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家庭教育的五個秘密(家長必讀)

2020-09-18 曉語文

俞敏洪:家庭教育的五個秘密(家長必讀)

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是父母

——俞敏洪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點和起點

做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路上

至關重要

1

心平氣和的力量

長相好壞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出身可以部分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很多政府部門領導的孩子成功的比較多,這些孩子大多能接受好的教育。由於是在政府部門工作,他們對脾氣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克制能力,所以這些政府領導的家庭一般對孩子的教育就不那麼情緒化,由於不那麼情緒化,能保持孩子相對個性穩定的成長。

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情緒,這做起來很難,但一定要堅持,要保持正能量!對孩子的教育不要用抱怨的口氣,態度也不要是負面的。否則,會讓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負面的。

做家長都會做得很簡單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保持給孩子正能量的狀態。這個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大人們習慣於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轉化成怨氣再散發出來,並且把自己某種不利的狀態,通過把責任推卸到社會或者其他人身上,來表明自己的無辜。「而所有這樣的做法全是負面的做法,你的態度是負面的,你負面的態度一定會影響到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是負面的。」

「所以保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和交流,不斷保持正能量,任何時候給他鼓勵說起來容易,但是我們一不小心潛移默化中間就會犯錯誤。」

「當父母的情緒被孩子可預料的時候,你的情緒被孩子能夠認為被接受的時候,你做父母才是合格的。」

2

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

家長一定不要溺愛孩子,能自己帶孩子最好自己帶。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不能要什麼就給什麼。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而這些規矩也是要符合人性的。比如他給兒子立的規矩是,孩子不能用電腦玩遊戲,玩遊戲要有時間限制,並且書房門不能關不能鎖。有自律能力的孩子,知道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

同時,在孩子適當的年齡,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收拾屋子、做飯,這樣可以鍛鍊孩子有條不紊的能力。要讓孩子知道得到一些東西,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的,也是有條件的。一旦定好了規矩,夫妻一定要保持一致。

3

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和精神

俞老師告誡家長,一定要影響孩子多讀書,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讀書。他現在還堅持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

從小培養讀書的習慣和愛好,對孩子的影響將是一生的。所以,現在還沒有陪孩子一起讀書的童星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來和孩子暢遊書的海洋。

4

適當鼓勵,激發無限潛力

關於如何鼓勵孩子的問題,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後一名,你怎麼對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長的反應都是打一頓或者罵一頓。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沒有辦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麼辦呢?你還不斷的傷害他,到最後他可能就不學了。我建議家長朋友們站在長遠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難道沒上大學孩子一輩子就沒出息了嗎?絕對不是!就像我剛才說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麼都是有出息的。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家長要學會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你這麼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拼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麼?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後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麼被孩子刺中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勵的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定規矩。立了規矩以後,父母一定不能隨便更改,更改就會出現問題。

5

母親引導的力量

在講座中,俞老師強調他同意一個觀點:「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中國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母親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地多,因此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變得尤其重大,只要是媽媽當不好,孩子就一定不好,這是必然的。

在俞敏洪的成長過程中,受他的母親影響很深。他的母親在他三四歲的時候就引導他要當一個教書先生,因為當農民太辛苦了。為此,從小大大,他的母親從來不給他買任何玩具,而是買書看,四五歲開始買連環漫畫,四五年級買文字書,二年級的時候家裡就有了《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的書了。這樣的讀書能力,讓俞敏洪在五歲以後已經認識了五六百個中文字,到小學六年級就可以讀《水滸傳》了,家教的影響就在這兒。大家知道讀書的力量有多大了吧!當然父母的引導可能更重要,尤其是母親。

俞老師告誡家長,一定要影響孩子多讀書,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讀書。他現在還堅持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

俞敏洪: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

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有意無意地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榜樣來傳遞我們的人生價值觀,在孩子們十二歲開始反叛之前,他們跟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的。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也很難在一個世俗的家庭裡發現一個高雅和清純的孩子。

