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王悅 實習生 梅韋 圖/半島記者 吳璟(署名除外)
「疫情防控期間,請大家排隊、戴好口罩,實名登記信息,謝謝配合……」位於銀座商場的艾尚樂汀藝術影城的工作人員耐心地重複這句話,為了這一刻他們等了太久。
7月20日,全國電影院迎來復工第一天,這一天距離1月23日全國電影院閉門已經過去了整整178天。上午9時起,半島記者先後走訪了島城的多家電影院,發現各家影院防疫工作都做得非常細緻,體溫登記、出示健康碼、消毒等關關到位。而時隔半年影院再次開門納客,工作人員們均表示「心情很激動」,影迷們則表示「在電影院看就是不一樣,期待更多好片、新片。」此外,復工首日全市22家影院開門納客。
現場直擊>>>
觀眾進影院需過防疫關
按照青島艾尚樂汀藝術影城的安排,上午10:10是青島市區影院復工當天的首場電影。上午9:30,記者來到現場,工作人員已經在入口測溫登記處和取票機處提供服務。10:05,艾尚樂汀藝術影城率先放映電影《第一次的離別》。
上午9:30,記者提前走員工通道來到艾尚樂汀藝術影城,現場早已有工作人員做好各種準備,對影廳、播放設備以及整體環境進行清理打掃和消殺,桌上放著測溫設備以及給觀眾準備的消毒溼巾,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條。工作人員介紹,觀眾從入口進來,測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不可少。
10:00,銀座商場剛剛開門,就有觀眾迫不及待地取票等待進場。觀眾在進入影城前,防疫第一關就是要出示健康綠碼、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取票後去檢票處檢票,工作人員戴上一次性手套進行檢票工作。無論是在入口還是檢票處,時時都會看到工作人員提醒,「請大家間隔一米入場!」
由於疫情防控的要求,30%的售票上限是一個硬標準。記者從影城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首場開放的是一個73個座位的影廳,艾尚影城的座位之間本身就比較寬敞,根據防疫需求,本次可售座位20多張,當天來觀影的觀眾雖然只有20位,但影城負責人很驚喜地說,「上座率也不低」。觀影過程中,觀眾需要全程佩戴口罩。
此外,現場還有工作人員通過場內監控和巡場觀察發現是否有觀眾違規,比如不戴口罩,影廳裡飲食等。而且每個影廳的各場次之間需要相隔一小時,留出充足的時間對影廳進行消毒。
首批觀眾>>>
在電影院才是真正看電影
能在復工第一天看到新上線的影片,對很多影迷來說,也是難忘的一次觀影經歷。現場記者也採訪了一些來觀影的影迷,「真的已經好久沒有看電影了,感覺非常有意義。」
觀眾曲先生告訴記者,他平常喜歡看科幻、懸疑的影片,「只有在電影院才能體會到那種震撼的效果。」在復工第一天走進影院,曲先生感覺特別不同,「戴著口罩,要測溫、登記,看電影的過程也不能吃爆米花、喝飲料,雖然不太適應,但還是能夠接受,畢竟都是為了觀眾的健康。」
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一位老大爺帶著孩子來看電影,採訪中了解到,這次老大爺可是全家出動,「一家六口全來了!女婿給買的票,來放鬆放鬆!」老大爺一家人都非常認真地測溫、登記,即便是一家人,也自動隔開距離。
迎接復工後的第一批觀眾,也是迎接整個行業復甦。正如《第一次的離別》宣傳語所說,「久別盼重逢」,觀眾和電影終於在電影院正式相見。
艾尚樂汀藝術影城負責人透露,在影城購票小程序啟動後,開始有不少影迷買票,「我們本來把第一場定在17:20,但觀眾的熱情打動了我們,於是決定提前加場,改到下午一點,後來又改成上午,沒想到還是有不少觀眾買票,觀眾的支持讓我們心裡都是暖的」。
青島藝佳映畫電影城第一場電影時間是10:10,本來影城的陳經理以為可能不會有觀眾買票,但觀眾的反饋讓陳經理非常感動,「上座率比疫情發生之前還要好,也充分說明觀眾離不開電影。總之讓我們對今後的電影經營信心倍增。」
影廳防控>>>
全市有22家影院復工
雖然情緒被壓抑了近半年之久,但在記者的探訪中,每家影城工作人員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每個人的工作都是一絲不苟地進行。
