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選擇大於努力」,這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說的一句話,你真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在一個村裡有兩個人,王小二和李大毛,兩個人商量著要外出打工,在選擇去打工的城市的時候,兩個人商量著是去北京還是去上海,王小二最終決定去北京,買了去北京的車票,李大毛呢,買了去上海的車票,在火車站的時候,王小二聽別人說在上海這個城市問個路都要付錢,然後就想上海的的錢真的很好賺,問個路都要付錢,於是把車票退了買了去上海的車票。李大毛聽說北京人很講義氣,看到要飯的人給飯吃還給衣服穿,大毛想北京好混,餓不死,於是退了車票換了去北京的票。去上海的人到了上海,發現果然上海的錢好賺,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可以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 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好幾次,淨賺了好幾塊錢。一年後,憑「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在常年的上海生活中,小二發現:一些商店樓面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已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礦泉水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這個人正是在車站分別的同鄉李大毛。
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結果。如果換位思考,假如當初王小二選擇了去北京,李大毛最終選擇了去上海,那麼兩個人的人生是不是可以交換呢,答案肯定是不會的,不僅僅是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地方,造成了人生結果的不同,而是不同的思維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王小二即便在當初選擇了去北京,而沒有去上海,在北京同樣可以發現商機,做出自己的事業,李大毛即便去了上海,還是抓不住上海的遍地商機,還是一個撿破爛的命運。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這句耳熟能詳的話:選擇大於努力!怎麼才能在現實中好好的運用選擇的能力,在選擇的時候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大於努力呢?
人的出生環境不能選擇,是不是出身不好的家庭,就註定要貧窮一輩子嗎?
任何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當你出生在一個平民之家,就意味著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和出身富貴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出身富貴的人,贏在起跑線,如果後天不努力,同樣不可能有所建樹,只能靠著老一輩打下來的江山做一個寄生蟲。
出身名門,自帶光環的人,是不是不用努力去做事了?
古語有句話:富不過三代,意思是一個家族的興旺不過三代,就會走向衰敗,縱觀歷史,富國三代的家族還是很多的,那些出身名門,自帶光環的人,有一類人是,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功成名就,有一類人是,利用父輩們創造的物質條件,過度的透支和揮霍自己的青春,最後碌碌無為,被社會所淘汰。
當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你是根據什麼條件作出選擇的?
人生時時刻刻的面對的選擇,有大的選擇,有小的選擇,無時無刻的都在面臨選擇,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小到中午吃什麼都要糾結半天,大到面臨自己的工作選擇,優柔寡斷的,錯失了很多機遇,在不斷的選擇中失去了信心,最終一事無成。
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比較容易成功社會發展的趨勢,不要逆勢而為,要順勢而為,順勢借力就比較容易成功要根據自己周圍的資源和環境去考慮,做出對的選擇當你的人生作出選擇後,你需要怎麼做?才能獲得成功
成功沒有捷徑,選擇對的,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避免很多彎路,選擇過後,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真正地改變你的一生,走向成功之路。
總而言之,選擇大於努力是有很多先決條件的,怎麼樣才能讓你做出的選擇大於付出的努力,都是需要根據客觀的條件和環境去判斷,不是只做好了選擇就是踏上成功人生的路途。
人都是矛盾的結合體,人的一生要做出無數次的選擇,有正確的,有錯誤的,在不斷的選擇中積累經驗,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縱觀歷史,做好選擇,做對事情,還要付出努力,這幾個都是缺一不可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不要只看到別人光鮮成功的一面,在背後默默付出的辛苦你確實看不到的,只會選擇的人生,一樣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