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古人留給後人的聖訓,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級,多多少少都需要有補習功課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名校外的培訓班,請專業的老師給自己的孩子上課,但是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導會比較放心,這種心理有時候不僅僅體現在父母身上,還體現在爺爺奶奶身上。
山東煙臺的司先生最近在網上發布了一段視頻,他原來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和家人的日常,沒想到卻火了,網友們對視頻的內容展開了一熱烈的討論。
視頻內容是這樣的,兩位老人正在茶几前拿著小學的教材做學習,態度十分認真,遇到不懂的還相互討論,做了詳細的筆記。
原來,這兩位老人是司先生的父母,司先生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兩位老人擔心孩子在上學後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沒辦法輔導,所以乾脆自己提前自學,課後就可以給孩子補習功課了。
司先生曾經問他們現在就開始學,是不是準備得有點早了?沒想到司先生的父親卻說他的記憶力比不了年輕人了,早點學習才能早點加深印象。
司先生說,兩位老對於孩子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的寵愛,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他感到非常感動和欣慰。
但是,網友的評論卻令人深思:「買房掏空了老人的錢,孩子又掏空了老人的時間。」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是爺爺奶奶自願的,他們願意就好。
有些人覺得,當了爺爺奶奶以後,應該是頤養天年、享清福的時候,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本職工作,本來幫助子女帶孫子就已經是出於關愛,而不是必要的責任。
現在連孩子的功課都要包攬了,那爺爺奶奶們還有多少時間去過自己的生活呢,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要角色和職責,如果一個人包攬了太多的「工作」,那對別人也是一種權利的剝奪和溺愛。
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事情上,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同一時間裡輔導孩子的人數不應超過1人,如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齊上陣,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專注力。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明亮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有助於在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進行思考,長期下來,這樣就可以給孩子養成習慣和條件反射,就是一坐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就下意識知道自己要開始認真學習了,不要再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想法,可以準備一些水和咀嚼類的食物,咀嚼類的食物有助於孩子思考,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網上有一句話叫做:「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有些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看到孩子懵懵懂懂的樣子就來氣,甚至忍不住打罵,有些題目在家長眼裡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對於孩子本身是非常困難的。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測試,讓家長帶上一個VR眼鏡走過障礙物,這個AI眼鏡就是模仿了孩子的視角,當家長體驗了孩子的視角以後,才知道這些事情對於孩子是那麼難,從此以後,這位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十分注意自己的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和注意方法。並且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教科書都會有修訂,很可能老一輩學的知識,跟孩子的教科書有出入了,所以尤其是老人輔導孩子的作業時,應該多注意這一點。
今日互動話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會讓自己的父母幫忙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