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經濟和中國合作夥伴共同成長(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

2020-12-14 人民日報

  「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影響深遠。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引領下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準大大提高,有效地維護了世界經濟的供求平衡。」

  

  「在中國,有無限的機會等待著我們」

  安  鞏

  今天,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中國,有無限的機會等待著我們。

  中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尋常。小時候,我臥室的牆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年幼的我夢想著長大後走遍世界各地,中國是最令我魂牽夢繞的國度之一。1997年,我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

  踏上中國土地的第一刻,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裡。那一年,我受命組建歐萊雅亞洲市場。我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遊歷中國各個省份,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因為美總是與文化息息相關。

  作為首批入駐中國的法國企業和跨國化妝品集團,我們何其有幸,能見證並親歷中國改革開放這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並在此過程中牢牢把握住了歷史發展機遇。

  每一次踏上這片國土,我都會驚嘆於這裡的變化。中國已經有數億人脫離貧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創新速度不斷加快,諸如新零售這樣顛覆性的創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初,世界上很少有人能預知: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快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今天,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中國,有無限的機會等待著我們。

  21年前,在投身中國市場之初,時任歐萊雅集團董事長歐文中立下一個目標——讓所有中國女性都擁有一支口紅。當時中國的美妝產業還處於萌芽階段。我們在中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設立研究中心,來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今天,擁有一支口紅恐怕已經無法滿足大多數的中國女性,中國也成了歐萊雅集團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我相信全球沒有一個市場會比中國更令人心潮澎湃。持續的創新和顛覆成為新的行業準則。企業一旦失去創新活力,就有可能立即被彎道超車。在創新的大潮中,中國也成為一個全球創新中心,尤其是在數位化領域。

  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創新大潮下,我們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甚至顛覆自己。如今,我們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中,有70%都是在上海浦東的創新與研發中心裡,由400多位專業研發人員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

  「在中國,為中國創新,激發世界靈感」的成果正惠及歐萊雅遍布全球各地的消費者——在日本街頭買到的蘭蔻護膚產品,其中的美白成分有可能源自我們在中國研製的中草藥白芍精華;在巴黎的百貨商店裡看到的虛擬試妝鏡,可能運用的是我們與天貓共同發明的增強現實技術。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已成為了歐萊雅集團的先驅市場,特別是在電商和新零售創新領域。

  我來過中國不下50次,眼前無比廣闊的前景總是讓我心生振奮。在過去5年,我們看到的變化已遠遠大於過去20年的總和;未來5年,我們還將看到更多更激動人心的變化——新興城市正在崛起、人工智慧時代的序幕將率先在這裡拉開。

  風從東方來,東方的風將再次撼動整個世界。我們期待看到一個更加開放、創新、美麗的中國,也決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中國發展的新時代中,用「美」為中國人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中國實現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為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本報記者牛瑞飛採訪整理)

  

  「全世界最有利於創業的地區之一」

  蘇·杜克

  全球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來到中國、留在中國,這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

  中國改革開放為無數企業帶來發展機會,為中國就業市場注入活力。作為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在我們的全球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我們時刻關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實時跟蹤中國就業市場動態,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人才領域的觀察和建議。

  在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時,領英的全球會員人數突破3億。中國擁有超過7億的職場人士。領英創始人裡德·霍夫曼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是全世界最有利於創業的地區之一。如今,我們正在努力幫助中國人才連接全球機會,也幫助世界人才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人才格局和結構更注重可持續發展,人才市場生機勃勃。自領英進入中國以來,中國用戶數增長超過10倍,已逾4400萬。同時,有超過1000家企業攜手領英招募優質人才,打造商業和僱主品牌。

  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當今的人才庫體現出極具發展活力的特點:年輕化、流動性強、擁有全球視野。全球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來到中國、留在中國,這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持續穩定發展的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全方位的創新浪潮,對此類人才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

  看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以及中國招才引智的諸多舉措,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回到中國。2018年領英對數千名海歸人才的一項調研顯示,吸引海歸人才歸國的兩個最主要因素為「國內行業和經濟趨勢」和「國內的職業上升通道」。

  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在中國迅猛發展,在多個領域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轉型變革。數位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釋放出巨大能量,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正面臨從「高速」轉向「高質」的變化,對高質量數字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攀升。

