革開放大潮中在蓬萊湧現出的一批農民企業家典型,被譽為蓬萊「新八仙」。1984年第2期《農村青年》,發表了《一個有爭議的農民企業家》,詳述姜世譚等農村企業家在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爭議。同年11月,習近平在《農村青年》發表《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
做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最重要的是與村民交心。作為一名有40年黨齡的黨員,對黨的發展充滿信心。
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書元
黃書元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當下,「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延伸到基層每一位黨員。「學」是基礎,關鍵落在「做」上。如何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先進典型無疑是生動的標尺、豐滿的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揚和肯定過各條戰線上的優秀黨員數十位。他們都是實幹在一線、行走在前列的人。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每一位黨員都應該向這些總書記點讚過這些黨員模範學習。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楊世橋
當前,「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的出版,可讓人們學有標杆。此書出版之時,正逢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前夕,本書也是我們向黨的生日的一份獻禮。
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章、回信等文獻過程中,我們發現,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點讚過許多先進人物,其中大多為共產黨員。我們梳理了這些先進人物,主要從中選擇來自基層、工作在一線的優秀共產黨員,共12 位,希望人們通過這些「普通黨員」的事跡,在「兩學一做」教育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長江日報派出12路記者,分赴上海、雲南、浙江、山東、四川、福建、河南、河北、陝西等9個省和直轄市的20多個市、縣、鄉、村,到達這些先鋒模範的工作地、出生地,採訪他們的先進事跡,記錄他們的感人力量。
通過採訪,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作為,留給一方土地和人民強大的感召和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我們黨不可戰勝的全部秘密,也註定是我們黨始終以先鋒隊形象帶領各族人民向「兩個一百年」目標堅定邁進的源泉和保證。
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和曉曦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的出版,是我們新聞出版界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今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重要體現。
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同時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總書記點讚的12位共產黨員」這組特別報導的推出,也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次重要實踐。
我們一位記者寫到總書記點讚的國測一大隊隊員代表邵世坤感覺對妻兒虧欠,寫到他只能眼看著隊友凍死在河對岸時的無助,寫到隊友兒子子承父業首次野外作業就來到父親當年渴死的戈壁灘,給每個無名墳頭灑上清水祭拜的情形,數次落淚,被深深震撼。我們另一位記者奔波3天、行程1000多公裡終於到達中緬邊境的獨龍江鄉見到習總書記點讚的高德榮,但對話卻不超過3分鐘。作為一個入黨4年的年輕黨員記者,體會到了「老縣長」的「冷」,同時也感受到他的「熱」:一個合格黨員的「熱」,用來團結人民、鼓舞人民、凝聚人民。
長江日報採訪記者代表馬振華
馬振華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今年4月初,我和我的11位同事,前往浙江、山東等9個省20多個市縣鄉村,從西到東行程超過1萬公裡,回訪12位總書記點讚的優秀共產黨員。跨越半個中國去採訪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與其說是一次面對面採訪,不如說是一次深入的學習機會。
在採訪中,我深切感受到,這些優秀共產黨員,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魅力有信仰,一心為民的優秀黨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我黨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我的好幾位同事告訴我,是噙著淚,寫完稿子的。
這次採訪,作為記者,我們首先感動了自己,所以我們相信能感動更多人。作為黨員,我們汲取了這些優秀黨員的力量,所以我們相信更多黨員能從中找到前行的動力。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戴焰軍
戴焰軍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總書記點讚的12位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是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的人,一心一意為群眾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敢於擔當,勇挑重擔不退卻;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實在做人,實在做事。在基層工作很難,沒有擔當是幹不成事的,都說幹部難當,是難在有私心。
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副所長趙湘江
趙湘江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平常能不能看出來、關鍵時刻能不能站出來、危急時刻能不能豁出來——這是檢驗黨員的三條標準,其中第一條最重要。本書的出版為「兩學一做」宣傳、出版、報導提供了好經驗。眼睛向下看,深入基層,挖掘真實、令人感動的材料,體現信仰的力量,讓老百姓消除誤解,讓老百姓知道,基層其實有這麼多好黨員。確保2022年,黨員隊伍不過億。「不能過分追求黨員數量,而要看質量,關鍵是要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新書首發座談會最後,人民出版社與長江日報共同向景山和朝陽門街道等相關基層單位贈書。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