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9日消息:2月24日,國務院減負辦、國務院糾風辦發出通報,披露了中央紀委、監察部駐衛生醫藥部門紀檢組監察局對原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亂排序、亂評比、亂收費以及擅自增設分支機構等問題的嚴肅查處。2月27日,中國保健協會正式掛牌。事實上,中國保健協會的前身———中國保健科技學會正是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的競爭對手。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有關部門選擇了撤消比較聽話但只會賺錢混日子的保健食品協會,而樹立了試圖成為產業代言人的保健科技學會。這無疑給國內眾多「混日子」的協會敲響了警鐘。
利字當頭行業協會擾亂行業
中國保健協會的掛牌與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的撤消,在受到媒體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受到有關部門高層的關注———在27日的掛牌現場,包括全國人大、衛生部、民政部等相關高層全部到場,新協會的理事長也是由衛生部黨組成員張鳳樓兼任。
作為兩個協會競爭的勝出者,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朱康年(原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秘書長)在媒體面前刻意保持低調。
「兩年前,我們和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同樣面臨著吃飯問題。」朱康年很直接地告訴記者。上任後,朱康年謀劃著要把這個行業學術機構做成行業內的權威,向行業協會靠攏。與保健食品協會每年給行業排名不同,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選擇了一鳴驚人———利用學術機構的背景,公開對政府制定的保健品批號等法律問題提出質疑。很多企業感到保健科技學會在「替他們說話」,開始向他們靠攏。中國保健科技學會迅速在行業內造成影響,很快就和另一家行業協會———中國保健食品協會有了衝突,一個行業形成了兩個行業協會,兩家都號稱是行業內最權威的協會,每家拉攏了一批行業的龍頭企業,都號稱要給行業制定標準。
原本希望行業協會能對混亂的保健品行業起到促進的企業發現,因為兩個協會本身的競爭,反而給企業增加了負擔,「企業都不知道該加入哪個協會。」一位來自廣東的企業老總回憶。兩個協會的競爭在2002年下半年達到了高潮,9月底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剛剛召集行業內的企業老總在北京開了「首屆保健品行業高峰論壇」。二十多天後,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就又組織老總在東莞召開「首屆保健品行業高峰論壇」,兩家在對外接受記者採訪時都申稱自己才是正規的。
批示合併互爭老大各不相讓
2002年10月19日,在參加了東莞「首屆保健品行業高峰論壇」後,本報首次發表文章對保健品行業兩個協會的競爭提出質疑,兩個行業協會的暗地的競爭被搬上桌面。中央有關領導看到有關報導,作出批示要求兩個協會合併。
2003年元月,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的主管部門中國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的主管部門衛生部成立兩個協會合併的籌備組,開始籌備兩個協會的合併事宜。
事實上,兩個協會的合併勢必存在一個協會被另一個吞併的問題。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從名字上來說,更適合這個行業協會,佔有優勢;而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的優勢是主管單位是衛生部,中國中醫藥管理局屬於衛生部的二級局。
其實還有一個因素,現在看來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在行業內只是賺錢餬口,而中國保健科技學會之前幾次代表行業與衛生部的有關部門叫板———當時這點不利於中國保健科技學會。
在這種前提下,兩個協會各自提出合併方案,中國保健食品協會要求兩個協會合併後,還叫他們原來的名字;而被動的中國保健科技學會提出兩個協會合併後改名叫中國保健協會,把行業進一步擴大。籌備組成立後召開3次後沒有結果。一位參加籌備會的官員回憶:最後一次會議是在非典後的5月23日,但兩個協會的代表每次都為合併到誰家爭吵不休,合併籌備會此後再沒有召開。
熱門出局賺錢混日警鐘長鳴
事實上,在兩個協會成立合併籌備組後,有關部門當時就要求兩個協會都停止活動。中國保健食品協會沒有把此當回事,2003年3月,他們正常組織在廈門舉行的保健節,7月中旬,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又第3次發布他們的行業排名。
在7月初,本報就收到有保健品企業舉報中國保健食品協會收費亂排名的問題,記者採訪當時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的一位副會長,他表示收費是用於「會務」。排名發布當天記者受邀參加會議,但在現場遇到一些企業代表給記者表示,收費標準很高,而且記者看到排名排出很多花樣,每一個項目都要向企業收費。記者也對排名的權威提出疑問,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的一位副會長甚至不能說出,給排名提供數據的具體單位。
7月中旬本報發表文章,對排名的權威以及收費提出質疑。同樣收到舉報信的還有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8月初《焦點訪談》也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報導。
於是,兩個協會的合併再次啟動,但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在繳納財務時,帳上僅僅留了1萬元現金,有關部門隨即開始調查。正因為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兩個協會的合併,就此變成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的改名。
「管理好就是服務好。」在中國保健協會掛牌會上,民政部行業協會管理局副局長李勇給新協會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朱康年則表示:行業協會要發展成行業企業自願組織的代表。很顯然,他的這種思路得到了政府和企業認同。而這次新協會成立時,幾乎保健品行業的所有重量級的企業都到場,據說,單是理事單位繳納的會員費就高達1000多萬元。這僅僅是中國保健協會的起步,在中國保健協會的下設機構中,就已經包含美容等行業,朱康年的意思是按照市場規律與其他協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