  近年來,我們專注從會員大數據中觀察中國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的趨勢,重點研究數字人才就業現狀和人才流動情況。我們希望在產業、技能、人才流動等方面提供有深度的研究和建議,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助力。

  (作者為領英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裁,本報記者牛瑞飛採訪整理) 

  

  「繼續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

  中西稔

  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魅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1993年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份。那一年,我所在的花王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當時,花王生產的洗髮水產品作為高級生活用品,陳列在位於南京西路的百貨商店。我也第一次到中國,出差來到上海。當時黃浦江對岸的浦東,幾乎沒有什麼高層建築。

  2002年,我來上海常駐4年。人們選擇商品的眼光更為嚴格,希望購買到更安全、放心的高品質商品。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給民眾消費習慣帶來的變化。

  2015年,我再次來到中國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伴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同時對產品的環保性能等社會價值及精神層面價值的關心也在不斷上升。為了應對這樣的生活形態以及環境變化,花王推出了高品質嬰兒用紙尿褲、節水型洗衣液等產品。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中國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流程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人更習慣用手機隨時選購喜歡的產品並支付。隨後,快速高效的物流系統,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要求,迅速地將產品送達。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魅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中國在電子商務、手機支付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等領域已經發展到世界領先的水平。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面向外資企業敞開了大門,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和事業發展環境。未來,花王集團將繼續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

  (作者為花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本報記者劉軍國採訪整理)

  

  「中國將始終是我們重要的戰略市場」

  戴安哲

  中國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以及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外國企業得以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增強了我們持續投資中國的信心,有利於實現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穩健發展。

  1986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來到了北京。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百業初興。在隨後的30多年裡,每次來到中國,我都驚嘆於這裡日新月異的發展,電力、交通、醫療等各方面的建設不斷推進,我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所蘊藏的巨大潛力而深受鼓舞。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興辦經濟特區,到開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再到加入世貿組織等,中國政府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改,在政策部署上注重循序漸進,這都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數億中國人擺脫貧困,中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不僅是中國自身的成就,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正是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我們在中國快速發展的40年。我們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和受益者。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落地和深化,為我們深入參與到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可能性。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我們曾為包括三峽工程、西氣東輸、2008年北京奧運、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通用電氣公司除了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單一國家市場。我們在中國有超過2萬名員工,超過30家製造基地,在8個城市擁有研發團隊。2017年我們在中國的訂單量超過80億美元,本土採購額超過60億美元。

  信任與共贏,是我在與中國政府以及本土合作夥伴的接觸中獲得的最深刻體會。我認為這也是當今世界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於任何發展全球性貿易和開放型經濟的國家和企業。中國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以及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外國企業得以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增強了我們持續投資中國的信心,有利於實現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穩健發展。

  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不僅能促進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將有益於世界經濟的發展。放眼未來,中國將始終是我們重要的戰略市場。我們希望抓住中國新一輪的市場開放機遇,與中國經濟和中國合作夥伴共同成長。我們不希望全球化進程停步。中國政府繼續改革開放的政策讓我們吃下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定心丸。

  (作者為通用電氣高級副總裁、國際業務總裁兼執行長,本報記者周輖採訪整理)

  

  「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影響深遠」

  維塔利·曼凱維奇

  中國的經驗對許多國家都有借鑑意義。中國的成功經驗表明,各國應當認真研究各自經濟的優勢與不足,制定完善的政策來扶持經濟發展,並且保證政策嚴格落實。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得益於諸多因素的綜合:豐富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逐步改善的營商環境,中國政府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充分、全面的支持;最關鍵的一點,則在於中國共產黨堅定的開放決心和科學規劃,以及一系列促進改革開放舉措的制定與實施。

  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影響深遠。中國國內的工業發展和基礎建設有力支持了世界原材料市場的發展,為許多國家經濟帶來了紅利。中國成為世界上領先的商品出口國,近幾年又因為內需擴大,變成了舉足輕重的進口國。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引領下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準大大提高,有效地維護了世界經濟的供求平衡。

  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成立於2010年。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8年前,雖然俄中兩國之間的貿易大多是小家電、紡織品等日用品,但當時我們已經了解到中國始終堅持積極吸引外資,發展各門類產業,歡迎俄羅斯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

