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或者又叫做《強手棋》,是一款現象級的桌遊!同時也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桌遊!說起這款遊戲,即便是中國玩家,也不會對它感到陌生的。拜大宇公司出品的《大富翁》電子遊戲所賜,即便是從沒有接觸過桌遊的國人,也聽說過阿土伯、孫小美、錢夫人、沙隆巴斯這些名字,進而知道了《大富翁》這個名頭。
可是,你知道這款遊戲背後的故事嗎?
身負重任地誕生
1903年,伊利諾斯州的喬治主義者莉茲·梅奇為一款名為《地主》的遊戲申請了專利,遊戲的主題是關於富有的房東和貧困的租客。在1904年寒冷的1月,她成功得到了《地主》的專利權。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第一款使用「連續軌跡」的桌面遊戲。所謂「連續軌跡」,就是指在遊戲板上沒有清晰界定的起點和終點,只要規則允許,你就可以一直繞著圈走下去。這款遊戲中按字母排序的一系列財團名稱,在之後成為了《大富翁》的主要特點之一。
初戰受挫
註冊了專利之後,梅奇甚至自己手工製作了幾個簡易版本,但在1906年以前,《地主》的銷量近乎為零。對於躊躇滿志的梅奇而言,這盆涼水對她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碰了一鼻子灰的梅奇只好把目光投向國外——英國新兵遊戲公司。終於在1913年,《地主》出版了!不過為了更符合英國本地的習慣,《地主》更名為《狐狸兄弟與兔子兄弟》。
遊戲正式出版後不久,一位叫做斯科特·尼爾森的教授對它產生了興趣,他把這款遊戲作為教具帶到課堂上。而他的學生們覺得這個教具新奇又有趣,於是他們紛紛根據自己的興趣弄出了不同的變體版本在宿舍中娛樂消遣。他們還把遊戲帶到聚會上,或者帶回家,教給自己的朋友和父母玩,著實熱鬧了一陣子。
意想不到的模仿者
尼爾森的一名學生——託馬斯·威爾遜,將遊戲教給了他的兩位哥哥,路易斯和費迪南·杜安。兄弟倆興衝衝的把剛學會的遊戲,連同規則和自製的圖版,一同拿到了威廉士學院的兄弟會。丹尼爾·W·雷曼——兄弟會中的一員,向兩兄弟詳細詢問清楚遊戲規則後,回到了他的家鄉——印第安納波利斯,並且根據那裡的街道做出了「具有當地風味」的《地主》。雷曼將它命名為《金融》。它的特點是擁有4條鐵路,並且有機會卡與幸運卡之分,同時還用不同顏色的符號來表示各個財團,而不是僅依靠顏色來進行分辨。
雷曼將一場「運動」帶回了印第安納波利斯,旅居在此的魯斯·霍斯金自然也沒能倖免。他學會了遊戲,接著把它帶回了大西洋城。同時霍金斯還製作了一塊「大西洋城」版圖,並把這款遊戲推薦給了當地的貴格會。
大富翁之父?——查爾斯·達羅
事情在這裡開始變得有意思了。一名「大西洋城」版的受益者——查爾斯·陶德,將它教給了一位叫做艾斯特·達羅的女性。注意,這位女士的姓達羅哦~~沒錯!她就是查爾斯·達羅的妻子。不過陶德可不會愣頭青一樣直接使用霍金斯的版本,他面對的可是一位美麗的女士。誰不想在漂亮女士面前炫耀自己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呢?反正一有機會我就會嘗試著這麼做,不過結果嘛⋯⋯往往令人很糾結。咳咳,書歸正傳,於是陶德在遊戲中加入了臭名昭著的「馬文花園區」,並且把遊戲的名字改為《長線和短繩》。天知道是因為陶德過於興奮還是過於粗心,他悲劇的把「馬文花園區」錯拼成「馬糞花園區」⋯⋯這下可好,這個三俗的名字不僅沒有幫他拉近和MM的距離,還一下子引起了MM的丈夫,也就是查爾斯·達羅的興趣。
陶德懷著不可名狀的悲憤心情,將遊戲教給了查爾斯。之後查爾斯就開始銷售這款遊戲,只不過他又給這個遊戲起了個新名字——《大富翁》。查爾斯在妻子和大兒子的幫助下製作了一些手工版本,同時也保留了陶德的「馬糞花園區」(在1995年,因為大富翁中出現的這個拼寫錯誤,派克兄弟公司向馬文花園區的居民道歉,那是後話了)。查爾斯用重新繪製了遊戲版圖,而他的妻子和兒子則將圖版中每一塊土地區域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並且製作了地契卡、機會卡和幸運卡。查爾斯找到了一家印刷廠——帕特森與懷特印刷廠,讓他們來批量印刷滿是地產的方形遊戲版圖。查爾斯的版圖設計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元素,之後借著派克兄弟公司的無敵銷售,如今變為家喻戶曉的標誌。比如說鐵軌上的黑色火車頭,免費停車場上的轎車,紅色箭頭的「GO」,自來水工廠裡的水龍頭,電力工廠裡的黃色電燈泡等等,甚至還有機會卡片背面那個大大的問號。
好事多磨
