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權知開封知府,要知道中國古代凡是帶「尹」字的官職,那都是首都或者陪都的最高級別的官員,例如西漢的京兆尹、東漢的河南尹、唐朝的京兆尹、河南尹、太原尹以及宋朝的開封府尹。
宋代的官制分為官、職、差遣,包拯的權知開封府是個差遣,本身沒有工資。此時他的官是正六品的尚書省右司朗中,他按這個級別領工資。此時他的職是龍圖閱直學士,不是傳說中的龍圖閱大學士,這兩者之間還差了好幾級。職的作用有點類似於皇帝給了他一個大V的標籤,認可他是「文學高選之士」了,以後選拔任用的時候優先會考慮他了。
至於王丞相是個虛構的人物,北宋並無丞相頭銜。這個時候宰相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祖為了消弱宰相權利,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管行政,樞密使管軍事,兩個衙門合稱兩府,共同行使宰相的權利。互相之間互不統屬,不相上下。
而93版包青天裡面,也不止一次提到王丞相是一品大員。記得哪一版裡面王丞相和龐太師互相客氣。王丞相說龐太師位居一品,又有個貴妃女兒。龐太師回敬一句,我這個太師虛有其名,比不上你這個一品丞相。因此可見,王延齡這個丞相是一品無疑。
在宋代,開封府知府只是差遣,它本身是沒有品秩的。一位官員的品秩,取決於他的本官,或者貼職,跟差遣卻沒有關係。這就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宋朝官制了,不細說。總而言之,我們很難從知府這一差遣來判斷包拯(或其他開封府知府)的品秩與品級是多大,還得看這位知府的職與本官。所以,我們也很難判斷「府尹包拯和王丞相差多少級別」。
實際上擔任開封府尹的親王只是掛名,並不管事,管事的是少尹或是臨時委派的官員(稱「權知開封府事」)。寇準、範仲淹、蔡襄、歐陽修、包拯、蘇軾、司馬光、宗澤等北宋名臣都權知過開封府。包拯從來沒有擔任過開封府尹,而是朝廷任命權知開封府,並授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官,相當於現在北京的代市長。所以相對於宰相的級別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