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翼:三種創新模式確保精準脫貧

2020-12-23 輿情頻道

5月18日,第二屆中國特色鎮智庫圓桌會議暨綠色設計與鄉村振興(周窩)主題論壇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舉行。據悉,活動圍繞「黨建引領、綠色設計、文旅融合及特色鎮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等核心內容,以「新時代、新鄉村、新融合、新動能、新生態、新生活」為主題進行交流研討。會上,武強縣人民政府縣長張雙翼就武強縣脫貧攻堅形成的豐富經驗和脫貧攻堅的精神以及脫貧攻堅的做法進行了專題匯報。

武強縣人民政府縣長張雙翼

三大模式確保扶貧攻堅戰持久勝利

「2018年貧困村降到22個,綜合貧困率降至0.6,2018年考核中,24個同類貧困縣中名列第一名。」會上,張雙翼回顧了武強縣脫貧攻堅的總體成績。他認為,把發展扶貧產業和促進就業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實施土地流轉、家庭手工業、扶貧車間等十一種增收渠道,為推動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提供了持久動力。

在此基礎上,張雙翼指出,立足縣情實際,創新體制機制,重點探索創新了三種模式:一是探索創新「四重收益」模式,讓貧困戶富在產業鏈上。依託蒙牛公司、富源牧業等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獲得股金、租金、薪金、產業「四重收益」。變「資金到戶」為「資本到戶」做法在全省扶貧工作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全省農業農村會到武強重點觀摩。

二是探索創新「旅遊扶貧」模式,讓貧困戶物質、精神「雙脫貧」。「發揮武強是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管弦樂器產業基地、全省縣域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優勢,推進脫貧攻堅與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張雙翼指出。

三是探索創新「健康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免除因病返貧風險。在嚴格落實健康扶貧「三重保障」政策基礎上,通過財政出資為貧困群眾辦理商業保險形成「第四重保障」,由財政資金建立兜底機制形成「第五重保障」,最大限度解決了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同時,針對貧困人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構建了全市唯一一家緊密型醫共體,通過整合縣鄉診療資源,實行合作共建、遠程會診等,大幅降低了貧困群眾看病成本。典型做法被省醫改辦作為改革典型案例推廣,得到國家醫改辦肯定。

夯實基層基礎,做到黨建保障到位

張雙翼在會上強調,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建組織、強隊伍、增活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證。

他介紹表示,一是強班子,建好戰鬥堡壘。為使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儘快進入角色,第一時間舉辦了履職能力培訓班,併到浙江餘姚、安徽鳳陽等地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有效提高了村「兩委」幹部業務本領和帶富能力。

二是建組織,帶動脫貧致富。探索創新「黨建扶貧」模式,通過「產業鏈黨組織+貧困戶」「專業合作組織+黨組織+貧困戶」等五種方式,依託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扶貧產業鏈黨組織20餘個,覆蓋近百家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800餘名產業鏈上的黨員投身脫貧攻堅,帶動20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是強監督,規範決策用權。為預防基層腐敗問題發生,保障扶貧資金使用安全,在238個村全部建立村監委,推動農村基層治理規範化、法治化,為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典型做法在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刊發,得到省委副書記趙一德同志肯定。

精準脫貧是中央提出三大攻堅戰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更是第一民生工程。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只有思想統一才能步調一致,才能凝聚合力,才能辦成大事。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必須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依靠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夯實基礎做到位,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張雙翼最後表示。

本次活動由光華設計基金會、北京綠色設計促進會、世界青商大會組委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中國特色鎮發展論壇組織委員會辦公室、中共武強縣委、武強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主辦發起,中共武強縣周窩鎮委員會、武強縣周窩鎮人民政府、北京萬鎮千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武強璐德音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周窩音樂小鎮承辦。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是本次活動的公益支持單位。

(責編:王堃、章翔)