01

父母的心平氣和,

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如果父母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能平心靜氣地、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話,那麼孩子就一定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就知道什麼規矩是該守的,什麼東西是可以自己做主的。這樣,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會養成一種特別好的心靈習慣。


再說到規矩,我們好像總在說孩子不守規矩這件事,其實一個規矩只要放在那兒不變的話,孩子們一般都會一直遵循下去的。

比如,從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我母親就對我有一個要求:每天早上起來必須把被子疊好,把全家的地掃完才能去上學。

這個規矩一直到我18歲上大學都沒變過,我也一直好好地遵守著,它直接帶給我一個結果:上了大學看到笤帚,我手就痒痒。這還帶來一個好處——大學的同學都認為我比較勤奮,比較喜歡為同學服務,甚至做新東方的時候,大家也都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人,好些同學都投奔我一起做事業。

02

愛閱讀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便是孩子的成長環境。

我在很多講座上都問過同樣的四個問題:

第一,請問多少家裡是有書架的?

第二,書架上面放滿五百本書的有多少?

第三,多少家長有睡覺前看半小時到一小時書的習慣?

第四,在你讀書的時候,你的孩子也在邊上跟你一起看書嗎?

我曾經在一個五千人的講座上提過第三個問題,可悲的是,只有兩個人舉手。其實,這非常重要,我們想讓孩子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有比較寬闊的胸懷,遇到問題可以思考,一個前提就是他從小到大都喜歡讀書。

我做過很多家庭調查,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讀到的故事變成自己內在的思想。

很多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八歲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但想像力、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特別豐富,開發這些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這個前提之下,讀故事就顯得特別重要。

有人問我,讀故事和看電影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聽故事、看童話書,會產生一種轉化的能力,所有的文字和語言都是抽象的,孩子必須在腦子裡轉化成形象。反覆研究的結果表明,喜歡聽故事、讀故事的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會比只看動畫片的孩子豐富很多。 


我想告訴家長,聽故事、讀故事的過程其實完成了兩個教育任務,一是讓孩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二是鍛鍊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這些能力對他的一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父母種下的種子總會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的,孩子在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在孩子還沒有反叛精神之前,你就應該把一些優秀的品質種在孩子們的心中。

03

叛逆期之前,

孩子對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

家庭教育的第二個要素便是家長要為孩子付出時間。

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是父母兩個人帶來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但現在媽媽的角色更加重要,原因很簡單,父親必須更多地在外打拼。然而父親也有父親的作用,我到今天才意識到父親對我的一些影響。

父親是一個很有名的木工,周圍有人造房子,一定會請他做房梁。父親分得很清楚,凡是那種辛辛苦苦攢了很多年錢才造得起房子的人,他分文不取,但那種有錢的人,他是一定要收錢的。這樣,我從小就學會了什麼叫幫助窮人。

第二個影響是他做事情的方式。每次他幫人造完房子,人家沒用的亂磚爛瓦他都撿回來放在院子裡,放著放著就有了一大堆。有一天,他帶著三個徒弟用這些磚瓦造成了一座特別漂亮的房子。

這件事到現在還影響著我,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你如果只是撿磚撿瓦,什麼目的也沒有,那就是一堆廢物,如果造成了一棟房子,那就成了一種有目的的生活。


我們每一天如果都是無意識地去過,人的一生也就是三萬天吧,我們也就只是撿了三萬塊的爛磚。其實,你每一天都應該為人生的一種完整的狀態去努力,教育的每一天也一樣,也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狀態更完美去努力。

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有意無意地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榜樣來傳遞我們的人生價值觀。

在孩子們十二歲開始反叛之前,他們跟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的。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也很難在一個世俗的家庭裡發現一個高雅和清純的孩子。

04

把有質量的時間留給孩子

再有,我們與孩子在一起,要花有質量的時間。

有質量的時間是什麼概念?要把時間花在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和性情教育上,心情教育是給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而性情教育是讓他們有寬闊的胸懷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我一直認為這比知識傳授要重要很多。

