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本網記者李中平/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李中平)12月29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首都社會安全研究基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平安中國藍皮書:平安北京建設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長曹詩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蔡繼輝出席會議並致辭,首都社會安全研究基地主任宮志剛教授、首都社會安全研究基地副主任王建新副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與交通管理學院戴銳副教授等分別作發布報告,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慶鈺教授、北京市政法委研究室主任劉澤鋒作為特邀嘉賓進行了精彩點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勇主持發布會。
本次發布的報告是平安中國藍皮書系列第二本藍皮書,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實現了對平安北京建設情況的年度連續觀測和評價;二是反映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平安北京建設的新變化、新發展;三是增加了域外比較研究專題,對美國、日本、英國三個國家首都安全維護經驗進行研究借鑑;四是完善了評估指標體系,更新了調查問卷,提升了評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平安北京建設發展報告(2019)》由總報告、分報告、專題報告及附錄四部分組成。總報告主要對平安北京的新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的完善、評估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並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分報告主要對北京市的社會治理、社會治安防控、安全生產、矛盾糾紛化解、人口服務管理、平安建設保障和安全感七項內容進行評估分析。專題報告主要對美國、日本、英國三個國家首都安全維護情況進行比較研究。附錄為指標體系得分情況表和調查問卷。
在今年的報告中,課題組完善了平安北京建設發展評估指標體系,更新了調查問卷,繼續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北京市6個城區的60個社區完成了1200份入戶問卷調查,並進行了13次訪談,使用問卷數據與統計數據、網絡調查數據共同完成了對3個層級149項指標的評估工作。
評估結果顯示,平安北京建設發展評估2019總得分為85.12分,處於「優秀」等級,說明整體上平安北京建設紮實有力,無論是建設內容還是建設效果,無論是客觀數據還是主觀感受都較為優秀,都得到了北京市民的認可和接受。但評估也顯示,平安北京建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特別是社區安全成為2019年度平安北京建設的短板。
平安北京建設評估(2019)得分情況
具體得分情況如下:
「社會治理」一級指標的得分為84.51分,處於「良好」等級。反映出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工作紮實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但評估也顯示,社會主體特別是企事業單位參與社會治理的工作仍然較為滯後,長效體制機制尚未建立,群防群治品牌認可度較低。問卷調查發現,雖然北京市在群防群治品牌建設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受訪者對品牌建設認可度較低,品牌認可度得分最高的「朝陽群眾」得分為58.60分,也未超過60分。此外,不同城區之間群防群治參與力量和品牌建設情況也存在差異。
「社會治安防控」一級指標的得分為82.46,處於「良好」等級。北京市社會治安防控紮實有力,對於社會治安的防範和控制達到預期效果,不同城區之間的社會治安差別在縮小。但是,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治安防控,物流寄遞業安全管理,個人信息保護成為防控的短板。例如,從調查問卷情況看,針對問題「是否設有網格長?」回答「沒有」和「不清楚」的達到72.97%。針對問題「是否設有業主委員會?」有超過一半(54.95%)的受訪者回答「沒有」或「不清楚」。這說明居民對網格化管理和業委會自治熟悉程度不高,發展尚不充分。與2018年相比,個人信息經常洩露的情況有所改善,下降了近40%,但仍然有29.77%的受訪者認為個人信息經常被洩露。居民在郵寄快遞時接受檢查的比例僅為25.58%,居民在郵寄物品時被要求提供身份證件的比例僅為25.42%。
「安全生產」一級指標得分為90.09分,處於「優秀」等級,相比較2018年度得分(79.89分)有長足進步。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已基本建成,總體狀況良好,但部分地區和行業領域安全生產事故形勢依然嚴峻,部分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力不足,城市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調查顯示,尚有36%的受訪者回答「所在的單位沒有建立應急救援隊伍」,38.77%的受訪者不了解本單位的應急預案,40.18%的受訪者沒有聽過安全生產(12350)舉報投訴電話。
「矛盾糾紛化解」一級指標得分為77.68,處於「良好」等級。說明市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但評估也顯示,矛盾糾紛信息收集、分析與研判機制仍待完善;矛盾糾紛群眾利益表達渠道不夠暢通;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隊伍發展區域不平衡存在;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激勵機制有待健全;專業性、行業性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標準體系有待完善。例如,調查顯示84.25%的受訪者未曾參加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聽證會。超過半數(58.05%)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本社區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
「人口服務管理」一級指標得分為81.07分,處於「良好」等級,與2018年度處於同一水平。人口服務管理穩中有進,常住人口調控持續有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效果明顯,出租房屋治理方面成效顯著。但是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有待加強,調查顯示「買房難、收入低、交通難」成為申領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在京面臨的三大主要困難,除此之外,流動人口工作、子女就學、看病等問題也較為突出。這提醒我們應當更加關注非京籍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重性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管控面臨新挑戰,調查發現,社區中老年人(父母)監護重性精神病人(兒女)的現象較多,其監護能力一般,特別是面對突發情況時,依靠中老年監護人自身難以應對,只能依賴外部力量,救助時間和監護效果上會打折扣。
「平安建設保障」一級指標得分97分,處於「優秀」等級。平安北京建設各項保障工作一直做得很好,連續兩年成績優秀,特別是法治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法治化水平高於同級城市。例如,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7月22日,北京市發布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工作文件共1354個,涉及平安建設的地方性立法有96個,佔全部地方性立法數量的7.1%。同期,上海市發布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工作文件共1342個,涉及平安建設的地方性立法有69個,佔全部地方性立法數量的5.1%。人力、物力、科技保障投入大,效果好,只是宣傳教育工作得分相對較低,略顯滯後。
北京市居民「安全感」一級指標的得分為81.97分,處於「良好」等級,反映出北京整體安全感狀況相對較好。調查顯示,北京市居民「感到安全」的佔比為94.09%,比2018年上升了2.51%,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校園安全感」的得分最高,為92.73分,表明北京市校園安全工作要明顯好於公共場所、社區和單位的安全防範工作,也反映出北京市政府對校園安全重視程度極高,投入很大,在制度、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保障較為到位,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校園安全的提升。從調查情況看,北京市校園整體安全係數較高,不同類型校園的安全狀況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大學校園。「社區安全感」得分最低(70.36),嚴重影響了「安全感」的總體評價。從區域安全感看,農村地區的整體安全感狀況要遠高於城區、郊區或城鄉結合部、遠離郊區的鄉鎮的整體安全感狀況。安全感最差的是「遠離郊區的鄉鎮」,認為「安全感好」的比重僅佔35.48%。
基於評估發現的問題,報告認為,平安北京建設在下一步要著重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加強社會動員機制創新,重塑與人民群眾的血脈聯繫,提高社會治理各領域的公眾參與度,提昇平安北京建設品牌的辨識度和認可度,重點加強基層社區治安防控,防範重點領域安全風險,拓展群眾利益表達渠道,加強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提升安全生產隱患排查、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能力。
來源: 社科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