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在幹部心中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就有多重!

2020-12-12 長江商報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今天上午,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書鄭九萬在《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上講到:「我就是經常用這桿秤,稱稱自己在老百姓心中有沒有分量,稱稱自己夠不夠得上合格黨員。」

今年4月,長江日報12路記者奔赴全國 9 個省20多個市縣鄉村,從西到東行程超過1萬公裡,回訪總書記點讚過的12位共產黨員。《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是在長江日報今年4月22日特別策劃「總書記點讚的12位共產黨員」的基礎上編輯而成。今天上午,由人民出版社、長江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馬振華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首發座談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該書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章、講話、信件中點讚過的12位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幹部蘭輝,尖兵鐵旅的「測一代」邵世坤,大學生村官張廣秀,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谷文昌,高風亮節的公僕呂玉蘭,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農村黨員幹部先進楷模鄭九萬,新時期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王伯祥,新時期農民工好代表李學生,獨龍族帶頭人高德榮,愛民書記文建明,蓬萊「新八仙」姜世譚。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新書首發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本書作者深入他們的工作地、出生地,採訪挖掘他們的先進事跡,全書配有大量的珍貴照片,以及可讀性很強的記者手記,帶領我們真實感受這些優秀黨員的偉大靈魂。

今天的首發座談會上,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和曉曦,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戴焰軍,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副所長趙湘江,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總編輯辛廣偉,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楊世橋等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出席。習總書記點讚過的優秀黨員代表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部書記鄭九萬、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大姜家村前黨支部書記姜世譚也出席本次會議並做發言。

首發座談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我們聽聽他們都在現場說了啥?

農村黨員幹部先進楷模鄭九萬

鄭九萬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2006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學習鄭九萬 愛民樹風範》中寫到:「鄭九萬同志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中體現對黨的赤膽忠心,在平凡中體現對群眾的一片真情,在平凡中體現共產黨人的崇高境界,在平凡的行為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探望鄭九萬 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翻拍

鄭九萬擔任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後九降村黨支書30多年來,面對惡劣自然條件,他不氣餒、不退縮,時時處處為村裡百姓著想,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任職期間,為後九降村通水通電,帶領村民修築長達2.45公裡的機耕路。他帶領鄉親們發展紅柿、烏牛早茶、高山蔬菜等種植業,帶領全村人於2007年脫貧。

我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文化不高,做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業績。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只牢牢記住習總書記說過的一句話:「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是啊,我就是經常用這桿秤,稱稱自己在老百姓心中有沒有分量,稱稱自己夠不夠得上合格黨員。我總是把村民需要的當做自己的需要,把村民困難的當做自己的困難,我村坐落在海拔八百米的高山上,村內雖然通了公路,可上山勞動還是原始那樣手提肩挑,碰到那些勞動力差的,挑擔挑不動了,我就會主動過去幫他挑到目的地;村內青年人大多都出門務工了,留在家中種田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到農忙,這些老人不愁插不了秧,就怕種不下豆,為了讓他們放下這條心,我都是先幫助幹了他們的農活,再幹自己的農活;村民登戶口、辦什麼手續、去醫院看病,凡是要出村到鎮上、去縣裡辦事的,我全會免費幫他們跑;如果村民看病或買肥料缺錢,我有一百元決不會借給他五十。這些雖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可村民心中踏實了,我心就滿足了。我總認為,只要是對人民群眾有利益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蓬萊「新八仙」姜世譚

姜世譚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1984年習近平在《農村青年》發表文章《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中稱:試想,一個人凡事都「不出心裁」「老是知足」,他還能有所作為嗎?要改革,要前進,唯有像姜世譚那樣,銳意進取,敢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必須看到,「知足常樂」的哲學嚴重阻礙著我們民族的振興。姜世譚精神的可貴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這「老不知足」上。

姜世譚1977年至2011年任山東省蓬萊市北溝鎮大姜家村黨支部書記,是改革開放大潮中在蓬萊湧現出的一批農民企業家典型,被譽為蓬萊「新八仙」。1984年第2期《農村青年》,發表了《一個有爭議的農民企業家》,詳述姜世譚等農村企業家在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爭議。同年11月,習近平在《農村青年》發表《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

