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鄭瑞芳校長:好校長要有教育夢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 鄭瑞芳校長
10月22日,由中國網與中國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的校長成長之路——2013年中國基礎教育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邀請了教育專家、各省份一線中小學校長、老師、教育媒體和教育人士參加了此次論壇。會議期間,中國網教育頻道記者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鄭瑞芳校長做了採訪。
一、樂觀的態度:壓力就是動力 凡事要兩方面看
中國網:繼中國中小學教育問題問一下鄭校長,第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中小學校長您覺得心裡的壓力和困惑是什麼呢?
鄭校長:不論做校長還是老師,你都會有壓力,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作為校長你可能有方方面面的壓力,包括評比、學校做的怎麼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的意見等等。我自己個人認為,我做教育32年了,校長也10年了,我覺得我們一看到任何壓力的時候我們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當你看到的時候就會有一方面好的,一方面不好的,一定會有好的一面,所以這些年我們當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先把壓力變成動力,一有壓力反而後面的工作做的更好了。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壓力反而是件好事。
二、支持英語教育改革 學習國學亦需理性
中國網:社會現在呼籲對教育改革,中小學生要學習國學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鄭校長:現在呼籲英語教育改革,我是非常同意的,因為我多次去過美國,美國的孩子對哪門課有興趣就開設哪門課,我們是不是全民族的人都適合學習英語?我覺得英語的學習還是必須要有環境的,有的小孩你把他扔到國外,什麼語言都來了,所以說用不用從3歲、4歲開始學習一輩子的英語?英語也不是人人長大之後都能用到的的。不用英語還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這個學習有的時候還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哪裡都不行,從而打擊孩子。我覺得英語學習還是可以錯後的。將來哪個孩子有興趣再繼續學,所以我非常建議英語改革。我覺得國學可以學,但不需要人人都一窩蜂,小孩要學著用,小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讓他去背一些東西。老師將來用這個背的東西來影響孩子,孩子可能就應用出來了。可以薰陶孩子去做但不必在課堂上。你可以有文化的布置,搞一下活動,或者是讓孩子在家讀書,進行國學一方面的學習,不需要非得在課堂上進行學習。
三、一名好校長要有教育夢
中國網:您覺得成為一名好校長應該怎麼樣的素質和能力?
鄭校長:我作為一名校長,就要一輩子努力去做一個好校長,做一個優秀的校長。第一個我們要有教育夢想,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我們要有中國夢,要有國人的意識,部長給我們提出要有教育夢。我們做校長的就要帶著老師有一個教育夢,為國家培養人才,所以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受益千秋萬代子孫,所以我們要有夢想。如果一個人要沒有夢,挺可憐也挺可怕,有了夢想我們就有了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往那兒走。所以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們應該有自己行動的方向然後再去努力。實現了夢想的人或者說我努力向這個夢想去邁進的時候,其實真的是很幸福的。
其次要有創業的激情。做什麼事你要有激情,工作要有熱情和激情,有了激情跟熱情你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所以說,激情從來都是需要的,因為愛這個事業,愛這個工作你將來才能作貢獻,從喜歡到愛,你才能把這個工作和事業越幹越有味道,越有興趣。
第三,我覺得要有創新的意識。我們要培養孩子做創新型人才,所以校長要有這個意識,可能我們這條路走得對,敢為人先,影響著教師的團隊。一個好校長帶領一個好學校,一個校長走不遠,這個學校就走不遠。我希望一個創新的校長能帶領一個創新的學校。所以說,做到這一點我們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校長。
四、期待與更多的校長分享經驗
中國網:參加此次中國基礎教育發展高端論壇您的感受是什麼?對於此次的論壇您有什麼期待和意見?
鄭校長:我們校長有時候也很封閉,在學校三點一線的工作,到論壇上我們聽一些專家的更高水準的觀點,我們思想意識是一種碰撞,覺得大家在一起可能共同探討一些教育的問題,把我們的困惑和成果跟大家分享,當然我也希望每個來參加峰會的校長能夠從這次峰會中再次點燃自己的教育激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願這個的論壇多做一點,讓更多的校長有機會走近我們的學者,知道我們教育的工作,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