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能否打破教師鐵飯碗?這幾個問題不解決,起不了大作用

2020-09-07 小波談教育

近年來,師範類專業投檔分水漲船高,師範熱也悄然興起,外行人看來,老師工作穩假期多,無需付出太多,就可獲得高額工資;現在內行人看來,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老師之所以辛苦,是因為責任大擔子重,有時老師不僅需要教學,還需要協調多個部門的關係,甚至會調到其他部門「幫忙」,課也不能落下,老師真的輕鬆嗎?

教師離職情況屢見不鮮,在近日江蘇某地多名教師集體離職,引發網友廣泛關注,為何會離職呢?很多人認為與縣管校聘有關。
何為縣管校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以及校長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其中包括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這讓相關教師和校長轉變了身份,從某校的固定人員,轉變到了縣系統的「內部人員」。

簡單來說,就是將教師和校長統一分配,進行定期流動,不會出現某些教師和校長在特定學校工作到退休的情況,很多人將打破教師鐵飯碗的任務「交給」縣管校聘,但教師的鐵飯碗真的能被縣管校聘打破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起不了大作用。

一丶私心不改,不堪大用

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縣管校聘會讓優質師資在本地區流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校領導們會放手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學校辛苦培養的優質師資,怎會拱手讓人?分出去的只是那些沒有成績丶沒有作為丶沒有積極性的教師罷了。

如果將優質生源全都「貢獻」,那學校還發展個什麼!師資力量都沒了,家長又怎會將學生送到學校呢?優質生源肯定會就此「斷送」,學校未來該何去何從?為了學校的發展,學校領導的私心肯定會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此一來,優質教師不會流動,流動的只是被「戰略性」放棄的教師罷了。

二丶是否會促進教育公平

倘若優質教師真的能在該本地區流動,那優質教師該怎麼分配呢?一般來講,優質教師肯定會分配到好的學校,如此一來,這類學校如虎添翼,教學質量與教學成績肯定會不斷上升,但其他學校呢?

大多教師都願意往城市丶市郊流動,肯定不會去那些交通不便,教學環境較差的農村學校,當好學校招滿優質教師後,其餘師資只能往其他學校走,如此一來,豈不兩極分化更嚴重?
都說教育貴在公平,我國教育部也在不斷縮短不同地區丶不同學校之間的差距,但當縣管校聘真正實施後,真的會促進教育公平嗎?這一點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縣管校聘初心不錯,讓教師在地區內流動,「優勝劣汰」的制度,讓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將優質師資得到良好分配,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若想讓現款校聘真正達到最初的目的,就需要讓學校領導「無私奉獻」,就需要優質教師肯到落後學校去教學,帶動教學質量,否則作用有限。