做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最重要的是與村民交心。作為一名有40年黨齡的黨員,對黨的發展充滿信心。

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書元

黃書元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當下,「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延伸到基層每一位黨員。「學」是基礎,關鍵落在「做」上。如何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先進典型無疑是生動的標尺、豐滿的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揚和肯定過各條戰線上的優秀黨員數十位。他們都是實幹在一線、行走在前列的人。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每一位黨員都應該向這些總書記點讚過這些黨員模範學習。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楊世橋

當前,「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的出版,可讓人們學有標杆。此書出版之時,正逢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前夕,本書也是我們向黨的生日的一份獻禮。

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章、回信等文獻過程中,我們發現,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點讚過許多先進人物,其中大多為共產黨員。我們梳理了這些先進人物,主要從中選擇來自基層、工作在一線的優秀共產黨員,共12 位,希望人們通過這些「普通黨員」的事跡,在「兩學一做」教育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長江日報派出12路記者,分赴上海、雲南、浙江、山東、四川、福建、河南、河北、陝西等9個省和直轄市的20多個市、縣、鄉、村,到達這些先鋒模範的工作地、出生地,採訪他們的先進事跡,記錄他們的感人力量。

通過採訪,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作為,留給一方土地和人民強大的感召和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我們黨不可戰勝的全部秘密,也註定是我們黨始終以先鋒隊形象帶領各族人民向「兩個一百年」目標堅定邁進的源泉和保證。

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和曉曦

《點讚優秀共產黨員》一書的出版,是我們新聞出版界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今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重要體現。

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同時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總書記點讚的12位共產黨員」這組特別報導的推出,也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次重要實踐。

我們一位記者寫到總書記點讚的國測一大隊隊員代表邵世坤感覺對妻兒虧欠,寫到他只能眼看著隊友凍死在河對岸時的無助,寫到隊友兒子子承父業首次野外作業就來到父親當年渴死的戈壁灘,給每個無名墳頭灑上清水祭拜的情形,數次落淚,被深深震撼。我們另一位記者奔波3天、行程1000多公裡終於到達中緬邊境的獨龍江鄉見到習總書記點讚的高德榮,但對話卻不超過3分鐘。作為一個入黨4年的年輕黨員記者,體會到了「老縣長」的「冷」,同時也感受到他的「熱」:一個合格黨員的「熱」,用來團結人民、鼓舞人民、凝聚人民。

長江日報採訪記者代表馬振華

馬振華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今年4月初,我和我的11位同事,前往浙江、山東等9個省20多個市縣鄉村,從西到東行程超過1萬公裡,回訪12位總書記點讚的優秀共產黨員。跨越半個中國去採訪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與其說是一次面對面採訪,不如說是一次深入的學習機會。

在採訪中,我深切感受到,這些優秀共產黨員,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魅力有信仰,一心為民的優秀黨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我黨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我的好幾位同事告訴我,是噙著淚,寫完稿子的。

這次採訪,作為記者,我們首先感動了自己,所以我們相信能感動更多人。作為黨員,我們汲取了這些優秀黨員的力量,所以我們相信更多黨員能從中找到前行的動力。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戴焰軍

戴焰軍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總書記點讚的12位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是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的人,一心一意為群眾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敢於擔當,勇挑重擔不退卻;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實在做人,實在做事。在基層工作很難,沒有擔當是幹不成事的,都說幹部難當,是難在有私心。

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副所長趙湘江  

趙湘江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平常能不能看出來、關鍵時刻能不能站出來、危急時刻能不能豁出來——這是檢驗黨員的三條標準,其中第一條最重要。本書的出版為「兩學一做」宣傳、出版、報導提供了好經驗。眼睛向下看,深入基層,挖掘真實、令人感動的材料,體現信仰的力量,讓老百姓消除誤解,讓老百姓知道,基層其實有這麼多好黨員。確保2022年,黨員隊伍不過億。「不能過分追求黨員數量,而要看質量,關鍵是要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新書首發座談會最後,人民出版社與長江日報共同向景山和朝陽門街道等相關基層單位贈書。

