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嘉偉 西安報導
作為一個旅遊大市,文旅產業對於西安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沉寂了大半年後,西安文旅產業終於迎來一個「黃金周」。今年「十一」假期,西安共接待遊客1474.81萬人次,較去年同比恢復近八成,旅遊收入111.40億元,較去年同比恢復近七成。
而用一句話總結西安文旅產業在過去這個「黃金周」的表現,恐怕成功衝上微博熱搜的「西安遊客多到無處下腳」便能最好詮釋:一方面表明,擁有獨特魅力的西安,是這個假期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而網友笑稱「擠不進廁所最好穿著尿不溼來」也表明,在文旅產業軟硬體提升方面,西安仍需多下功夫。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圖片來源:曲江新區
這個「十一」假期 西安旅遊有多火
「這個國慶像過年。」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讓無數網友心生感慨。10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稱,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雙節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而據西安市文旅局消息,西安在這個假期中共接待遊客1474.81萬人次,在國內各城市接待遊客人數橫比中,西安市位列全國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第二名。旅遊收入方面,西安則攬下111.40億元,雖然沒有趕超去年旅遊收入水平,但西安接待遊客的總人數、總收入統計數據,均高於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對全國相同數據測算的平均值。
除了官方統計數據外,各大網際網路旅遊平臺也發布了自己的統計報告。10月8日,長假最後一天,美團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假日期間,全國的旅遊消費已經全面復甦,國內旅遊消費活躍度前五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慶。
而攜程最新發布的《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熱門路線排行,西安居民出行熱度位於全國城市前十名;全國熱門目的地中,西安同樣位列前十;國慶期間酒店成交量最高的前十個城市中 ,西安排名第八;攜程自身上線的「午夜房」成交量,西安則排名第七。
統計數據之外,遊客自身感受最強的便是西安各大景區門票的「一票難求」,山東遊客馮女士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9月30日,其一行四人花了5個小時搶陝西歷史博物館10月4日早上8時30分的入場券,僅有其一人成功,好在西安各大景區對醫護人員有優待,其他朋友才憑著相關證件進入。
假期裡,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等熱門景區均實行預約制,不支持當天現場購票。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熱門景區需提前數天預約,僅提前一兩天很難預約上門票,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
西安文旅的「新玩法」
西安文旅產業最大的優勢是雄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於入境遊客來說,是具有獨具魅力的別樣體驗,因此西安旅遊對於海外市場有著極強的優勢,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際入境遊客收緊的情況,讓西安文旅產業承壓不小。
但危中有機,西安文旅產業也面臨著出境遊客轉向國內跨省遊的契機。去年「十一」假期,全國出境遊人數突破700萬人次。然而,今年「十一」假期出境遊幾乎歸零,與此相應的,國內長途旅行需求增加。但面對國內遊客,傳統景區、旅遊服務的吸引力會相對減少,而諸如演出演藝等新的旅遊產品、新鮮的玩法則成西安文旅產業新的制勝點。
「感覺像看了場春晚,驪山上漫山遍野的燈光一亮起,感覺整個天空都亮了!大家來旅遊有時間一定看《長恨歌》啊!給西安鼓掌!」10月5日晚,在華清宮內看完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後,馮女士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觀後感」。
據西安文旅局消息,「十一」假期,《長恨歌》共接待遊客5.08萬人次,收入1380.74萬元,也就是說在《長恨歌》演出上,遊客人均花費為272元;而假期內,來西安的遊客人均花費是755元。兩項數據對比,不難發現,旅遊演藝市場具有非凡「吸金」能力。
而旅遊演藝也正在成為西安文旅產業的亮點之一,今年6月,由西安世園集團和宋城演藝聯合打造的《西安千古情》在西安首演,這齣「年輕」的劇目,「十一」假期中接待遊客5.7萬人次。而已經演出近三年的《駝鈴傳奇》也接待遊客7.3萬人次。
近幾年,西安的文旅產業在演藝方面有著不少手筆,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的互動演出,這些演出,讓文化「活」了起來,在這裡,大唐美女不再是博物館裡珍藏的畫作或雕塑,而是能與你牽手的「不倒翁小姐姐」。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中,大唐不夜城共接待遊客140.09萬人次,成為西安旅遊接待遊客最多的景區。不過因為人流量過大,從安全角度考慮,大唐不夜城調整了不少演出的時間或者乾脆取消了一些場次,沒做好準備的大唐不夜城也招致部分遊客的不滿。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認為,出境遊客的回流,為國內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提升服務品質和專業程度,以及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旅遊產品方面下功夫。對於文旅大市西安來說亦是如此,在旅遊產品力、承載力方面仍需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