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秋冬交際,這是不是你家娃的日常?
最近天氣冷暖交替,十個孩子有七八個都在咳。經歷過的父母應該都知道,只要孩子一咳嗽,全家人的神經都跟著這聲聲咳嗽顫抖,看到孩子咳得小臉都憋紅了,大人更是輾轉難眠。
孩子咳嗽咳不停,日常如何護理,才能緩解孩子的不適?什麼情況下必須及時就醫?
今天,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實戰」經驗,為家長朋友們整理了一些關於孩子咳嗽的家庭護理方法,希望大家在面對孩子咳嗽時,能夠從容應對。
煩,孩子怎麼又咳起來了?
咳嗽是幼兒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是機體對呼吸道異物進行外排的保護性反應。
簡單來說,咳嗽是一種身體的防禦機制,不是病。當有異物、病原體入侵呼吸道時,產生刺激,身體的保護性反射——咳嗽,就會開啟。
除了病原體入侵,因為幼兒鼻腔的生理構造特殊,也比大人的更敏感。溫度、溼度的變化,也會造成孩子咳嗽。
不少家長還會把之前生病時,醫生開的藥擅自給孩子喝。要知道,孩子每次的咳嗽原因不盡相同,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引起的咳嗽,用藥也是完全不同的,盲目地給孩子餵藥,可能會加重病情。
因此,當孩子咳嗽時,家長們最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咳嗽的原因,並對症處理。
孩子咳嗽一年四季都會有,換季時更集中。關於咳嗽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這些:
● 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支氣管炎等
● 過敏:
吸入塵蟎、花粉等過敏原
● 氣候:
晝夜溫差較大、氣候乾燥
● 相對少見原因:
氣道異物、胃食管反流等
孩子咳嗽,為什麼不能盲目止咳?
如果說網球飛出的速度是80千米每小時的話,那麼我們咳嗽時產生的氣流則可達到161千米每小時。如此高速的氣流,能夠幫助人體排除氣道中的異物、病原體、過敏原、以及粘液等。
孩子咳嗽時,是身體在和進入呼吸道的異物作鬥爭。
但是,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人,聽到咳嗽聲的第一反應是:趕緊吃藥壓下去!
耳根清淨了,就覺得孩子「好了」!其實,這種想法,就像是「助紂為虐」,這個「紂王」,就是孩子體內正在進攻的「敵人」。
一般情況下,醫生鼓勵輕度咳嗽,是為了保證孩子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痰液)排出來。如果一開始咳就用藥「壓下去」,可能有這樣的危害:
1.孩子不咳了,但感染沒有得到控制,氣道內的分泌物會越來越多,甚至引起氣道的堵塞,還可能激發新的細菌感染,嚴重時會進一步誘發支氣管炎或肺炎。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食藥品監局(FDA)不推薦2歲以下兒童使用感冒和咳嗽的非處方藥治療咳嗽。
2.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異物或刺激物,如果不通過咳嗽及時排除,很可能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用止咳藥物抑制了孩子的咳嗽反射,就好比給正在衝鋒陷陣的士兵「潑冷水」。
這樣護理,家長不崩潰、孩子少遭罪
當孩子出現感冒引起的咳嗽,沒有藥物能夠預防病情變化時,家長可以在病情進展時及時對症處理。如果孩子咳嗽不嚴重,也不影響進食和睡覺,可以先觀察,做好居家護理:
★ 清潔鼻腔。如果孩子能配合,可用生理鹽水清潔鼻腔,因為鼻涕會變成痰,痰進入氣道就會讓孩子想咳嗽,所以如果能減少鼻涕,也能夠相應地減少咳嗽。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勤洗手、不亂摸鼻子和眼睛、不隨地吐痰等,還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擤鼻涕;注意呼吸衛生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衣袖掩蓋口鼻。
選自億童情商智商課程·圖書(中班)
★ 遠離過敏原。由於很多慢性咳嗽與過敏有關,因此咳嗽患兒不要接觸過敏原,如煙霧、塵埃、寵物、花粉、冷空氣、油漆及過敏性的藥物、食物等。
★ 調整睡姿。如果孩子晚上咳嗽比較頻繁,可以把孩子的肩部以上墊高,成半臥位,這樣有助於減少鼻腔內分泌物流到咽部,引起夜間咳嗽。
★ 喝點蜂蜜。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將蜂蜜作為1歲以上年幼兒童上呼吸道感染(URI)的潛在治療方法。家長每次可以取2.5-5ml的蜂蜜(0.5-1茶匙)兌水給孩子吃。
★ 注重空氣品質。經常開窗通風,每天至少保證開窗通氣30分鐘,即使是在霧霾天氣,室內最好也要有新鮮的空氣來源。可以選擇戶外空氣相對較好的時間段,通風30分鐘-1個小時。
★ 增加溼度。利用蒸汽沐浴或用加溼器等增加房間的溼度,保持幼兒呼吸道溼潤,既有助於咳嗽的緩解,也有助於緩解鼻涕、鼻塞帶來的不適。
★ 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如果出現長時間劇烈咳嗽,影響餵養或睡眠的少見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右美沙芬(止咳藥常見化學成分)來緩解或進行霧化治療。
但是,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要及時就診,不能拖延:
以上就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乾貨內容啦!在這討厭的「咳嗽季」,如果您的孩子不幸中招,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判斷孩子咳嗽的輕重緩急,及時找到原因,選擇合理的應對、護理方法哦!趕緊分享給有需要的寶爸寶媽看吧!
最後,老師溫馨提示,如果孩子咳嗽嚴重,最好暫時讓他在家休息,等徹底好了再送去幼兒園哦!祝願所有的寶貝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參考文獻:
「丁香媽媽」微信公眾號:《孩子咳嗽,8 大護理誤區千萬要注意》《孩子咳嗽不吃藥,會不會更嚴重?》;「丁香醫生」微信公眾號:《兒科醫生:我為什麼反對給孩子止咳》;新浪微博:@小兒外科醫生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