責編:ZB

相關焦點

  • 老百姓心中的分量(777號書坊)
    點評書目:《為民好書記鄭九萬》 袁亞平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如果沒有聽說過鄭九萬,可以從本書的第三章《風行千裡》讀起,感受全書的主題: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病危,讓一個全身心為老百姓奉獻的基層共產黨員走到了大眾跟前。
  • 溫州啟動「兩個分量有多重」專題教育
    「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專門就永嘉村幹部事跡作出的這句批示,如今在甌越大地又有新迴響——11月9日,溫州面向全市3621個村(社區)啟動「兩個分量有多重」專題教育,以十大舉措激勵村社幹部為民擔當辦實事。「分量」一詞,在溫州幹部心裡格外有分量。「這是對村幹部一心為民的深切勉勵,更是對廣大基層幹部提出殷切希望。」
  • 他在我們心中就有多重
    而一位老人說:「他是一位偉人,人民在他心裡有多重,他在我們心中就有多重!」人民在他心裡有多重他在我們心中就有多重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3周年,清明節期間,社會各界人士到胡耀邦陵園憑弔嫩柳垂綠,湖波輕皺,四月天氣。胡耀邦墓前象徵著當時12億民眾的12個大石頭無語簇擁,周遭山茶花落紅滿地,鷓鴣聲咽。斯人已去經年,墓前依然思重人稠。
  • 「兩個分量有多重?」他們這樣回答 天成各村社你追我趕推進鄉村建設
    換屆選舉後,天成街道在各村社組織開展「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 @黨員幹部,踐行「心中四有」不負總書記殷切囑託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如何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幹部?四年前的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強調,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心中四有」,這是對縣委書記提出的要求,也是對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和勉勵。
  • 腳下沾滿泥 心中裝群眾——— 一位交通駐村黨員幹部的幫扶日記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劉暢 通訊員 李國華 青島報導  「自2020年5月駐村以來,在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日子裡,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擔當。身為第一書記,不僅要身到農村,還要心到基層,心繫群眾,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
  • 爭做「五心級」幹部
    比如為改善北賈村小學辦公條件和提高各級幹部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習近平不僅親自捐款200元幫助北賈村改善辦學條件,而且這項工作一直抓到他離開正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篳路藍縷到現在的富強民主,靠的就是腳踏實地、接續奮鬥。
  • 劉非:加強值班值守 以幹部的辛苦換得老百姓平安
    劉非到冷水江檢查督導防汛工作時強調加強值班值守 以幹部的辛苦換得老百姓平安6月24日下午,婁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非到冷水江市檢查督導防汛工作他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決克服麻痺、僥倖、鬆懈思想,從最壞處打算,做最充分的準備,切實加強節日期間值班值守,以幹部的辛苦換得老百姓平安。市領導方建榮、梁立堅參加。劉非首先來到冷水江市水利局,通過智慧水利系統,查看了冷水江市境內主要水庫和資江冷水江段的水位情況,聽取本輪雨情走勢分析。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劉忠發:只要心中有老百姓 哪有辦不成的事
    劉忠發和隊員們將清澈的山泉水引旁官地入家家戶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走訪到西面山頭的獨戶張大伯家時,村主任立馬上前搭話:「這是咱們村新來的第一書記,負責推進飲水工程,他來了,咱們飲水就有希望啦。」70多歲的張大伯,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說:「你一定要幫我們解決好飲水問題啊,上了年紀,實在背不動了,兒子兒媳去外省打工,孫子還小,現在喝水真是成了大問題……」此情此景,我當時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他:「大伯,你放心,我們集團的幫扶資金已經全部到位,工程推進的事我來協調,很快就有自來水了。」話雖這樣說,但我後來才知道自己當時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 「我是西柏坡人」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
    平山縣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所長李少春堅守革命聖地10年,以實際行動傳承西柏坡精神,得到幹部群眾讚譽———「我是西柏坡人」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走進河北省平山縣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的辦公樓,牆上「我是西柏坡人」六個字格外醒目。
