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舉辦了「小班級 大世界——PDC教育理念下的班級治理與育人實踐」的名班主任工作特色展示活動。據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介紹,這是近年來學校推出的第四場名班主任展示活動。
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2018年北京市朝陽區雙名工程實施意見和學區「名師工程」工作要求,展示教育一線教師工作特色和成效,
「王老師是孩子的班主任,她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我的『老師』。」說話的是五年級6班韓聰的媽媽,在這個家庭中,她把王老師視為教育「顧問」,常通過微信找王老師「出主意」。「王老師是我們家長圈對她的稱呼,班上的孩子都叫王老師『王媽媽』,她啟發孩子們制定了職業規劃。」溫梓凱的媽媽補充說。「王老師常說她有35個孩子——一個兒子和班上34個學生。」魏歆桐媽媽笑著說。
家長們充滿感激之情談論的王老師正是此次展示活動的「主角」——五年級6班的班主任、英語老師王松。這位性情溫婉的女教師,在班主任這份需要操心的工作崗位上已默默奉獻了20多個春秋,還曾摘得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
在孩子們的口中,王老師做事公平,愛著班上的每個同學。一名男生是班上的運動健將,他回憶說,不久前學校舉行運動會,體育老師根據學生課上表現做了參賽建議,王老師調整了好幾輪名單,讓每個同學都參與了一個項目。「王老師說,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有參與的機會。」一名女生回憶說,前段時間,她和幾個小姐妹去南方參加一個全國性的健美操比賽,王老師主動聯繫了各科老師和班上的小「學霸」,在微信上給他們講題答疑。
「教師有愛,學校才有溫暖。」馬駿校長說,王松是呼家樓中心小學教師中的優秀代表,她主動請纓,把學校提出的PDC項目學習理念引入班級管理實踐,做得有聲有色,收穫了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尊重。
王松對教書育人的工作情有獨鍾。她認為,相比教書,育人更難。為此,她探索將班級管理變革為班級治理。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權威無處不在,班幹部的存在很多時候也是班主任權威的延伸。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中,班幹部以外的學生很少有發言權,對班級事務的參與度很低,孩子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受到了限制。王松說,「班級管理與班級治理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權威存在的分量。我想給每個孩子一個機會,也許這個小小的機會在不經意間就會激活一顆種子。在我們班,班幹部每月輪換,自薦加投票。曾經我們班一個階段有四個語文課代表,四個人分工協作,大家在協作中工作秩序井然。」
班上的小邱同學曾給王老師寫過一封信:「王老師,您應該還記得,上次我上科學課說話,不幸被老師發現還告訴了您的事兒吧?這可把我嚇壞了……您並沒有批評我,而是問我記不記得您曾經告訴我們的『三個合適』: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合適的事!王老師,您真是太偉大了,我一想到您說過的『三個合適』,立刻就醒悟了,我想我以後一定能做一個守規矩的人!」王松老師相信,「三個合適」比說教的方式更好,學生們學會遇事反省,既能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又能提高自主精神,很好地實現了學校PDC教育理念中的自主意識。
王松老師指導孩子們自主分組、創作劇本、研發道具、自導自演……孩子們演出的英語劇目《三隻小豬》在「閱讀之星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國青少年閱讀風採大賽」的全國總決賽中榮獲金獎;她的學生熱心公益,發起募書項目,分組到各個校區做推介宣傳,讓師生了解捐什麼書、捐給誰、什麼時候捐,孩子們還利用課餘時間清潔清點、分類打包,她班上的每個孩子都是北京市註冊志願者,各項公益服務他們都會主動參加。「職業有涯,育人無界。如何從小班級走向大世界,這個過程中的一個個育人命題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實踐。」王松說。
馬駿校長表示,此次活動的開展,為培育學校優秀班主任教師搭建了新的展示與交流的平臺。活動不僅集中展示了班主任名師代表——王松老師的獨特教育成果,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重要的是以王松老師個人輻射全體班主任教師,進一步喚醒教師發展動力,引領、帶動集體進步成長。通過激發其他班主任教師對自我教育工作的熱情,促成其獨特教育風格的形成,樹立班主任隊伍的名師典型,從而擴大學校班主任名師在朝陽區乃至北京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逐漸形成呼家樓中心小學優秀班主任品牌。記者 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