  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讓中國對外開放邁上了新臺階,帶動了全球貿易額增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工業、交通、電信基礎設施等領域,一系列項目生根發芽。俄羅斯也迎來了大量中國投資。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華銘園等項目盛大亮相,中小企業投資遍地開花。現在,加強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已成為俄羅斯業界共識。

  中國一直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始終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如今,中國表示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這是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更多國家的生產商得到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我們期待並相信,中國經濟將保持長期穩定增長。未來,中國將聚焦高新科技產業發展,並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

  中國的經驗對許多國家都有借鑑意義。中國的成功經驗表明,各國應當認真研究各自經濟的優勢與不足,制定完善的政策來扶持經濟發展,並且保證政策嚴格落實。

  如今,俄羅斯也在認真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開始注重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制定了2018年到2024年的國家投資戰略。俄羅斯政府還在努力改善俄羅斯的營商環境,企業界也希望與中國夥伴齊心協力,在俄羅斯建立新的產業鏈,共同向兩國領導人定下的2000億美元貿易額的目標邁進。

  (作者為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本報記者曲頌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張芳曼

相關焦點

  • 「中國改革開放讓我和中國緊密相連」(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馬克林先後70餘次訪問中國,在親歷中國發展進步的同時,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亞和世界介紹中國的真實情況。   現年81歲的馬克林教授站在講臺上時依然熱情洋溢。「通過跨越半個世紀的延安面貌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
  • 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讓我和中國緊密相連」
    「中國改革開放讓我和中國緊密相連」(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非常幸運,我親歷了中國的發展」
  • 「中國取得的成就堪稱奇蹟」(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
    2016年3月起,中國克服困難,經上遊科學調劑後通過景洪水電站為下遊實施應急調水,幫助友鄰抗擊旱災,得到包括寮國在內相關國家的高度讚賞。「寮國願意與中國等國家進一步深化相關合作,共同推動流域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打造更加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宋瑪說。  近年來,中老經貿合作不斷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步伐加快,中老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方式日趨多樣。
  • 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目前,中國的汽車工業正朝著更環保、更可持續的電動化方向轉型。  多年來,我認真學習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民眾普遍重視家庭的作用。父母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期望年輕人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中國民眾對知識和教育的普遍重視,助力中國經濟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幾十年來,產業合作讓德中兩國之間的人員往來更加頻繁,兩國不斷加深對彼此的認知和了解。
  • 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
    我有幸聆聽了習近平主席介紹中國治國理政經驗和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頗受啟發。當前,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面臨一些挑戰,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都需要國際社會開展更緊密的對話與合作來共同應對。不論對個人還是國家,合作共贏才是應有的追求。我們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開展國際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及未來幾年的其他挑戰,以促進人類的福祉。
  • 中國聯通聯合全球合作夥伴共同發布了UP Program計劃
    打開APP 中國聯通聯合全球合作夥伴共同發布了UP Program計劃 發表於 2019-06-29 09:52:14 為期三天的
  • 中國聯通國際合作夥伴大會召開 發布全球合作夥伴UP Program計劃
    【通信產業網訊】6月25日,作為2019上海移動世界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聯通第14屆國際合作夥伴大會舉辦。全球知名電信運營商以及雲網生態合作夥伴的400餘位嘉賓出席大會,共同攜手探索5G應用場景,構建開放、共享生態系統。此次大會正式發布了中國聯通全球合作夥伴計劃UP Program。
  • 推進務實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一帶一路合作)
    他們中有人選擇去中國貧困地區支教,有人將在中國交換學習的生活畫成漫畫通過網絡陸續發布……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學學生將他們學到的漢語知識融入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中。  我非常贊同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說,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梁。文化交流能促進民心相通,讓兩國關係進一步升華。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德國民眾把中國視為可靠的合作夥伴。
  • 國際人士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中國70年輝煌歷程
    2019年,我以世界領袖聯盟主席的身份赴華參加從都國際論壇。我有幸聆聽了習近平主席介紹中國治國理政經驗和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頗受啟發。當前,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面臨一些挑戰,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都需要國際社會開展更緊密的對話與合作來共同應對。不論對個人還是國家,合作共贏才是應有的追求。
