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四少
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記得那年非常炎熱,一天,我一個人穿著大褲衩和拖鞋,光著膀子,正在院子裡啃西瓜,忽然聽到外面鞭炮響,我一邊啃著西瓜,一邊出去看,一邊心裡納悶這越來越近的鞭炮聲到底是誰家,是有人去世了嗎?還是誰家娶媳婦?我剛門口,只見一大群人朝我這邊湧來。人群中我一眼看出了我的班主任。原來是學校老師在給考上大學的學生送錄取通知書,我考上大學了!
名在孫山外,意志消沉
2005年我18歲,第一次參加高考,名落孫山。
我所就讀的高中,是全縣唯一一所省示範重點高中,我高三時的成績不算差,每次月考全年級排名,都在前50名左右,最高的一次排到了前10名,班主任說,只要能保持這個成績,考上二本是沒問題的,沒想到我卻遭遇了高考滑鐵盧,當年我只考了460多分,離二本線差了20多分,這幾乎是我整個高三時期分數最低的一次。
我們班每次大小考總是穩居第一的一個女生H,也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最低分,她考了540分,雖然過了二本線,但離一本線差幾分,離她自己的目標也差了很多,最終只能報一個比較知名但卻偏一點的院校和專業。
雖然我沒有考上二本,但卻被湖北的一所大專院校錄取了,還是當時剛剛興起的電子商務專業,但當時的我們都只認準了一件事,先不管什麼專業,一定得是本科才行,於是我置之不理。那段時間意志消沉,每天渾渾噩噩,跟幾個同樣落榜的朋友,每天在縣城的大街小巷晃蕩,晚上在路邊攤喝酒,大半夜翻學校的圍牆進去,扯女生宿舍樓下晾曬的床單去教室睡覺……
也正是在那時,我第一次學會了上網,學會了交友聊天,我認識了一個女生S,聊天之後發現,她也是今年參加高考,而且順利考上了大學,這讓我很羨慕,同時,心裡更加失落。覺得自己十幾年的努力白費了,也無法面對自己的父親,他一直對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為我自小成績就好,是很多人眼中的大學苗子,恍然覺得自己就是個「傷仲永」的活案例。
跟S說了我的失利的高考和過去的一些經歷後,她勸我不要氣餒,建議我從頭再來。當時的我,已經有了放棄讀書的念頭,準備出去打工了,但心裡還有不甘,不想就這麼認命。她一再勸我,千萬不要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要慎之又慎,有時候一不小心,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
正在我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時候,班裡另一個落選的女生Y跑過來問我,要不要一起復讀,現在鄰縣的一所高中在招復讀生,高考400分以上都可以報名,我問報名費用多少,她說兩千。但是我手裡一分錢都沒有,我高考落榜的消息,還沒有告訴遠在上海打工的父母,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
經過了幾天內心的煎熬和掙扎,最終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復讀。
賣五千斤麥,從頭再來
那年夏天,父親收完小麥交代了我幾句高考要注意的話,就再次返回城裡掙錢去了,他臨走時跟我說,如果有來收麥子的,可以找鄰居嬸嬸幫忙看著,把麥子賣掉,不低於五毛就行。那時候我才十八歲啊,父親竟然敢把這樣重要的一件事交給我。
現在的小麥要一塊多錢一斤,但在十幾年前,小麥很便宜,只有五毛多,這也是我父母出門打工的主要原因,因為光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在地裡一年四季見不到錢,出門打工,雖然髒累苦,但至少能見幾個活錢。
既然下定決心復讀,自然要報名交學費,這就需要一筆錢,但我落榜的消息又不想讓父母知道,準備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再跟他們說,免得他們擔心。當時的我,身上沒有多少錢,只有幾百塊生活費,於是我就想起了父親臨走交代的話。
我從縣城回到家,找到了隔壁嬸嬸,把準備賣小麥的意思跟她說了,她說沒問題,又說你要不要跟你爸打個電話。我說不用,我做主。她就說,我一直在家,有來下鄉收麥子的,喊我就行了。那時候麥收剛過去不久,家裡每天都有開著車到各村收麥子的。下午果然就來了一個,滿村子吆喝,我就喊了嬸嬸,讓收麥的人到家裡看麥子。
