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上月底,海珠區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成立了,市民蘇小姐驚喜地發現,家裡地段所屬的普通學校已納入名校教育集團,欲要為孩子上名校換房的計劃也暫時擱置。
事實上,自2016年起,廣州根據二孩政策的人口增量和城市發展布局推進全市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通過集團化辦學的方式把中心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外圍城區輻射,至今已陸續成立了近40個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進入深水區的結果便如同蘇小姐所感受的一樣,越來越多的老牌名校已開到家門口,掛牌名校也逐漸成為「真名校」。
市民受惠:不用再為名校學位折騰
上月底,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正式揭牌成立,由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領銜,集團成員學校包括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海珠區知信小學、海珠區金影小學。
家住琶洲西區的蘇小姐原本打算今年在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附近購置一套學區房,為即將上小學的兒子作準備。現在她發現在地段所屬的知信小學成為海珠區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成員學校,這樣不僅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而且不用為了名校學位折騰「大房換小房」,蘇小姐一家都為海珠區第二小學教育集團的成立「點讚」。
海珠區第二小學教育集團的成立,受惠的遠不止蘇小姐一家。據悉,該教育集團輻射範圍共覆蓋5個校區,229名教師,3653名學生。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通過輻射帶動產生的優質學位惠及市民,讓孩子在家門口即可上好學校。
集團化辦學:每區至少1個市屬教育集團
事實上,自2017年12月,廣州成立首批市屬教育集團以來,2018年廣州市屬和各區教育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5月,廣州成立第二批教育集團,分別是廣鐵一中教育集團、廣州六中教育集團和廣大附中教育集團;6月以來,廣東實驗中學分別與白雲、荔灣、越秀籤約,託管白雲實驗學校、共建荔灣學校和越秀學校;9月,天河區成立華陽教育集團和體育東教育集團,囊括8所小學;12月,黃埔區首批基礎教育集團掛牌成立,包括廣州市玉巖教育集團、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教育集團、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廣州市黃埔區怡園教育集團、廣州開發區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涵蓋了黃埔區18所優質中小學。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現已成立教育集團共37個,其中市屬教育集團7個,區屬教育集團30個,集團成員學校至少有150家。「廣州已實現市屬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全覆蓋,每個區至少有一個市屬教育集團辦學。」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三批市屬教育集團在籌劃中,包括廣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廣州協和中學教育集團和廣東華僑中學教育集團,將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名校。
教學質量:名校「多模式辦學」保質量
名校集團在廣州各區「開枝散葉」,形成「一校多區」的局面,不同特色、不同水平的核心學校和成員學校之間如何管理、如何發展?「掛牌名校」如何成為「真名校」?據記者觀察,目前廣州集團化辦學主要有四種形式:直接建校,即龍頭學校根據布局規劃,直接建設新校區並管理,性質含民辦和公辦兩種;委託管理,將成員學校委託給龍頭學校管理;合作幫扶,龍頭學校與成員學校建立深度合作幫扶關係。最近又增設了一種新模式:教育集團與高校聯手管理。
「省實系」屬於委託管理的典型:去年6月22日,省實全權託管廣州市白雲實驗學校;6月29日又與荔灣區政府籤訂協議合作,共建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8月對廣州市21中以及越秀外國語學校進行合併託管,成立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連開三所新校,如今省實已經形成了「一門九校」的大格局。
不少家長認為,「名校辦名校」的直接建校形式最受家長、學生關注,因為為新學校自辦學就由龍頭學校直接管理,辦學質量更高。目前,廣州至少6個市屬教育集團都有直接建校的新成員,如執信中學天河校區、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鐵一中學白雲校區、廣州市第六中學(從化校區)。
此外,教育集團與高校聯手管理也是集團化辦學進入「深水區」的一個新嘗試。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是海珠區成立的第5個基礎教育集團,其承擔的「實驗」意味特別濃厚:引進華東師範大學知名教授劉良華擔任集團總校長,試水教育集團與高校知名教育專家聯手管理教育集團的運作新模式。
據悉,2013年以來,海珠區已先後成立了五個教育集團,輻射範圍覆蓋18所中小學,23138名學生。教育集團化辦學也帶動著海珠區發展,尤其是去年,海珠區的中高考質量、教育科研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實踐證明,教育集團化能夠有效實現優質教育品牌、先進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和校園文化的輸出和輻射,對集團成員學校內涵、特色發展的促進作用尤為顯著。
展望
到明年可新增18.75萬個中小學學位
名校集團化辦學之所以受青睞,主要是因為有效地增加優質學位的供應,滿足人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在去年11月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平臺上記者獲悉,根據廣州市統計年鑑,2018年戶籍人口出生數量,增幅接近一倍。
面對大量增加的學位需求,一些家長出現了對學位的擔憂。家住楊箕的黃小姐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據其介紹,大兒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家附近能否有好的學位上,成了黃女士最迫切的心事。同時二孩的幼兒園學位也是她擔心的,「身邊越來越多的閨蜜也計劃生二孩,學位緊張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目前的人口出生增長幅度,可推測未來3年,廣州市幼兒園和小學的學位需求會出現峰值。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林洽生介紹,「近年來,廣州市正在實施中小學校三年提升計劃,和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預計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20年可以新增18.75萬個中小學學位和17.53萬個幼兒園學位,以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正在考慮出臺政策,提高住宅小區學位的配備標準,讓孩子的學位有保障。」
撰文/信時記者龐澤欣 梁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