  • 攜手中國合作夥伴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霍尼韋爾將「緊盯發展機遇」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提升本土的研發創新水平,並攜手中國領先企業「走出去」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通過獨特的發展戰略,以及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優勢,霍尼韋爾攜手中國合作夥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將為中國市場開發的更節能、更環保、且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客戶,為當地項目帶去更多價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 風從東方來,開放和創新讓中國充滿活力
    採購過程中,我們不只看重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也詳細了解員工的工作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工廠設施、環保措施等因素。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為部分企業提一些建議,幫助他們改善生產環境、優化生產線和流程、提升環保和安全生產的能力等。我們還主動和供應商合作,共同研發適用於一線人道主義行動的產品。
  •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圖片展」在波蘭考明斯基大學展出
    此次圖片展展出的40餘張照片內容涉及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歷史節點,重點突出了中波之間政治經濟交流和民間人文交往,是波蘭民眾觀察中國發展、了解中波交往的一個窗口。 為配合圖片展的展出,考明斯基大學還舉辦了一場以「中國是否會改變世界」為主題的研討會,來自波蘭政界和學界的代表兩百多人參加了研討會。上午十點半,研討會還沒有開始,考明斯基大學報告廳裡座無虛席,連報告廳的廊道上都坐滿了聽眾。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歷史...
    中國通過開展國際發展合作,增強有關國家發展能力,優化發展夥伴關係,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克服疫情影響,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共同繁榮。 七、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 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中國是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的積極倡導者與踐行者,積極與有關國際機構和雙邊援助方開展對話和交流,以開放務實的態度探討並開展三方合作,為國際發展合作注入新動力。
  • 推動中國—東協長期友好互利合作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
    原標題:推動中國—東協長期友好互利合作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今年是中國—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十周年,也是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十周年。我們東方許多國家都有通行說法,叫做「十年一大慶」,今天這裡高朋滿座,充滿了喜慶氣氛。
  • 駐泰國使館與泰國外交部、法政大學聯合舉辦紀念中國—東協戰略...
    呂大使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是東協同對話夥伴關係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組關係,也是亞太區域合作中的成功典範,為雙方20億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突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主義進程受到衝擊,國際規則受到挑戰。中國和東協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等原則,難能可貴。
  • 中國通關網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原標題:中國通關網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中國通關網(ETCN)是經海關總署批准,中國報關協會與北京國際技術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為海內外企業提供國際貿易全過程資訊、諮詢和實務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
  • 2017中國移動合作夥伴大會關鍵詞 合作、智連和創新
    擁有8.8億移動用戶和1億家庭用戶,收入增速連年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位於全球同行前列,雖然擁有上述閃亮標籤,但是在最近召開的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放低姿態、誠意滿滿地宣布,要做「最容易合作的企業」。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要與合作夥伴共同開創下一個『黃金五年』。」
  • 求同存異 東方智慧開啟中國東協關係新時局
    此間外交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東協關係中,相互尊重和互不幹涉內政是內涵,互信與睦鄰是共識。與鄰為伴的中國外交政策目標贏得東協國家高度信任,而中國也支持東協國家走聯合自強之路。此外,共同的利益訴求推動了互利合作。    合作抑或爭端,信任抑或猜疑,國際媒體聚焦下的中國東協關係引人關注。
  • 「凝心聚力,贏戰2018」——聯強國際2018華為生態合作夥伴溝通會...
    聯強國際召開2018生態合作夥伴答謝會,攜手華為構建夥伴生態新時代近日,聯強國際聯合華為共同舉辦的「凝心聚力,贏戰2018」—— 聯強國際2017-2018華為生態合作夥伴溝通會在浪漫之城珠海圓滿落下帷幕。
  • 歐元金融周「中國日」論壇聚焦中歐經濟金融合作
    新華社法蘭克福11月17日電(記者邵莉 左為)作為第23屆歐元金融周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日」在線論壇1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與會人士就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德、中歐經濟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探討。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孫從彬在致辭中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中德兩國守望相助,共同倡導國際合作。兩國經貿關係在疫情中變得更加緊密,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今年第二季度還成為德國第一大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