其中包括:真誠高尚的人格,開朗豁達的個性,勤奮向上的態度,獨立勇敢的精神,敢於吃苦的習慣,不怕失敗的心理,善於交流的能力,寬容大度的處世,終身依賴的技能。

06

既要培養情商,也要培養逆商

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被人信任、善於分享、樂於助人的人。孩子要大氣、大方,該勇敢的時候勇敢,該承擔的時候承擔,該開朗的時候開朗,該收斂的時候收斂。對孩子提這些要求不容易,但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我身上有善於分享、樂於助人的品質,是因為父母都是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的人,我們家成了村莊的中心,我也養成了一個喜歡群體生活的習慣,這種習慣最終造就了這些情感品質。從小不喜歡一群人在一起玩,將來也就做不起一個事業。

今天的孩子都比較孤單,家長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也很簡單,從你孩子的班上找幾個你認為能合得來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周末的時候,邀他們參加你的家庭餃子宴,幾次之後,孩子們就會成為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小朋友們在一起是平等的,在玩和交流的過程中,情商就可以培養出來了。

逆商不是說把孩子罵一頓就能得來的,讓孩子處在不斷受挫折的狀態中,不可能讓他們產生堅毅的個性。

任何教育的事情,語言也好,行動也好,都有一個準則:不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障礙和心理傷害。