相關焦點

  • 「縣管校聘」打破教師鐵飯碗?老教師日子不好過了,比不過年輕人
    具體內容為校內競爭和跨區競爭,如若這另個競爭都沒有上崗的,會由縣級部門分配到農村地區任職,或者是進行崗位培訓,最多培訓時間不超過12個月,這12個月內發放教師基本工資,12個月後如不接受工作分配,將接觸教師工作合同。
  • 「望周知」看起來很好的縣管校聘,其實就是變相打破教師的鐵飯碗
    文 |小陳教育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縣管校聘是什麼?有很多不是老師的人可能不了解縣管校聘是什麼?所以忙到最後,好位置、優秀教師出不來,沒位置、沒資源的老師進不去,縣管校聘到最後也只是走一個過場。
  • 「縣管校聘」實施後,教師鐵飯碗被打破,30年教齡老教師壓力最大
    通俗地來說,就是在實行「縣管校聘」之前,老師的編制都在所執教的學校裡,也就是老師是屬於這所學校的,而實施之後,老師就屬於縣級教育系統的,然後由縣級主管單位進行統一管理和配備,並且還會定期地進行強制流動。
  • 縣管校聘後,1000多名教師首輪落選,教師的鐵飯碗保不住了?
    可是最近,教師的鐵飯碗可能要保不住了,這是因為一個叫做「縣管校聘」政策的實行。所謂「縣管校聘」,就是指某一個區域內的所有公辦學校的校長、管理人員和教師將不能再一直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學校由政府統一管理,政府聘任學校校長,教師,是一種能夠起到平衡教育資源的政策。
  • 縣管校聘打破教師鐵飯碗,教育差距不斷加大,這類老師將被淘汰
    嚴格來講,中小學教師不努力上進,將會被"縣管校聘"淘汰,但反過來說,被"縣管校聘"淘汰的老師,並不一定是不努力勤奮的老師。所以,縣管校聘是繼職稱制度之後,讓無數教師吐槽最多的一次制度改革。截止目前來看,縣管校聘弊大於利。
  • 縣管校聘制,將打破教師「鐵飯碗」!家長們:孩子有希望了
    也正在的逐漸的加強體制編制改革,加快了打破「鐵飯碗」的進度。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公辦中小學教師編制改革。教師改革使用縣管校聘制度,意在加強教師的流動性,打破教師的穩定環境,目前縣管校聘制度已經在全國範圍內,15個省份共計19個示範區,進行了試運行,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縣管校聘」要解決什麼問題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很多有關「縣管校聘」的討論。各種說法的都有。我第一次聽說「縣管校聘」這個詞的時候是三年多以前了,後來沒怎麼關注這件事。最近,這件事議論的多了,就學習了一下這方面的有關知識。下面是學習內容的歸納。
  • 縣管校聘實施後,那些曾經在崗不在職的教師們怎麼樣了?
    可是如今,一項叫做的「縣管校聘」政策的實施將教師的「鐵飯碗」直接打破。在該項政策實施之後,學校裡的教師與校長由政府統一管理,這也意味著他們可能會被強制流動走。而縣管校聘的目的一方面是維持教育資源的平衡,另一方面就是找出那些在職不在崗的教師、學校領導,停發他們的薪水,讓他們下崗,實現教育的公平。
  • 「縣管校聘」的鯰魚效應
    有些趕,但時間不等人。正如南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忠溪所言,為了進一步實現南安縣域內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實施「縣管校聘」不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緊迫性。 實際上,有不少人,甚至是教師,對「縣管校聘」這個詞仍沒有多少概念。
  • 「縣管校聘」其實是教育和教師的「利好」舉措
    近期看到不少關於「縣管校聘」的文章,多數還是教育工作者寫的,感覺幾乎把縣管校聘「妖 魔 化」了。如,有的認為這項改 革是給教師新增了一套「枷 鎖」,有的認為這是變相加大校長的權力,還有的認為教師的飯碗不保了。縣管校聘,真是如此這般?真有這麼可怕嗎?
  • 縣管校聘中可能存在的六大問題,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縣管校聘來了!縣管校聘的出發點是好的,初衷是為了盤活教育,打破學校之間的壁壘,將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加強教師在不同學校之間的流轉,儘量平衡各學校的師資力量。由於可能存在落聘,同時也可以加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面對「縣管校聘」的淘汰,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寫在前面的話:「縣管校聘」是當前網絡,特別是教師隊伍熱議的話題,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面對縣管校聘」的淘汰,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縣管校聘」是什麼,國家為什麼要實施「縣管校聘」,它到底有什麼利弊?
  • 2020年,義務教育推行「縣管校聘」,這類老師被淘汰的可能性最大
    什麼是「縣管校聘」?國家為什麼大力推行「縣管校聘」?老教師面臨什麼挑戰?「贏在高三」老師給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一、推行「縣管校聘」,推動教育公平縣管校聘,通俗點解釋就是「共享老師」,把老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這是打破老師的鐵飯碗嗎?
  • 2020年,教師鐵飯碗被打破?這5類老師最危險!網友:強烈支持!
    而人們心目中「穩定的工作」,無外乎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等等。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教師」貼上了「鐵飯碗」「穩定」「寒暑假」等標籤。最近,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規定了:2020年要全面推行「縣管校聘」,這一新規引發了很多教師的擔憂和熱議。首先,什麼是「縣管校聘」呢?
  • 2020年全面實施「縣管校聘」,聽聽基層老師對這個政策的看法
    其次,「縣管校聘」實施後,學校沒有了鎮級管理,與之前相比少了一個環節,學校在管理方面會變得更加科學化。這是因為,鎮級管理時,領導會布置下來各種各樣的活動、評比、考核,以至於減少了基層學校教學工作的時間。教師們整日為應付上級的考核導致自身的負擔過重,影響教學工作。「縣管校聘」後,學校的管理上有望科學化,學校裡的一線教師也有望減負。
  • 縣管校聘,這次是來真的了!
    縣管校聘到底是什麼東西?「縣管校聘」主要是加強縣域內中小學教師統籌管理,突破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體制機制障礙,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為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其積極意義:一方面是為了盤活教師資源,使存量教師資格合理流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另一層意思說白了就是要打破教師的「鐵飯碗」,讓老師在崗位上有危機意識,激發老師工作活力。2020年暑假,縣管校聘在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縣管校聘作為教育體制內的一項重大改革,成效如何尚待時間去檢驗,但是,無論縣管校聘有多麼好都自損一千傷人八百。
  • "縣管校聘",有哪些後遺症
    縣管校聘,在我們這,已經實行幾年了,顯而易見,有些成效,從面上理解就是:教師實行「縣管校聘」,是打破」大鍋飯,鐵飯碗」,引入競爭機制的有力措施,能在幹部,職工中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是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優秀教師能夠充分發揮才幹和潛力,使那些不思進取,混日子的教師產生危機感。
  • 2020年全面實施縣管校聘,改革示範區反映如何?老教師會落聘嗎?
    2014年國家出臺《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在部署推動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機制的同時,提出要全面推進「縣管校聘」教師管理改革。縣管校聘後,就很容易解決這種問題,根據每個學校的進行崗位設置,進行競聘。多餘的人就可以去缺老師的學校進行競聘。這樣教師的職業也不是那麼安逸了,就會調到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 讓教師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南安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將在10所學校試點
    (記者林超連)10日,南安市2020年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在柳城中學召開。市領導吳忠溪、王昭昭出席會議。 記者了解到,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主要是為了加強縣域內中小學教師統籌管理,突破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體制機制障礙,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同時開展崗位競聘,因崗選人,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克服職業倦怠,為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 教育評論:「縣管校聘」的好經不能念歪了
    另一方面,打破了教師的「鐵飯碗」,讓教師有危機意識,激發其工作活力。但是,這一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其一,導致縣城學校人才濟濟,鄉村學校老弱病殘,不利於農村教育發展。在教師聘任由學校說了算的情況下,農村學校辛苦培養的優秀教師,極力爭取機會調往縣城學校。縣城學校也利用自身優勢,廣納全縣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