在CGV星聚匯萬象城店探訪時,影城剛剛接受完檢查,還沒有觀眾入場,但無論是入口還是取票處、檢票口等,都擺放著防疫物品。除了消毒液,入口處還貼心地準備了消毒溼巾、紙巾和一次性醫用口罩。工作人員在現場積極消殺,不放過每一個死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要給觀眾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環境,這是我們的責任。」
記者探訪時,正值青島市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到艾尚樂汀藝術影城和CGV星聚匯萬象城店檢查,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國家省市關於電影院復工的通知下發之後,我們根據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工作安排,迅速摸底市南區所轄電影院的開放情況,20日當天,市南區有3家影院開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影院首先要做到的一定是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她說,在家憋了這麼多天的市民們,有強烈的觀影需求,「我們希望大家能安全放心地走進影院,也希望大家觀影是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
據了解,島城在7月20日復業的影院共22家,佔全市影院總數27%。下一步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將從加大影院紓困幫扶力度、開展電影惠民主題活動以及加大影院推介力度三個方面推動影院儘快恢復正常經營,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觀影環境的同時,引導更多市民走進影院觀影消費。
島城影人>>>
黃曉明: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
隨著影院的復工,一些電影復映名單也浮出水面。其中,由青島籍明星黃曉明主演的兩部口碑之作《中國合伙人》、《風聲》均在復映影片之列。
對此,黃曉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大家都是因為電影而聚在一起的,作為電影人我希望我們的行業越來越好,我們的觀眾越來越愛電影,也希望所有的電影人攜手渡過難關。」
被問及上一次進影院是什麼時候,黃曉明告訴記者,「應該是去年夏天看《烈火英雄》的時候,對於我來說,算是工作的同時難得地享受了一下電影院觀影的氛圍。」在《烈火英雄》路演的時候,他和觀眾一起落了很多次淚,尤其是碰到了消防員家屬們的時候,大家都很有感觸。
黃曉明說想念在影院中與觀眾們分享歡樂與感動,對他來說每一次路演不只是為工作而是零距離地與觀眾對話,傾聽他們對於電影的心聲,「現在電影院恢復正常營業,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一定會請家人和朋友去看電影,也希望電影院復工後大家多多支持。」
無心插柳,他們做火抖音號
在島城眾多影院準備開業的這段時期,有一家藝術影城極為特殊。位於銀座5樓的艾尚樂汀藝術影城,原本在今年一月份在賀歲檔期開業,滿懷激情想大幹一場卻遇到了疫情,還沒讓島城觀眾正式認識就按下了休止符,很多人都對經營這家影城的負責人好奇,這半年他是怎麼過來的?但是接受記者採訪時的張鵬總經理卻說,「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即便在疫情最嚴重、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想過要退出要放棄,我覺得我還可以堅持。」
張鵬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非常愛看電影,但他並不是一位傳統標準的「電影人」,經營艾尚樂汀藝術影城,是他第一次真正介入電影院線領域。「我忘不了臘月廿八,接到全國影院停業的通知,看著剛剛進的一大批備戰春節檔的貨,有自己精挑細選的爆米花和飲料等,說不出當時什麼滋味。」不過張鵬很快調整了情緒,他當時並沒有氣餒,「我最初的估計疫情最多持續兩三個月,我們就當用這個時間給員工培訓了!」
但到了四月份,尤其在看到其他城市影院剛剛開業又接到停業的通知後,張鵬的心就像過山車一樣,「也有員工堅持不下去,我能看出大家的心理波動。張鵬每天都在鼓勵員工們不要自暴自棄,「在疫情最困難的時期,我們依舊按時開工資,從未辭退任何一名員工,讓大家按時上崗工作,我們要求每位員工都要有精氣神兒」。
