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二屆中國特色鎮智庫圓桌會議暨綠色設計與鄉村振興(周窩)主題論壇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舉行。據悉,活動圍繞「黨建引領、綠色設計、文旅融合及特色鎮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等核心內容,以「新時代、新鄉村、新融合、新動能、新生態、新生活」為主題進行交流研討。會上,武強縣人民政府縣長張雙翼就武強縣脫貧攻堅形成的豐富經驗和脫貧攻堅的精神以及脫貧攻堅的做法進行了專題匯報。
武強縣人民政府縣長張雙翼
三大模式確保扶貧攻堅戰持久勝利
「2018年貧困村降到22個,綜合貧困率降至0.6,2018年考核中,24個同類貧困縣中名列第一名。」會上,張雙翼回顧了武強縣脫貧攻堅的總體成績。他認為,把發展扶貧產業和促進就業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實施土地流轉、家庭手工業、扶貧車間等十一種增收渠道,為推動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提供了持久動力。
在此基礎上,張雙翼指出,立足縣情實際,創新體制機制,重點探索創新了三種模式:一是探索創新「四重收益」模式,讓貧困戶富在產業鏈上。依託蒙牛公司、富源牧業等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獲得股金、租金、薪金、產業「四重收益」。變「資金到戶」為「資本到戶」做法在全省扶貧工作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全省農業農村會到武強重點觀摩。
二是探索創新「旅遊扶貧」模式,讓貧困戶物質、精神「雙脫貧」。「發揮武強是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管弦樂器產業基地、全省縣域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優勢,推進脫貧攻堅與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張雙翼指出。
三是探索創新「健康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免除因病返貧風險。在嚴格落實健康扶貧「三重保障」政策基礎上,通過財政出資為貧困群眾辦理商業保險形成「第四重保障」,由財政資金建立兜底機制形成「第五重保障」,最大限度解決了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同時,針對貧困人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構建了全市唯一一家緊密型醫共體,通過整合縣鄉診療資源,實行合作共建、遠程會診等,大幅降低了貧困群眾看病成本。典型做法被省醫改辦作為改革典型案例推廣,得到國家醫改辦肯定。
夯實基層基礎,做到黨建保障到位
張雙翼在會上強調,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建組織、強隊伍、增活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證。
他介紹表示,一是強班子,建好戰鬥堡壘。為使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儘快進入角色,第一時間舉辦了履職能力培訓班,併到浙江餘姚、安徽鳳陽等地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有效提高了村「兩委」幹部業務本領和帶富能力。
二是建組織,帶動脫貧致富。探索創新「黨建扶貧」模式,通過「產業鏈黨組織+貧困戶」「專業合作組織+黨組織+貧困戶」等五種方式,依託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扶貧產業鏈黨組織20餘個,覆蓋近百家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800餘名產業鏈上的黨員投身脫貧攻堅,帶動20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是強監督,規範決策用權。為預防基層腐敗問題發生,保障扶貧資金使用安全,在238個村全部建立村監委,推動農村基層治理規範化、法治化,為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典型做法在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刊發,得到省委副書記趙一德同志肯定。
精準脫貧是中央提出三大攻堅戰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更是第一民生工程。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只有思想統一才能步調一致,才能凝聚合力,才能辦成大事。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必須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依靠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夯實基礎做到位,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張雙翼最後表示。
本次活動由光華設計基金會、北京綠色設計促進會、世界青商大會組委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中國特色鎮發展論壇組織委員會辦公室、中共武強縣委、武強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主辦發起,中共武強縣周窩鎮委員會、武強縣周窩鎮人民政府、北京萬鎮千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武強璐德音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周窩音樂小鎮承辦。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是本次活動的公益支持單位。
(責編:王堃、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