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獨家
(ID:dujiazero)
作者:何漢權
十年前的通識教育科的制訂,舉目無一國,為香港學生製造愈來愈深的國民身份認同危機。
中國近代的歷史,刻上極其苦難痛傷的一章,列強對我國的橫侵肆略,霸佔不少的篇幅。英帝國主義伴隨殖民主義者,借著1842年「南京條約」、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以及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前後三條不平等條約,豪奪巧取整個香港、九龍及新界,殖民管治香港超過一百五十多年。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憑國家的綜合力量,採用鄧小平先生的睿識卓見,以「一國兩制」方式,聯同基本法,保證香港的穩定繁榮,收回主權。
歷史來去,一國兩制以創造性的思維,在主權回歸的大前提下,既保證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獨特地位,亦讓西方的文化、經濟乃至政治的影響力,留有多元發展的空間,本可更開拓多元多贏的局面。
然而,九七回歸至今二十多年的生活驗證,外部勢力並未有真正如實踐行一國兩制,倒是不甘雌伏,不斷製造事端,今日祭出「BNO」持有人及家屬可移居英國,盡現狼相。而一些企圖多攬選票的政黨政客又是從混亂中作動,而慣於香港生活方式的不少市民,連特區政府內不少公務員,對一國亦漸趨麻木,總匯合流,使得一國兩制賦予愈大的自由,對一國的主權莊嚴是愈大的不尊重。
而十年前的通識教育科的制訂,舉目無一國,為香港學生製造愈來愈深的國民身份認同危機。通識科目標如高舉批判能力、提倡超越事實、不設教科書等舉措,使得該科日趨濃濃的政治化,又提倡一正一反似是而非的思考定論,結果是西方國家發展就是「正」,中國任何的政策落實都是「反」!
擺事實,講道理,說感受,2012年的非法佔領政府總部,2014年79日非法佔中,2016年的旺角磚頭暴動,乃至觸目驚心的2019整年的打砸搶燒的大面積暴力事件發生,能與香港的教育無關嗎?又與講求事事批判,民族與國家認同也要正反論述的通識教育無關嗎?
2014年非法佔中
如今,教育局終於認真面對問題,以果敢的、負責的專業態度,改革內容臃腫,漠視正面認識國家的通識教育科,由六大單元刪減成三個主題,此即「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下的中國」,以及「互聯互通的世界」。
筆者認為,這是從學生學習為本,以回應一國兩制的香港教育改革的轉捩點,香港東西文化薈萃,內地與香港是血濃於水,血脈相連,新的學科設立,鑄造香港、國家、世界一體。習主席在公開場合,曾鏗鏘有力說出:「今日之中國,不單是中國之中國,而是世界之中國」。顯然,這是中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
圖:文匯報
特別再一提的是,在香港學生的學習,如不通往認識國家發展之路,逆向而行的話,將是死路一條,不是嗎?教學專業工作者,不無責任嗎?
(作者現職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風採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及同心教育基金會長。常就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教育等課題在各大報章撰文,以及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亦為信報、星島日報等媒體之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