  • 測出你在TA心中有多重的分量
    測出你在TA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愛情是非常神聖的,兩個人之間因為擁有了愛情才會走向婚姻,而愛情也是維持婚姻的一個重要法寶。兩個人在戀愛期間,愛情的熱度是最濃的,看待問題也是最不理智的,因為你正處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中,無法做到用理性的頭腦看待問題,而這時候,他人經過理性的分析後是可以做到看清雙方之間的問題。
  • 政策性農保保平安 老百姓心中笑開顏
    原標題:政策性農保保平安 老百姓心中笑開顏   據埇橋區政府網消息,「花小錢、保大安」,說起政策性農保的好,曹村鎮許多種植大戶用這樣的口頭禪來描述。「農業保險被稱為農業的『穩定器』和農民的『保護傘』,是因為農業保險不僅給農戶帶來經濟補償,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起災後生產自救的信心。」
  • 心理學:你最喜歡哪個花瓶,測出你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心理學:你最喜歡哪個花瓶,測出你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A,B,C,D,答案分析:選擇A的人: 你在他心中的分量有時候是生命的全部,有時又是那種不想見到的人。你的他是一個放蕩不羈不願被束縛的人,在很多的時候他都是一個比較愛你的人,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愛護你,但是你一旦束縛住了他的自由,他就會覺得你很煩,心中對你的好感瞬間蕩然無存,但是當你放開他之後,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又會急劇上升。選擇B的人: 現在的你就是他的全部,他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你的。
  • 焦桐樹下的信仰——我院首期中層幹部培訓班赴蘭考學習培訓
    6月3日至4日,在醫院黨委書記邵金遠的帶領下,醫院首期中層幹部培訓班120餘名中層幹部和護士長來到蘭考縣焦裕祿幹部學院,開展為期2天的專題培訓,親身感悟了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 拆除心中的「圍牆」
    原標題:拆除心中的「圍牆」  近日,雲南省綏江縣委、縣政府的機關大院圍牆引起了全國民眾的矚目。據報導,該縣所有的黨政機關都拆除了圍牆,群眾到機關辦事不會被詢問,也不需要登記,老百姓可以徑直走進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任何一名幹部的辦公室。   綏江縣的親民做法不禁令人稱讚。
  • 初心永遠是共產黨員的精神航標——記優秀理論宣講報告《老百姓是...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顏石敦 通訊員 陳志傑 鄧生祥 12月12日,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汝城縣委黨校教師朱祥瑞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為題,給前來參加黨性教育的藍山縣政府辦黨員幹部作了一次生動的報告。
  • 力做蘊含松之品質的黨員幹部
    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以松樹為學習的榜樣,紮根基層,練就自己的本領,成長為一個群眾靠得住,黨組織可信賴的「參天大樹」。黨員幹部要學習松樹不怕「土壤貧瘠」勇於紮根基層的頂尖膽識。基層是鍛鍊幹部的「大熔爐」,基層組織離老百姓最近,是老百姓最直接和最堅實的依靠。
  • 觀故事片《老百姓是天》: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人要是忘了本,連狗卻不如;再就是別忘了你是棵苣麻菜,老百姓渴了餓了,還有難事兒了,要幫助他們解飢解渴,要好好給老百姓辦事兒。怠慢了老百姓,就是怠慢了你爹媽,天地不容啊!」說罷,母親緩緩地把苣麻菜交給沈祥瑞,手握母親遞來寓意深刻的苣麻菜,沈祥瑞心中波濤洶湧,不能平靜。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情 心中有責丨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
    1年多來的扶貧工作,最讓我自豪的是和老百姓建立了「魚水般」的幹群關係。  記得我第一次到我的幫扶對象張習俊家時,他對我不理不睬,對我的工作不支持,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但我還是耐心地給他解讀政策,並和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起研判他家的脫貧之法。  我們張習俊按時發放了低保金,為他在校讀書的孩子申請了教育資助,給他殘疾的兒子按發放了相應的補貼。
  • 如何做一名合格優秀的基層黨員幹部
    俗話說「基層是熔爐,它為黨員幹部鍛鍊了品質、提升了毅力、增強了能力,是一個寶貴的實踐學習場所」,但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也不乏偶有遇到「飄浮」的黨員幹部,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錯誤心態,如果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沒有真正融入基層,將基層鍛鍊當成自己成長、鍍金的手段,那就很難真正為百姓解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