講好了價錢,嬸嬸覺得可以賣,我一個點頭,於是從過磅到結算,半個小時不到,五千斤小麥就全部賣掉了,看到那五六十袋小麥從家裡被運到了收麥的車上,我手裡攥著兩千五百塊錢,心裡忽然就難過起來,這些麥都是父母一隴一隴種下的,拔草,澆水,收割,揚曬……然後父親又一袋一袋扛到車上,拉回家……這是父母的血汗錢。
也就是那一刻,我暗暗地告訴自己:考不上大學,對不起自己無所謂,對不起父母,我心裡一輩子不好受。
輾轉兩地間,前途渺茫
我跟Y還有幾個同學,一起去了鄰縣的一所高中復讀,這所中學有百年歷史,每年的升學率都很高,比我們的省示範高中要高很多。我跟Y被分到了同一個復讀班。
我兜裡揣著用父母的血汗換來的兩千五百塊錢,報名繳費後還剩下五百塊錢,加上之前身上剩的錢,又在離學校不遠的一個巷子裡租了一間房子,與一通來復讀的一個男生一起合租一間,這樣更划算一些。
我跟Y所在的復讀班,有我們一起過來的差不多十來同班同學,這個班裡全都是落榜的復讀生,有分數未達本科線的,也有超過了本科線但沒有達到個人目標的,三間房子的教室,不算大,但卻坐了130多人。天很熱,教室裡沒有空調,只有風扇,每天吱吱呀呀地轉,此外沒有一絲聲響,翻書的聲音,筆在紙上沙沙響的聲音都聽得見。
第一次摸底考試,我在全班130多人中考了40多名,我才知道,這個班級藏龍臥虎,一點不能馬虎。我的成績只算是中上等,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隨後班主任宣布了一個調整座位跟成績掛鈎的規則。
班級每月根據月考成績重新排座位,從第一名開始,每次進去十人,可以自選座位,想坐哪都可以,為了讓先進帶後進,每人還可以佔一個座位,幫助你最想幫助的後進生。這個規定一出,激發了很多人的好勝心,我就是其中一個,第二次月考的時候,我的成績就進了班級前二十名。
那時候Y的成績一直不理想,我為了幫她,在佔座的時候,就幫她佔了一個座,我們坐在前幾排的最中間,這樣上課能夠聽的更清看得更清,還不容易走神。但後來忽然發生了一件事,讓我跟Y和其他十多個人再次面臨一次人生的重大選擇。
那時候兩個縣爭升學率,於是兩個學校就搶復讀生資源,我記得是過了聖誕節之後,元旦前後的時候,我們原來應屆的班主任,跟幾個老師一起,來到我們復讀的中學,勸我們回去復讀。我本是心軟的人,高中時班主任待我又不錯,三說兩說,我就決定回去。那時候Y已經跟我關係非常好,她說我去哪她去哪。
就這樣,我們一行十多個人,收拾好行李鋪蓋,連夜回了我們自己的縣城,老師答應我們單獨給我們十幾個人開一個小班,我們到了學校之後,十幾個人坐在一個很大的教室裡,顯得空空蕩蕩,也沒有老師,我跟幾個同學,決定去找老師談判,正是高考的關鍵時刻,老師不能把我們拉回來,就不管我們了。
Y忽然拉著我的衣服哭了,哭的很傷心,她說她回來沒跟父母說,結果被父親罵了一頓。她帶著淚眼問我,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萬一我們考不上怎麼辦?然後任眼淚不斷地流,我一邊給她擦淚,一邊告訴她,都會過去。其實我心裡也一團亂麻,看著茫茫黑夜,頓感前途渺茫,心裡一陣悽涼。即便是現在,每次想到十幾年前那個吹著西北風的冬夜,我們十幾個人,拉著行李,從一個學校輾轉到另一個學校的情景,就覺得無限悲壯。
最後我們跟老師達成了一個協議,因為人數較少,無法組成一個班,只能插班,我們的特權是可以自己決定去任何一個班級,無論是復讀班還是應屆班,隨我們挑,而且坐在第一排。不僅如此,如果考上二本以上院校,獎勵1500塊現金,還給我每人辦了一個出入證,可以自由出入學校。這對我們來說,算是很大的讓步了,因為當時學校是半封閉的,周一到周六上課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出入。
就這樣,Y跟我一起,還有另外一個女孩,我們三人最終決定不去復讀班,而是插進了應屆班,這時候,離高考只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了。
電話查結果,網吧調檔
十幾年前的高考,還不像現在,不用估分,知道分數後再去填志願,我們那時候不是,我們填志願,是根據自己的估分,不是實際高考分數,這就有很大的風險,比如有人估分是500分,按照500分的標準填了幾個志願,結果高考成績一出來傻眼了,只有400分,這樣志願幾乎就廢了,甚至直接就名落孫山了。而如果你考了600分,志願是按500分估分填的,高開低走,就吃了大虧,可能出現600分高分卻上了一個普通二本的情況。
