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說「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
BBC曾拍一部名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紀錄片,用59分鐘講述杜甫59年跌宕起伏的人生。
杜甫,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杜甫。
美國著名詩人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說:
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裡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
韓國人早在1481年就曾把杜甫寫入教科書,至今學校仍推薦學生閱讀杜甫的作品。
在日本,杜甫影響了松尾芭蕉等一批詩人的創作。
2020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中國面孔」提到的是杜甫不是李白。
杜甫不僅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還貴有士大夫憂國濟民之家國情懷和「士」之精神。
歲月為他樹立豐碑,在他去世後的一千多年時光裡,他的品格依然熠熠生輝,而他的詩始終照耀著人間。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得讓人羨慕嫉妒恨,有奇才,愛國,三觀極正的人,為啥二度高考落榜、一生仕途不順、晚年還居住草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窮的詩人」?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中。
19歲那年,杜甫踏上了為時四五年的旅途,如果不是因為家中來信叫他回去高考,他還會乘船到東海的扶桑島繼續遊玩。
公元735年,杜甫24歲,他提前一年回家備戰高考。杜甫不僅天資聰穎,還特別勤奮。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作者 杜甫。
照理說,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又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杜甫,高考狀元非他莫屬了,清華北大碩博連讀任他選。
但是,很遺憾,首戰高考,杜甫落榜了。他在詩中記載了自己作為唯一 一個落榜的京兆舉子的羞愧。
但是,羞愧歸羞愧,他愛幹啥繼續幹啥。來不及悲傷,杜甫又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齊趙之地,任我放蕩,
輕裘肥馬、自在輕狂。
他「衣輕裘 騎肥馬」暢遊河山、吟詩作賦,還學會了馬術和劍術;他射飛鳥追走獸,呼獵鷹,縱橫山林,真是瀟灑暢快。就在這段人生恣意的日子裡,杜甫寫下了著名的《望嶽》。
《望嶽》俯瞰眾生的壯闊意境,哪像是一個高考落榜生?
明顯是一個快意江湖的人,隱藏不住的才氣沖天和狂傲逼人!
杜甫,他是驕傲的。
性格決定命運。人生中很多看起來像是一場場的意外,其實,只不過是性格使然。
妥妥一枚實力學霸,還興趣廣泛多才多藝。比現在「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高考狀元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學霸、富二代、官二代杜甫落榜了。
杜甫為什麼會落榜?
雖然官方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從杜甫詩詞記載中不難發現,杜甫高考失利的原因有二:
第一:受唐代古文運動的影響,杜甫復古地使用漢代文體寫作,雖說格律嚴謹,用典精當,不乏傑作。
但也有些過於艱澀,杜甫的科考作文,啥都優秀,但恰恰缺乏一個受歡迎的特質——通俗流暢。可以說,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很難看懂杜甫的詩。
第二:杜甫年少成名,性情豪放嫉惡如仇剛腸直爽,他根本不屑於與當時社會的「通榜」之風同流而汙。
當時,科舉試卷尚未&34;,知貢舉者選人有很大的自主權。實際上,當權者對舉子的印象遠比考試本身更為重要,他們的喜好往往決定了舉子的命運。
當別的舉子到處去拜見達官貴人,為自己博求名聲的時候,學霸杜甫卻「直覺人間萬物俗不可耐」。
雨果說:驕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傷害的處所。
「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當時的氣概可以和屈原、賈誼相比,胸中的才華使我輕視曹植、劉楨輩的辭章。
詩聖傲骨獨具的精神,至今仍令後人仰望,可是這傲骨裡升騰起來一絲不易察覺的傲氣,讓詩人一敗塗地、滿身滄桑,後人為之惋惜、哀其不幸。
公元740年左右,杜甫的父親去世。按照唐朝規定,杜甫父親當過正六品官員,他可以補缺當個九品的小官。
杜甫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杜穎
這自我犧牲的精神,何嘗不是性格中驕傲的一面呢?
也許,杜甫對九品小官根本不屑一顧;也許,他覺得憑自己滿腹經綸,一官一職輕而易取。
只是,他未曾想過,人間的荒涼與黯淡都在不遠處等著他。
父親去世之後,失去經濟來源的杜甫,不得不回到長安謀求官職。
可是困居長安10年,杜甫居然謀不到一官半職。
這固然有當時社會因素的原因,但是也離不開杜甫自身性格的因素。
杜甫寫給李白有一句詩: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即使能名垂千古,也無補於死後的冷清。表達詩聖杜甫對追名逐利的淡漠和反感。
一邊是急於謀求官職養家餬口,一邊是內心對官場的真實拒絕,如此單純而矛盾的心裡,怎麼敵得過當時官場的腐朽黑暗?
杜甫早年立志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即便在最艱苦的物質條件和最煎熬的精神折磨中,杜甫也沒拋棄他的政治理想。
公元757年,杜甫「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肅宗為其所感,授予左拾遺的官職。
公元758年,杜甫因疏救房琅遭貶。
公元759年,杜甫親眼目睹政局混亂、悲慘百姓饑荒嚴重流離失所。杜甫對於當前的朝政失望至極。於是就在肅宗昏暈無能、政局混亂、奸相當權的狀況下,毅然決然的辭官。
杜甫攜家搬至秦州,開始了「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的艱苦歷程。
官職得來不易,杜甫沒有且行且珍惜,卻為何匆忙離開自己多年來所追尋的官場?
源於他初心不改的驕傲,他的驕傲是潔淨無暇的,容不下世俗,世俗又怎麼容得下他的純淨?
李白是驕傲的,他曾在朝堂上讓高力士為他研磨穿靴,因此遭來懷恨,仕途受阻。
陸遊是驕傲的,在陸遊看來,高考就如天上掉餡餅,毫不費力。他抱著勢在必得的態度去參加高考,但是他卻意外落榜了。
人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
自古驕兵必敗。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裡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杜甫作為一個父親,眼見兒子活活餓死,自責、悲憤、悽慘……豈是一兩句詩就能抒發殆盡的呢?
但他從不怨天尤人,即便在最艱苦的物質條件和最煎熬的精神折磨中,也從未停止寫詩,紀錄時代的苦難,矢志不渝地呼喚一個太平盛世。
他從不間斷的偉大憂國憂民情懷,無論身陷何種困境,始終不忘記士大夫憂國濟民的心,還有天然存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這些珍貴的品性,使他被後世譽為「詩聖」,被世界文學界公認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感動無數後人。
在杜甫身後一千多年的時光裡,家國情懷、悲天憫人的他,日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成為民族詩歌史上的啟明星。
但,他也因性格中那一點不易察覺的傲氣,使自己後半生窮困潦倒,深沉的苦難讓人不忍細寫。
性格是一個人看不見的本質。
成也性格,敗也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