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幾則「盜刷」新聞引發關注。某羅姓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儲蓄帳戶被人以1分鐘1萬元的頻率在10分鐘內扣走近8萬元;某李姓客戶在出國4個月期間,隨身攜帶的銀行卡陸續發生單筆5萬元的扣款交易,共被扣走200萬元……經調查發現,以上風險事件的發生,與當前「代收業務」的亂象密切相關。「代收業務」為何會產生風險?又該如何防範?
所謂「代收業務」,是指經付款人同意,收款人委託代收機構按照約定的頻率、額度等條件,從付款人開戶機構扣劃付款人帳戶資金給收款人,且付款人開戶機構不再與付款人逐筆進行交易確認的支付業務。
該業務的主要特點是,收款人相對固定,收款人與付款人的交易場景相對固定,付款頻率或額度等條件由收款人與付款人事先約定。該業務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應用較為廣泛,例如,信用卡持卡人與銀行籤訂自動還款協議後,銀行每月從持卡人指定的帳戶劃轉資金償還信用卡;客戶購買保險時,與保險公司約定每月自動從客戶帳戶扣收保費;客戶與自來水、電力、燃氣、有線電視等公司籤訂服務協議後,公司每月按期自動從客戶帳戶扣費等。
隨著支付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豐富,代收業務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延伸,例如,客戶與相關機構約定每月定期購買理財產品或在帳戶餘額超過一定額度時自動購買理財產品等場景。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其他需付款人對交易逐筆確認的支付業務而言,代收交易驗證強度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資金風險,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付款人開戶機構對付款人的權益保護問題,代收服務機構對代收業務的風險監測問題,代收業務的適用場景問題。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有效防範上述風險呢?「兩個操作」請務必留心。
付款人授權是代收業務的核心。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就「關於規範代收業務的通知」正式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兩種授權方式。
方式一,「兩兩授權」,即目前實踐中比較普遍的授權方式。它由付款人與收款人、付款人與付款人開戶機構、代收機構與收款人分別授權,但可能存在付款人開戶機構未有效審核付款人真實意願情況下開通代收服務,導致客戶資金盜用風險的情形。
因此,如果大家辦理便民繳費、政府服務稅費、公益捐款、通訊服務費、信用卡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還款、非投資型保險保費繳納、繳納租金、會員費用等小額便民業務,建議使用「兩兩授權」模式。
方式二,「三方協議」,即付款人、付款人開戶機構及收款人三方同時籤訂協議,作為後續辦理代收業務的基礎。與「兩兩授權」相比,該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授權強度,強化了付款人開戶機構的風險把控能力,更有利於保障付款人資金安全。
因此,如果大家需要辦理教育培訓費用繳納、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償還、金融機構發行的定期或定額基金理財產品購買、投資型保險費用繳納,或者面臨金額較大場景時,建議大家使用「三方協議」模式。
此外,根據《徵求意見稿》,「代收業務」不得應用於各類投融資交易、外匯交易、股權眾籌、P2P網絡借貸,以及各類交易場所(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等支付業務。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