相關焦點

  • 大廠: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2019年,大廠繼續圍繞肉牛養殖特色主導產業,採取以入股分紅為主,輔之以農村承包地流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對口幫扶自願發展產業等模式,推進全縣產業扶貧工作。投入扶貧資金329萬元,扶貧項目兩個,涵蓋大廠縣福華肉類有限公司和大廠縣四星肉類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產業扶貧達到了全縣102個貧困戶全覆蓋。
  • 架起金融惠農橋——人行陽泉市中心支行創新模式助力精準扶貧
    自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人行陽泉市中心支行積極指導岔口信用社圍繞全鄉「一旅遊、三種植、三養殖」的產業脫貧模式,先後為大前村、西頭嶺村等18個行政村9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資金455萬元。    精準施策 不漏一人    為進一步落實精準扶貧工作,人行陽泉市中心支行組織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積極聯繫熟悉村民情況的村委會工作人員,開展進村入戶走訪對接工作,深入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開展評級授信,精準識別貧困程度,根據貧困戶信譽、貸款意願及勞動能力等,制定幫扶計劃和脫貧措施,明確「幫扶誰,怎麼幫」,
  • 大廠精準扶貧 確保脫貧不返貧
    因病致貧的徐淑會,在一系列惠民政策幫扶下,實現精準脫貧。尤其是健康扶貧政策猶如春風化雨,使她燃起了新希望。如今,徐淑會的身體狀況得到極大改善,2018年11月摘掉了貧困戶「窮帽子」。徐淑會是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鎮窄坡村人,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膝關節軟組織磨損嚴重,無法直立行走,喪失勞動能力。丈夫李曉傑肺癌晚期,2018年3月去世。
  • 現代國家治理與精準脫貧的中國方案
    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的中國貧困治理實踐探索出具備戰略定位、完善建制、科學方法、創新實踐的治理範式,深刻內化於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
  • 青島城陽:精準幫扶,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幫扶精準有效山大溝深、層巒疊嶂,是甘肅隴南地理區位的真實寫照,這裡也是甘肅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月21日,中國第一套花椒原產地萬升級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裝置在成縣試產成功,「隴上江南」的新面貌正在煥發,標誌著對口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收官年實現良好開局。
  • 呂五權、陳蕊:只有精準扶貧才能精準脫貧
    作者:呂五權 陳蕊 省委政研室  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確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 無為扶貧創新模式走出一條特色脫貧之路
    依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鄉村特色,在扶貧創新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安徽省無為市儼然走在了前列,引起了新華社、農民日報、中國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光明網、中國經濟導報、中國商報、安徽日報等眾多主流媒體及地方媒體的高度關注。
  • 蘭陵縣「四個保障」確保貧困戶如期脫貧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蘭陵縣立足縣域基礎資源,加大統籌協調,匯聚各方力量,創建「四+」脫貧幫扶模式,全力構建專項、行業、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普及農業「扶貧車間」多樣幫扶。
  • 天九共享:企業專長創新精準扶貧模式
    1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我們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們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和鼓勵全社會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扶貧。
  • 縣長張雙翼調研指導農村「兩委」換屆工作
    武強縣長張雙翼調研指導農村「兩委」換屆工作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蘇州與銅仁結對幫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因地制宜地完善扶貧機制,將有助於加快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 深刻認識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
    10月17日,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確保高質量脫貧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繼續落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高質量脫貧和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上海交通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
    面對最後五年的衝刺時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而產業扶貧,是其中的重頭戲。上海交通大學自2013年起,定點幫扶雲南省洱源縣。
  • 【脫貧攻堅在行動】山豬變金礦:壹家村「11511」模式助力產業化脫貧
    這裡是中央明確的「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決戰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也是在這裡,壹家村「11511」的新模式,推動了高黎貢山豬養殖產業化發展,盤活了土地和勞動力,成為了村民致富的新途徑。2017年,該模式直接帶動369戶107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有效增收,讓289戶69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年成功脫貧。高黎貢山豬養殖基地。
  • 綿陽涪城:精準「醫改」確保健康扶貧
    「綠色通道」確保慢病認證「太感謝大家了,以前必須到醫保局才能進行認定,現在專家服務到門口,真方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與落實。涪城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困難群眾2119戶、4925人,因病致貧145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774人,農村困難群眾因病致貧684人。為破解貧困難題,2018年初,涪城區開通了慢性病申報「綠色通道」,群眾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中心即可申報慢病待遇。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通過「紫金普洱」茶品牌的創建與推廣,建立了「校地企」相協同、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品牌建設與場景式推廣相促進的高校助力地方精準扶貧新模式。  在實施過程中,電子科技大學開展平臺建設「數據連接計劃」,協調農業發展規劃,摸清貧窮「病根」,精準施策「對症下藥」,找準致富「路子」,精準布局「小步快走」;開展農畜產品「精益生產計劃」,開放農業生產數據,提升質量,建立產品「口碑效應」;開展科技興農「綠水青山計劃」,進行綠色農業發展實踐,屏除「破壞式」發展,創新脫貧扶貧新路徑,推進「保護型」建設,樹立現代農業新標準;開展產業鏈條「上下貫通計劃
  • 【關注】縣委宣講團副團長、縣長張雙翼到周窩鎮崔封莊村宣講黨的...
    按照上級部署和縣委統一安排,11月30日,縣委宣講團副團長、縣長張雙翼到周窩鎮崔封莊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張雙翼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使命光榮,意義重大。原標題:《【關注】縣委宣講團副團長、縣長張雙翼到周窩鎮崔封莊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閱讀原文
  • 【新疆脫貧攻堅 · 政策發布】精準預警 及時幫扶——自治區防止...
    為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防止返貧和發生新的貧困,自治區黨委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依託新疆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採取信號燈分級預警、區地縣鄉村五級負責,及時精準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動態幫扶,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 華陰市民政局「六個到位」確保社會救助家庭精準認定精準施救
    華陰市民政局統籌整合現有資源,以精準認定精準施救為抓手,強化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切實將符合政策的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疇之內,做到應救盡救、應保盡保、應兜盡兜,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戶不返貧、邊緣戶不致貧,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