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新時代縣域治理和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邵陽市作為湖南省人口第一、面積第二大市,在面對城區治安防控能力不強、矛盾糾紛處置慢、農村見警率不高、警力配備少等社會治理難題與挑戰時,市委、政府以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為目標,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探索了「寶慶大叔」「城市快警」「一村一輔警」等富有時代特徵和邵陽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補齊了社會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群眾化、全域化、差異化、精準化、高效化水平,為社會穩定和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寶慶大叔」用群防共治重構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會治理的焦點是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需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努力形成社會成員主動出力、各盡所能、共享治理成果的良好局面。邵陽市委政府秉持「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治理理念,堅持充分發動群眾自願參加的原則,由各地公安機關牽頭、各政法部門與鄉鎮街道參與,和社區(村)組建了以退伍軍人、青年志願者、治安積極分子為主的社會治安「寶慶大叔」護平安巡邏隊。由於巡邏隊成員的工作與生活都在街道社區或鄉村,對轄區人員情況和治安動態如指諸掌,他們還承擔起了義務巡邏治安員、幫教對象協管員、糾紛矛盾調處員、社情民意採集員、道路交通疏導員、法律法規宣傳員的護平安「六員」職責,充分延伸了治安防控觸角,充當了社會治安防控「流動哨」。「寶慶大叔」的組建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充分激發了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拓寬社會治理渠道,壯大社會治理力量,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二、用全域化治理打破邊界壁壘,整體推進城鄉治理
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市域社會治理的重點在於打破各要素的邊界壁壘,提高綜合治理能力,力求治理範圍全覆蓋,塑造全域社會治理新體系。堅持城鄉統籌治理、注重治理的整體性和全域化,是邵陽市探索社會治理創新,特別是構建全覆蓋式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著力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建設「邵陽快警」移動警務平臺。該平臺打破城區派出所管轄界限,選擇人流密集、治安情況複雜、發案率較高、警情較多的地段為中心點,將市、縣兩級主城區劃分為33個主網格,每個主網格設立1個「快警」移動警務平臺,每個平臺劃分為4-6個小網格,實現「快警」全覆蓋。第二,實施「一村一輔警」戰略。這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一村一輔警」實現了農村警務全覆蓋,在協助民警維護社會治安、打擊違法犯罪、開展行政管理和服務人民群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組建「寶慶大叔」「紅袖章」護平安巡邏隊(邵陽另稱寶慶,加之巡邏隊成員均配戴寫有「寶慶大叔」的紅袖章,也被人們稱為「紅袖章」)。這是邵陽市社會治安巡邏聯控的特色名片。巡邏隊成員活躍在邵陽市261個社區、3299個行政村,是推進社會治安防範工作、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邵陽快警」「一村一輔警」「寶慶大叔」三位一體,兼顧城市和農村,織密了街面防控、社區防控、村組防控三張「平安網」,是邵陽市構築全域化治理的重要載體。
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實行城鄉差異化治理
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結構、資源分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治理中必須結合城鄉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實行城鄉差異化治理,增強治理的針對性有效性。邵陽市在創新社會治理過程中,堅持城市社會治理突出「快」、農村社會治理側重「全」,大大提升了社會治理效率。在城市社會治理方面,針對城區人流量大、「兩搶一盜」等侵財型違法犯罪活動猖獗,各類刑事、治安案件和矛盾糾紛居高不下的情況,邵陽市用「邵陽快警」這一特殊手段,徹底將市、縣城區派出所警力從繁雜的日常接處警事務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投身社區警務工作。同時,打造了「重點部位1分鐘、中心城區3分鐘、其他城區5分鐘」見警的「快速反應圈」,實現了「群眾報警出警快、應急處突處置快、現行犯罪抓獲快、矛盾糾紛調處快、群眾求助服務快」的目標,增強了公安機關對主城區的社會治安防控力度和管控能力,有效打擊和震懾了不法分子。在農村社會治理方面,為夯實農村治安工作基礎,化解公安機關任務繁重和警力緊張的突出矛盾,邵陽市創新實施農村警務全覆蓋戰略,在12個縣市區全額配備了3299名警輔人員,投入使用所有農村輔警工作站。實踐證明,「一村一輔警」紮根基層、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強力推動了警務工作前移、信息觸角延伸、服務群眾零距離,加強了農村治安防控建設、織就了農村治安防控網絡,實現了農村治安防控無死角、全覆蓋。
四、依靠科技支撐實施精準化治理
當今世界,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社會結構和社會活動,同時也為社會治理的精準化提供了新動能。邵陽市在建設「邵陽快警」移動警務平臺時,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數位化建設平臺、扁平化指揮調度,實現了精準化的社會治理。在平臺建設方面,每輛平臺車安裝車載臺1臺、350兆數字手持對講機6部,安裝公安網、視頻專網、網際網路,達到寬帶無限流量,實現信息報送、警務指揮、視頻傳輸、執法監督等多功能一體化。同時,依託移動警務平臺高科技裝備,對巡邏、接處警中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研判,提高了對犯罪嫌疑人的識別率和對現行犯罪的抓獲率,有效解決了打防脫節問題。在指揮調度方面,按照「扁平指揮、就近處警」的原則,指揮中心直接調度下達處警指令至各巡邏處警車組,並將警情精準推送到「快警」平臺。「快警」平臺接受處警指令時,按照「出警迅速、處置得當、反饋及時、群眾滿意」的要求,做好警情處置工作。此外,「快警」移動警務平臺全天候實行「有警處警、無警巡邏」的「網格化巡邏、動態化處警」巡防機制,實現了犯罪行為的精準打擊、矛盾糾紛的儘快化解、群眾服務需求的及時滿足,全面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準化水平。
五、高效化治理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安全感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人民群眾有新期待、發展就會有新方向、社會治理就要有新作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是邵陽市委市政府的承諾和責任,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最終落腳點。邵陽市通過「邵陽快警」「一村一輔警」「寶慶大叔」等多平臺和多要素的協調與配合,取得了群眾求助服務快、社會治安狀況好、社會公眾安全感提升的成效。諸如「快警」工作在街邊,警民零距離,可以隨時開展群眾工作。特別是當群眾遇到急、難、險、阻等實際困難時,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執勤民警的救助。這種變「群眾上門」為「快警屯街」的做法,實現了群眾求助服務快;「寶慶大叔」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全覆蓋地開展巡邏防控工作,對轄區可能存在的治安、消防、交通等各類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和地毯式清查,實時掌握隱患動態,及時報告隱患情況,督促落實整改責任。尤其是加大了對轄區學校、廠礦、市場等重點部,出租房屋、賓館、娛樂場所等重點場所的排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嚴防發生安全事故,構建了嚴密的治安防控網;「一村一輔警」戰略實施後,輔警工作站建在村民身邊,輔警把服務送到群眾家裡,無論刑事、治安案件還是突發事故災害,駐村輔警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助處置,這些做法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
「寶慶大叔」「邵陽快警」「一村一輔警」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過程中探索出的「邵陽樣本」。為構建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諧邵陽」「平安邵陽」提供了載體,也為全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各具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和模版。
作者:謝志強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生邢繼雯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