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是五彩繽紛,各種植物也有不同的色彩。起初在新石器時代,那時候的人們就會用大自然賦予的色彩,將野花野果的根、莖、葉、皮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而這種染料的技術也一直延續現在,它就是——草木染。
草木染,也就是植物染料,它是無毒無害的,是直接取自於大自然。它本身結構的形成完全是自然生長的結果,其間不會涉及任何化學原料,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傷害。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在《詩經》中「綠衣黃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陽」這些詞句表明這些色彩在當時社會普遍流行。
我國植物染料通常有以下幾種:
藍色(青色)——靛藍
紅色(赤色)——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
粉紅色——紅甜菜
紫色——紫草、紫蘇、紅甘藍
棕褐色——薯莨
暖茶色——烤菊苣根
黑色——五倍子、蘇木(單寧鐵媒染)
兵馬俑色——洋蔥皮
高級灰——松果+鐵媒染
墨色——五倍子+鐵媒染
薄荷綠——薄荷葉+鐵媒染
紫灰色——葡萄皮+鐵媒染
緋色——茜草+草木灰水
淺黃色——洋甘菊+明礬
明亮黃——槐花、薑黃、梔子、黃檗;
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從茶葉中提取,研究發現,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都可以作為染料。不過由於商業價值,所以可以選用茶葉的老葉、茶葉末、陳茶等價值稍低的原料。
像是我們平時吃的蔬菜也是可以用來做原料的,如絲瓜也、洋蔥皮都是可以用作染料。尤其是一些雜草,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來,這樣不僅增加了附加值,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是環保的需要。
染色步驟:
01.將植物原料加水煎煮30分鐘,過濾取得汁液;
02.再加水煎煮植物第二次,獲得得汁液與第一次混合;
03.然後,放入胚布染色20約二十分鐘,取出洗淨;
04.最後,將布放入加了媒染劑的水中進行媒染,再洗淨晾乾。
在很多觀念裡,染料都是在衣服裡出現,其實在其他行業,如:食品、飲料、造紙、塑料、建材、工藝品、日化產品、製藥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涉及,草木染完全可以替代化學色,造福人類。
物盡其用,是一種生活態度,更何況是用這些最天然的色彩。
雖然草木染的色彩只是一種顏色,但是希望在時間緩緩流過的痕跡中,你能發現植物的浪漫,這不就是人類對於美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