相關焦點

  • 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2018-08-30 11:34 來源:老俞閒話 作者:
  • 家庭教育的五個秘密
    俞敏洪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點和起點,做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路上至關重要。怎樣做好家庭教育,來看看這五大秘密。第一、心平氣和的力量長相好壞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出身可以部分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情緒,這做起來很難,但一定要堅持,要保持正能量!對孩子的教育不要用抱怨的口氣,態度也不要是負面的。否則,會讓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負面的。
  • 「網紅」俞敏洪(五)
    面對突發的疫情、面對新東方地面課堂全面停課、面對自己,俞敏洪感覺內心的堅強逐漸崩潰,一種想要放棄努力的感覺油然而生。俞敏洪知道,不能再讓這種感覺持續下去,現在不是軟弱的時候。俞敏洪做了個決定,疫情期間一個人獨處時不再喝酒了。
  • 長沙40餘萬家長和俞敏洪一起暢聊教育
    如何和孩子一起建立閱讀愛好……7月4日晚8時,「小家傳大愛 共築家國夢」長沙市家風家教主題宣傳季首場家庭教育線上公益講座開講,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應長沙晚報家長學院邀請,為長沙家長帶來主題為「好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和天賦」的講座,分享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體會,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諸多疑問。視頻講座在長沙晚報家長學院平臺播出後,吸引了40餘萬名家長在線觀看。
  • 俞敏洪:這4個家庭教育秘籍,就是我母親教育我的最佳手段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最主要影響便是來自於家庭,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在所有的家庭當中,母親與孩子的接觸普遍高於父親和孩子的接觸。所以,母親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內心,從長期的家庭教育來看,母親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角色。
  • 專訪俞敏洪:家庭教育 從「規矩」說起
    家長帶頭讀書做榜樣  你肯定知道新東方,但你未必知道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專設的公益性家庭教育的機構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從2008年成立至今,這個中心每年舉辦一次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定期不定期對有志於家庭教育的職工進行培訓和考核,每年在很多城市開設家庭教育方面的公益免費講座,受益家長累計已達五十多萬人次。11月10日,以「中國家庭教育的實踐與創新」為主題的第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
  • 家庭教育指導師必讀五本教材書,提升指導師素養
    那做為家庭教育教育指導師,需要囤哪些硬核的書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什麼是家庭教育。趙忠心老師在《家庭教育》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
  •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當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等嘉賓出席此次論壇,並分享了他們對教育的思考。後疫情時代家長最期待孩子身心健康「2020年,家長的焦慮仍普遍存在。
  • 家長學校講師團「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五)傾聽,從心開始
    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趨勢和新問題,聚焦學生和家長實際需求,豐富指導內容,優化指導方式,聚焦問題解決,提升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聯合合肥項娟名班主任工作室,組織了一批精英團隊,製作了「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供家長們借鑑和參考。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 專家再談家庭教育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創刊最早、影響力廣泛的家庭教育期刊《父母必讀》11日舉行創刊40周年慶祝活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
  • 世界讀書日:家長你給孩子買的書,買對了嗎(附小學必讀書目)
    有不少家長始終堅定相信:只要不斷給孩子買練習冊、輔導資料,就能一定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我們將與學習有關的輔導材料當做是孩子課外書的主菜正值世界閱讀日,山外學社根據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教學安排,匯總了一份適合各年級孩子閱讀的課外書目,家長們不妨對照著這份必讀書目,讓孩子愛上閱讀。
  • 家長必讀的10本書排行榜!《讓孩子做主》上榜,強烈推薦家長看
    導語:家長作為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大的,不過做家長也不是一件生來就會的事情,所以日常讀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整理了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一起來看看吧!一、《家長的革命》在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中這本《家長的革命》是知名教育家崔宇的代表作,整本書中精選了不少的案例,用比較輕鬆幽默的詞語到處了家庭教育中的困境,值得深深體會一番。
  • 「網紅」俞敏洪(二)
    當時的同行都知道,俞敏洪把學生當上帝看待。不惜代價給不滿意(不管是什麼原因)的學生退學費,組織參加春節不能回家的學生的聯歡會,為學習好的學生發獎,一獎十多萬。結業發獎大會上讓校長們向臺下的學生三鞠躬。徐小平至今對鞠躬的事耿耿於懷,說:「有失師道尊嚴。」俞敏洪不這麼看:「學生學得太難太苦,學完了,給他們鞠躬,向他們表示慰問,表示敬意。有什麼不好?傷著我們什麼了?」
  •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原標題:《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疫情是否對親子關係造成影響?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 家庭教育100招,父母必讀!你一定用得到!
    家庭教育100招,父母必讀!你一定用得到!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呢?人民日報發布家庭教育100招,供各位家長參考。02與孩子溝通交流時,家長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認真聆聽他說話;相處時表現對孩子的信賴,都可以讓孩子更加懂事。
  • 俞敏洪:中國教育存在五個問題,素質教育需要十大要素
    昨天,在2020年第六屆CCEA(Children’s Camp Education Alliance)營地教育大會上,俞敏洪列舉了中國教育存在的五個問題——獨生子女問題帶來的自然成長教育的缺失;高考指揮棒教育造成的畸形競爭和成績就是一切;
  • 俞敏洪: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以下的100本書,幫助父母修煉成為更好的家長。1.《愛的教育》【意】亞米契斯(著);王幹卿(譯)2.《教育漫話》【英】約翰·洛克(著),徐誠、楊漢麟(譯)3.《愛的藝術》【美】弗洛姆(著),李健鳴(譯)4.《家庭教育 》【中】陳鶴琴(著)5.
  • 中高考剛結束,俞敏洪在金華給家長們提了兩條建議
    「我給家長兩個建議,一讓孩子離家越遠越好,二讓孩子到開闊眼界的城市裡去……」今天(7月11日)上午,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老師在金華,發表「家庭教育是最大的事業」的主題演講時說。
  • 老師最希望家長明白的道理(家長必讀)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陣營,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教育孩子成才。俞敏洪
  • 這5本家庭教育書籍值得一讀,對教育孩子有幫助,推薦給家長
    如果家長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素質教育,那麼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不得不了解。在《童年的秘密》這本書中,蒙臺梭利用生動的筆墨,把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描寫得極為詳盡。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朋友們揭開孩子成長的秘密,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進行心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