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顏石敦 通訊員 陳志傑 鄧生祥
12月12日,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汝城縣委黨校教師朱祥瑞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為題,給前來參加黨性教育的藍山縣政府辦黨員幹部作了一次生動的報告。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由汝城縣委黨校課題組開發,日前被中宣部評為優秀理論宣講報告。
堅持教學立校,打造黨性教育精品課
黨校姓黨,從嚴治校。近年來,汝城縣委黨校堅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管理旺校」發展要求,成立多個課題組,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參謀資政。
近3年,該校共完成省級課題7個,其中集體攻關課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入選去年全省第一批黨性教育精品課。對這堂精品課的出爐,黃成林記憶猶新。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故事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溫暖全中國。
汝城縣委黨校迅速成立以範民強、黃成林、何曼霞、朱祥瑞等為主的「半條被子」故事宣講課題組,明確朱祥瑞為主講人。課題組深入沙洲、秀水、韓田、五一等村開展調研,搜集資料,詳細了解「半條被子」故事發生背景、經過和影響。
一堂好課必須做到思路清晰。課題組經激烈討論,明確了思路:重溫「半條被子」感人故事-領悟「半條被子」深刻含義-傳承「半條被子」偉大精神。
「半條被子」故事雖小,但深刻反映了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懷、人民政黨的嚴明紀律、人民擁護的磅礴力量,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講好。抱著堅定的決心,課題組精益求精,進行緊張備課、試講、修改,特別是主講人朱祥瑞經常挑燈戰至深夜。他們還請郴州市委黨校專家嚴格把關,細到一個詞、一個肢體語言。
「是『人民軍隊的嚴明紀律』準確,還是『人民政黨的嚴明紀律』準確?」課題組展開深入討論。最終,郴州市委黨校科研處處長李甫生一錘定音:「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必須上升到人民政黨的高度。」
經幾個月打磨,2017年6月,《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在全省黨校系統教學比武中脫穎而出。
搞好理論宣講,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今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時強調,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汝城縣委黨校堅持發揮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充分運用「半條被子」品牌優勢,近3年共舉辦主體培訓班40期,開展理論宣講140餘場,還承擔初心與使命、沙洲黨性教育基地專題教學200餘場。
今夏,汝城縣教育局電大工作站站長李湘波參加了縣委黨校舉辦的科幹班培訓,聽了朱祥瑞老師的宣講報告後深受教育。
「報告指出,長徵時期,黨和紅軍的力量來自於人民;執政時期,黨的力量和權力都是來自於人民。當好人民公僕,是我們黨員幹部的義務和責任。」李湘波表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會盡職盡責,把學生當成天、當成地,把他們呵護好、培育好、教育好,讓他們「長成參天大樹」。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後,沙洲村成了人們嚮往的紅色村莊,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絡繹不絕。目前,為滿足大規模培訓需要,汝城縣委黨校課題組成員均參加宣講,並開發了多個紅色教育課題。
11月21日,寒風冷冽。株洲市331醫院黨委書記陽新華帶領醫院89名黨員幹部來到沙洲村,開展黨性教育活動,聆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關於「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宣講報告。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們要始終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黃成林激情洋溢的宣講,深深感染著331醫院的黨員幹部。陽新華說:「『半條被子』啟示我們必須關注民生,以老百姓為天;厚植根基,以老百姓為地;不忘初心,以民族復興為夢。我們必須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宗旨,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