高考結束後,我估了520分,跟當年的二本分數線相當,老師說為了穩妥起見,最好不要報省外二本院校,省內的也不能報熱點二本院校,容易被擠下來,於是我就填了一個歷年都是壓著分數線略高几分錄取的二本院校。後來高考成績出來,我在家通過電話查詢,最終分數是530分,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這次應該不會有大問題了,沒想到後來還是出了問題。
看到身邊的同學都陸續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的卻一直沒到,後來就著急的不行了,心裡每天都忐忑的睡不著,不會我填的三個志願都沒有錄取吧?如果再失利,我該怎麼辦?後來果然如此,全部都滑檔了。第一志願填報的院校,分數差幾分,沒錄取。第二志願填報的院校,雖然分數夠了,但人家在第一志願就已錄滿了……
好在當時可以調檔,就是你的分數達到二本線以後,如果填報的志願沒有被錄取,還可以通過網絡再次填報志願,選那些沒有錄取滿額的院校和專業,一定要填服從調劑,也就是你服從學校對你專業的劃分。這其實只是個權宜之計,為的是百分百調檔成功,讀大學後自己再轉專業就行了。
後來我自己去網吧調檔,發現那些沒有錄取滿的院校,都是某某學院甚至大專批次的院校,心裡就難過了,我要讀的是大學,但最終卻不得不去選擇這些「學院」,總感覺它們跟大學還差一個級別,但也沒辦法了,我心裡就安慰自己,不管怎麼說,也是二本,是正兒八經的大學。
想想復讀一年的辛苦,當時我就想,別說是個本科,即便是個大專,我也上了!我也認了!
轟動半個村,大擺宴席
現在來看,考上個省內的一所普通二本,沒什麼值得慶賀的,現在大學錄取率那麼高,不考上一本甚至名牌,都不好意思說,但能考上大學,對當時的我來說,對父母來說,對我們村來說,意義就不同了。
我是地道的農村孩子,家裡不富裕不說,我們整個村子都是個窮村,不僅是衣食上窮困,知識上更是貧乏,當年我考上大學,轟動了半個村子,大人小孩都在奔走相告,誰誰家孩子考上大學了,以後不用當農民了,我甚至成為很多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活教材,因為此前我們村,已經有近十年,沒有出過大學生了。
農村的孩子為什麼考大學那麼難呢?一,師資力量跟不上,與城裡沒法比;二,父母多是白丁,全靠自己;三,家窮姊妹多,不能保證都讀書。因此,能出來一個大學生,太不容易。
即便我早已大學畢業,工作了七八年,現在回家,我依然是許多人眼中的「大學生」,我的名字就是「大學生」,沒人喊我的小名了,他們見面都會問「大學生回來啦?」
老師送完錄取通知書不久,父親得知我考上大學,一生要強的他,趕緊停了手裡的活兒,來家應酬。誰家孩子考上大學,在當時是一件大事,大到跟結婚一樣重要,親朋好友開始有人送禮,父親一開始推辭,後來看人越來越多,就準備擺幾桌酒席,請親朋好友一起慶祝一下。
當時的我,很開心,覺得自己為父增光了,父母的血汗錢我沒有白費,一切的付出都值了,但現在寫到這裡,我已經哭了。當年為了考大學,付出了太多,自己的努力,父母的心血,十幾年寒窗,雖然不至於像範進那樣中舉後突然瘋了,但也是到目前為止,我的小半個前半生中,唯一付出了幾乎所有的一件人生大事。
家裡最終擺了六桌席,親友四桌,我的同學朋友來了兩桌,他們竟然還弄了一塊匾,放了一大串鞭炮,真的像結婚一樣隆重。父親全程忙上忙下的應酬,不是遞煙,就是倒酒,我要忙,他不讓,讓我去招呼同學,我知道他開心,再累也開心。父親雖然學歷不高,但我能考上大學,全是他的栽培和教導,這一點,我終身難忘。
親友說給我在鎮上電視臺點了幾首歌,在下午2點會放,但家裡沒電視,父親就到處去找電視,好容易找來一臺17寸的黑白電視,大家一邊吃飯,一邊關注著電視裡的動態,終於等到了。
聽著電視裡放的景崗山等人唱的《步步高》: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看著屏幕下方的一行小字:恭祝XXX行政村XXX自然村XXX愛子XXX金榜題名,XXX等人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連播了有四五首歌,當時覺得無比榮耀,現在想想卻滿眼淚花。
後記:我的同學H後來去很偏遠的西南,讀了一所比較知名的二本院校,她入學的第二年,這所大學就被升格為重點院校,後來她因成績優異,先後被保送了碩士和博士,目前在中科院讀博,正好今年畢業。我的同學Y復讀一年仍舊失利了,但她再次選擇了復讀,後來先後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現在是一名大學老師。
謹以此文,獻給我們的匆匆那年,獻給我們曾熱血奮鬥過的青春。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