1933年,查爾斯向專利辦公室遞交了一份《大富翁》的樣本,並為之申請專利。短短一年之後,派克兄弟公司就聽到傳聞說這款遊戲在費城簡直賣瘋了!人們排著長隊去買它,比聖誕節前的商場還要熱鬧一百倍呀一百倍。將信將疑的派克兄弟於是重新找來了查爾斯,在紐約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與他籤下了購買遊戲版權的合約。同時派克兄弟公司還幫他搞定了專利權的問題,並且買下了他所有的存貨。於是大公司這麼個讓查爾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問題就被如此輕易的解決了。而後派克兄弟決定買下梅奇1924年的原始版本以及之後所有變體版本的版權,以確立《大富翁》的合法地位。
漸入佳境
在之前,《大富翁》只有兩個版本——標準版和豪華版。標準版就是咱們常見的,一塊摺疊起來的方形圖版,配上一副裝在紙盒裡的道具。豪華版則把所有東西,包括地圖板,都放入一個大紙盒子裡。在1936年,公司將原有的兩個版本擴充成了四個,分別是:普及版、精製版、黃金版和豪華版,同時將定價從1930年的2美元提升至25美元。
派克兄弟公司賺足了腰包,查爾斯·達羅自然也成了遊戲界的紅人。1937年公司決定出版一款名為《熊市和牛市》的桌面遊戲,而查爾斯的玉照自然被印在盒頂的醒目位置。當時的《時代》雜誌對此事是這麼評論的:
「看起來惡魔又有事可做了,美國頭號梅菲斯特的桂冠當屬費城人查爾斯·達羅!被稱為《大富翁》之父的達羅先生,於上周在派克兄弟公司的發布會上公布了他的第二款令人著魔的產品——《熊市和牛市》。截止到上周,《大富翁》已經成功賣出六千萬套,並且這個數字隨著時間還在不斷增加。《熊市與牛市》首印將達到10萬套,這無疑刷新了遊戲史上的記錄。」
——《時代》雜誌
無心插柳
1935年12月,英國沃丁頓遊戲公司總裁老維克多·沃森帶著兒子諾曼來美國度周末。派克兄弟將《大富翁》作為禮品贈送給諾曼,並祝他聖誕快樂。結果沒想到沃森父子整整一個周末都沉浸在遊戲中不能自拔。回國之後,沃森立刻給派克兄弟打來電話。
這通電話著實令派克兄弟倍受感動,於是他們將歐洲和大英國協的遊戲版權(但不包括加拿大)賣給了沃森。沃森又在「大西洋城」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變,將遊戲中的街道和地名都替換為倫敦本土的街道,於是「倫敦」版《大富翁》就此誕生。
1936年這款遊戲在英國一經推出,就掀起一股席捲歐洲的浪潮。英國與法國的遊戲店紛紛告罄,但是每天還是有大量的顧客來詢問遊戲的情況。在1936-38年間,沃丁頓出售了其他版本的版權,並且將遊戲出口至瑞士、比利時、澳大利亞、智利、義大利、荷蘭和瑞典。
歡樂時光
二戰後,《大富翁》的銷量從80萬一躍為100萬。同時重印了法國和德國版,並且進入了諸如西班牙、希臘、芬蘭和以色列等國家。1950年後,為了規範化,《大富翁》的遊戲版圖,卡片和指示物都統一封裝在一個白色盒子裡。
1959年,美國在莫斯科舉辦了一場國際展覽會,會上展出了幾套當時大受歡迎的《大富翁》。可是展覽會還沒有結束,這些遊戲就都被偷走了。由此可見,前蘇聯是一個多麼需要文化娛樂的國家啊!
1965年,《大富翁》迎來了他的30周年紀念日和紀念版禮盒。1973年,大西洋城公共委員會決定為波羅的和地中海街換個新名字。而一名狂熱的《大富翁》粉絲為了保住這個在遊戲中出現過的地名,居然將電話打到派克兄弟公司總裁的桌上,懇求他來幫助自己。於是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地名至今還保留在大西洋城的地圖上。
在孩之寶收購派克兄弟公司後,《大富翁》也無可爭議的成為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桌面遊戲之一。如今《大富翁》不僅僅有各種版本的桌面遊\n戲,還有名叫《大富翁Deal》的紙牌遊戲。更別提各種各樣的周年版節日版紀念日版等等,而《大富翁》的形象——頭戴黑色禮帽,身穿燕尾服,圓頭圓腦的白鬍子老頭的形象,也和山姆大叔與麥當勞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的象徵。
來到中國
中文《大富翁》出現的略微有些晚。第一版中文《大富翁》由沃丁頓遊戲公司(後來也被孩之寶收購)於1965年在香港推出。當時的中文名稱為《財源廣進》,並且高達17.5美元一套,可算得上是天價桌面遊戲。不過這款產品只是他們的試賣品,相比第二版而言它的印量很小,棋子質量也比較差。很多中國人甚至沒有不知道它的存在。
1973年,第二版《大富翁》推出了。第二版在包裝和設計上與第一版十分相似,同時也將遊戲正式更名為《大富翁》。之後不久又推出了香港版、石澳版、臺灣版等等。直到1989年,大宇資訊將大富翁搬上電腦。由此,《大富翁》在中國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文轉自微信號稀地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