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獨山縣麻萬鎮石牛社區楊梅山安置區,中央的廣場上,時常有數十名群眾排著整齊的隊伍,踏著音樂節拍激情起舞。
隊伍最前面,總能看見一個領舞的年輕姑娘,妙曼的身影在燈光下動若脫兔,翩若驚鴻,照亮了整個廣場。近一年來,只要天氣晴好,她每天晚上都要到這裡來帶領鄉親們大跳健身舞。
她叫諶克敏,今年25歲, 2017年4月進入獨山縣自然資源局工作。2018年1月,受命入駐麻萬鎮石牛社區參加脫貧攻堅,成為了一名尖刀排戰士。
談到駐村感受,諶克敏坦言,剛到社區那會兒,每天都是和群眾磨嘴皮子,有時候還要面對群眾的挑剔和責難,「吃閉門羹」和「碰釘子」也是常事,這樣的狀態讓她哭過好幾回鼻子,甚至有過放棄的念頭。一次偶然的「以舞會友」,讓這個困頓的90後女孩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
那是一年前的一個晚上,諶克敏走訪群眾時經過楊梅山安置區,一陣火熱的樂曲浪潮迎面撲來,十幾個群眾正在廣場上跳健身舞。擅長「舞藝」的她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幾支舞跳下來,大媽大姐們驚喜地發現,這個新來的小妹妹不僅人長得好看,舞更是跳得漂亮,希望她加入到健身舞蹈隊,做她們的「老師」,教她們跳健身舞。
諶克敏就這樣成為了這支群眾健身舞蹈隊的「教練」和「領舞」。每到晚上七點來鍾,只要天氣晴好,這些群眾就在微信群裡「呼叫」她們的「小諶老師」,諶克敏也總能在繁雜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如約而至,領著這些鄉親們盡情「嗨舞」。
「真沒想到,我跳舞的個人愛好,居然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派上大用場!」諶克敏發現,這是一個和群眾交流溝通的大好機會,她一邊帶著群眾跳舞,一邊向大家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傾聽她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幹群關係在舞蹈中融洽,思想宣傳工作水到渠成。
貧困戶楊榮家就住在楊梅山安置區裡,近日來她也加入到了健身舞蹈隊,在諶克敏的帶領下學會了好幾套健身操,她誠懇地說:「小諶妹,經常在教舞之餘給我們講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
在諶克敏的帶動下,社區裡的好幾個女幹部也加入了健身舞蹈隊。尖刀排戰士白清梅的網格包保工作涉及到楊梅山安置區的部分群眾,自從這支健身舞蹈隊在小區裡火起來之後,她感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積極變化,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比以前順暢多了。白清梅深有感觸地說:「小諶妹的這個舞帶得好啊,帶出了安置區的文明新風尚,更帶出了鄉親們的一片精氣神!」如今,這支舞蹈隊從原來的十幾個人發展到五六十人,成為了楊梅山安置區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諶克敏不光舞跳得好,工作能力也強,敢打敢拼,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卻已是難得的業務尖子和攻堅能手。」石牛社區第一書記張義田介紹,諶克敏總能把繁雜的辦公室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還經常主動挑起「硬骨頭」,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頂。
麻萬鎮鎮長、石牛社區尖刀排排長何異軍說:「諶克敏將自己的愛好特長與群眾文化生活、社區工作需要緊密結合,帶領群眾追求更有質量的文化生活,這為整個石牛社區創新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因為工作突出,2019年5月,諶克敏被共青團獨山縣委授予「獨山縣脫貧攻堅青年先鋒」稱號。從當初「哭鼻子」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名「一線尖兵」,諶克敏最大的感受是「青春不相信眼淚,只要足夠努力,真心付出,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當被問及如何在群眾中成了一名「領舞者」時,諶克敏抹了一把汗津津的臉,爽朗一笑,十分認真地說:「群眾喜歡,我也喜歡,就是這麼簡單!」
群眾的支持,戰友的參與,領導的肯定,讓諶克敏堅定了「舞動」下去的信心。她一臉陽光地說,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只要和大家一起舞動起來,就是一天中最開心最放鬆的時候。只要鄉親們需要,她還會堅持下去,帶著大家邁動心靈舞步,合著時代節拍,舞出一片更加炫美的新天地。
又一支樂曲響了起來,諶克敏轉過身,在一片光影裡走進群眾中間,跟著大家傾情舞動,激揚的樂聲裡,她的青春舞步顯得更加輕盈,也更加堅定。
李啟發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梁曉琳
見習記者 莫宇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