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落實國安教育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解說】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日前,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將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和目標,增減課程內容、刪減課時、規範科目教材、優化考試安排。
-
專訪|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通識教育問題爭論多年,應何去何從? 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教育局對於公開違規老師資料有何看法?
-
香港教育局將優化通識科 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
中新社香港11月26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26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教育範疇措施會見記者,他宣布一系列優化通識科學習和考試安排,包括將冠以新科目名稱、考試僅設合格和不合格、設立適用書目表等,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
-
專訪| 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通識教育問題爭論多年,應何去何從?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對於公開違規老師資料有何看法?橙新聞「圍爐」時政節目嘉賓主持鄧飛校長邀請了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一同討論這些最受港人關注的教育話題。教育界現時最熱門的話題必定是通識科改革,早在該科目落實成為必修必考的科目前,社會上就有不同的爭論聲音。
-
香港通識科要大改!將重點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資料圖一直以來,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科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老師在課堂上夾帶私貨教壞學生,早已惹了眾怒,要求改革通識科的聲音不絕於耳↓楊潤雄指,通識科會重視培養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也會加入學生到內地考察的內容。
-
港人國民身份認同危機從何而來?
,舉目無一國,為香港學生製造愈來愈深的國民身份認同危機。而十年前的通識教育科的制訂,舉目無一國,為香港學生製造愈來愈深的國民身份認同危機。擺事實,講道理,說感受,2012年的非法佔領政府總部,2014年79日非法佔中,2016年的旺角磚頭暴動,乃至觸目驚心的2019整年的打砸搶燒的大面積暴力事件發生,能與香港的教育無關嗎?又與講求事事批判,民族與國家認同也要正反論述的通識教育無關嗎?
-
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
-
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重要一步
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明確改革方向後,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近日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大力糾正高中通識教育科長期被異化的問題,符合社會整體利益與期待,值得肯定和支持。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進行系統性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唯有通過刮骨療毒式的有力舉措,才能清除侵入香港教育肌體的各種病毒,避免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被人誘騙利用成為「政治炮灰」,才能逐步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尊重國家、崇尚法治、懂得包容的現代社會負責任公民。
-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
-
香港通識教材作出修訂,刪除「煽暴」等表述
近日,多家接受香港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的出版社陸續發布修訂後的通識教材。其中「今日香港」單元的修訂最為明顯,包括刪除、修改「煽暴」表述、修訂多幅諷刺漫畫等,並指出違法行為須承擔法律刑責。這次修改可讓煽動「港獨」、暴力的言論在校園絕跡,並增加學生對於國家的認同與歸屬感。
-
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香江觀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
-
港臺腔:香港通識教育的「異化病」,得治!
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為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作為香港中學生必修必考的科目,通識科原本意在強化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能力,但卻因長期缺乏教學規範和管理而淪為無統一教材、無統一教學標準、無專職教師的「三無」科目。部分「黃師」則趁機與「反中亂港」分子裡應外合,給通識教育「加私料」「添毒料」,將通識科異化為宣揚「分離主義」「反中仇中」等極端言行的邪門暗道,讓通識教育徹底變了味道。
-
香港通識教材作出修訂,刪除「煽暴」等表述
近日,多家接受香港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的出版社陸續發布修訂後的通識教材。 《大公報》評論認為,對通識科教材的專業評審要看教材有沒有包含價值教育內容,第一就是是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明文規定,重視培養學生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注重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各項核心價值,包括具有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心。
-
新學年將開始,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新學年即將開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天(30日)發文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特區政府致力培養青年人成為有積極人生觀,對社會有承擔及守法,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以及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另一方面,我們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成為負責任的良好公民及國民。
-
根治香港教育問題,回復法治秩序
教育局改革基礎教育,加強培養中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2021年1、2月,得見特區政府堅決進行通識教育改革及以《國安法》拘捕有關人士,特區政府、社會漸漸恢復安定及走向大治的路徑。回顧2019年,香港社會仍在混亂之中,不少人士已指出特區的基礎教育發生不少問題,其一為中學通識教育,其二為考評局出現有關歷史教育試題的問題。
-
鄧飛:香港通識科改革的力與度
近日,香港特區教育局宣布,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將實施比較大幅度的改革:維持必修必考,但只設合格與不合格,釋放考試壓力,明確重要的學習概念和知識,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和憲法基本法教育,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即審定課本)等,改革修訂之後的科目,可能改一個新學科名稱
-
IPP舉辦「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及身份認同」研討會
2020年8月28日,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舉辦了「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及身份認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深圳聯絡部主任郭正林教授分別發表了30分鐘的主旨演講。
-
銳評|香港通識教育不能淪為「攬炒」「洗腦」的工具
香港通識教育科設立以來,長期被別有用心的「攬炒」勢力騎劫,爭議不斷,改革通識科,早已是香港社會的強烈訴求。近日,相關改革舉措終於出爐,然而這一被稱為「教育撥亂反正必要之舉」的改革,卻被一些人亂扣「政治帽子」,甚至用上「謀殺」通識科等極端言辭。
-
香港教育局批駁教協謬論:通識教育要撥亂反正
對於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以下簡稱「教協」)8月19日指高中通識教科書專業諮詢服務不專業,並屬政治審查,香港教育局表示有關言論並不屬實,令人極度遺憾。發言人解釋,一次性的專業諮詢服務由去年的社會事件而引發。隨著社會事件不斷升溫,網絡出現仇恨言論及懷疑欺凌個案,偏頗教材屢現,包括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學習材料,引起公眾關注。
-
香港教育局推國歌國旗故事繪本 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
香港教育局近日推出小學適用的《我們的國旗、國歌和區旗》有聲故事繪本,鼓勵家長與子女一同欣賞,加強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該繪本兩名小學生的對話中,提及任何一位公民都要尊重國旗、國歌及區旗,另外亦指升旗禮時須肅立,國歌需按標準曲譜唱出,不可以亂改或亂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