在張鵬的帶領下,艾尚樂汀在疫情期間積極利用這半年的「冷靜期」,對影院的各項設施進行極致的完善,創建了抖音號「小艾電影」。張鵬介紹,抖音號本來是員工自發創作的,所發的視頻也都是員工的原創剪輯,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小艾電影」火了。有一期作品是員工根據馮鞏的電影進行剪輯的,「馮鞏老師的經紀人團隊很感興趣,希望後期能合作」。
這半年的「等候期」,讓張鵬把以前想讓影院完善的地方全部做到極致。「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地熱愛電影,我們不認為疫情會把我們打倒。」
因為對影城開業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張鵬對這一天更加看重。開業之前的前一天,張鵬凌晨三點才回家,「接到市文旅局影院復工的通知,我第一時間報備,落實影片拷貝到位情況,並馬上排片。」在送走一批批觀眾後,張鵬疲憊地坐在座椅上,滿足地說,「我認為電影是一個『造夢』的事業,影院圓了我的夢,我想圓更多觀眾的夢。我相信,在一百年甚至兩百年後,電影也依然會存在。」
全員自救,他們當起搬運工
半島記者 王貝貝
「我們終於可以營業了!」李豔萍特別興奮。她告訴記者,從前一天開始,她就帶領影院的同事們著手在做營業前的消殺、設備檢查和流程理順等工作。
「可能因為期待了太久吧,除了激動,我有點緊張。」李豔萍說。
7月20日是影院自疫情被關停以來批准復工營業的第一天。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大早,李豔萍就在和同事反覆確認顧客來觀影時如何做登記等流程事宜。這一天,利群華藝國際影院(金鼎廣場店)首場電影是13:00開映,首場開映上座率達到了23%。「我們現有員工今天全部到場,大家都鼓足了幹勁,從每位同事臉上我都能看到他們的興奮。」李豔萍說。
興奮的同時,李豔萍的思緒回到了1月24日,除夕當天。
當時,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春節旺季忙得熱火朝天的李豔萍,接到通知,因疫情的原因,影院要暫時歇業。對於線下影院來說,春節檔是一年中影院的旺季,「我都蒙了,上級指示,所有預售的票要求全部退票。當時真不捨得,可是再不捨得也要給顧客退票,畢竟市民的健康安全最重要。」
青島利群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華藝國際影院負責人李勝記得,旗下6家影院所有退票工作都完成後,他默默地離開了辦公室,當時已是除夕深夜。「當時的心情,灰暗無比。」而隨著疫情的蔓延,李勝漸漸變得不再淡定甚至開始發愁,公司有近80名員工,他們很多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影院工作了很多年,如果影院長時間不能復工,他們可能面臨失業。「我們不想放棄每一位員工,可是在影院不能開門營業的情況下,一方面公司需要縮減成本,另一方面員工們需要維持生計。這個矛盾必須找到突破口。」
恰好當時因為疫情的蔓延,利群集團的物流公司、電商公司業務量大增,需要人手。而發現集團人力缺口的李勝立刻帶領手下的員工去物流公司當起了搬運工。同時,不佔體力優勢的女員工們就地在集團超市結帳口外擺起了地攤,售賣影院的爆米花、飲料等一些副產品。還有部分員工被安排到了集團旗下的瑜伽會館臨時做品牌推廣。
儘管如此努力自救,依然還是有員工熬不住了。王小梅(化名)是華藝國際影院的員工。「我們的工資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其中績效工資是大頭。疫情期間績效工資下滑得很厲害,儘管我很喜歡電影院的這個工作,但我快交不起房租了。」最終王小梅不得不向現實低了頭,4月份,她選擇了辭職回老家。
李豔萍說在這將近180天的時間裡,我們所有員工一直都期盼覆工,回到原崗位上去。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能夠開業就是跨過影院寒冬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對未來發展很看好。」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