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2020-12-09 網易新聞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疫情是否對親子關係造成影響?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當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等嘉賓出席此次論壇,並分享了他們對教育的思考。

後疫情時代家長最期待孩子身心健康

「2020年,家長的焦慮仍普遍存在。小學生家長的焦慮集中於脾氣控制、教育方法,而中學生家長則更加焦慮於親子間的溝通問題。」 當日,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總經理解琪分享了《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成果。

報告顯示,有80.9%的家長認為疫情給自己和孩子提供了更加了解彼此的機會,「停課不停學」讓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更近,從而促使家長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思考。

那麼,後疫情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否改變?解琪指出,身心健康是後疫情時代的家長們對孩子最大的期待。研究報告顯示,69.8%的家長表示孩子的優秀意味著「身體健康」,65%的家長認為優秀的孩子要「樂觀積極」,而認為學習成績好是優秀孩子的標準的家長佔比僅有17.9%。

疫情讓更多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問題

在此次論壇的圓桌對話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認為,疫情帶來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父母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認為,此次疫情讓更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家長怎麼與孩子相處。

同時,俞敏洪指出,目前家庭教育在兩大方面缺失,一是孩子規矩意識不足,二是孩子獨立意識不強。如何解決這兩大問題?俞敏洪認為,一方面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制定規矩,同時明確遵守、違反規矩帶來的獎懲;另一方面,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隨著孩子的長大,只要孩子不犯原則性的錯誤,不犯突破底線的錯誤,我覺得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度。」

專家認為教育評價體系亟待變革

「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的改變,就是要從學校的教育制度或者是教育體系的變革開始。」俞敏洪說。

那目前教育體系需要完成哪些改變?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認為,重塑教育評價系統刻不容緩,「如果只靠分數評人選人,我們的教育很難有全局性的改變。」

對此,王殿軍指出,應建立多維度、多元性、過程性、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他以清華附中綜合評價探索實踐為例,並展示了該校學生「個人成長」的記錄。記者看到,該記錄共包含了該生讀書分享與人文思索、學術志趣及偏好發展、藝術素養及特長培養、體質健康與體育鍛鍊、感動感悟與交流溝通、總結與個人反思等6大方面的積分比較情況。

「這樣評價之後,孩子能夠看到自己全面的情況和與別人的差別。」王殿軍說道。他表示,評價是撬動中國教育真正改變的支點,如果評價體系不修改,「教育只能是一種呼喚、是一種期待、是一種夢想。」

新京報記者 吳蘋蘋 校對 楊許麗 劉越

(原標題:《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責任編輯:冉蓉蓉_NBJS12526)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原標題:《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疫情是否對親子關係造成影響?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 元培工匠2020年家庭教育指導師培養計劃
    2019年1月18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把家長引導和培育成立德樹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 家庭教育如何擺脫焦慮
    【智庫答問】    本期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俞國良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 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 為焦慮的父母開出一劑「良方」
    8萬份問卷,問出無數焦慮家長「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類似的順口溜,已經成為大多數中國家長自嘲中的共識。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關於孩子厭學、沉溺手機遊戲、抑鬱、自殺等新聞層出不窮,令人痛心的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表現出深深的焦慮。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知道的事,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們在家庭教育上,中國的家庭教育,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學習西方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意識地認為中國的教育對孩子其實也是有一點問題的,所以他們可能會去學習更加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讓自己孩子成為更優秀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於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父愛的缺失。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2、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  家庭教育行業覆蓋人群規模龐大,目前中國學前幼兒及中小學生人數約2億(約佔 15%),家長(父母)數量約 3.4 億(約佔 25%),其中50%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 1萬元以上。  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9.6%,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
  • 警惕童年恐慌,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解讀「家長焦慮」
    12月13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論壇會場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對「中國式焦慮」進行拆解,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童年恐慌」。他以自己女兒為例,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權利獲得幸福人生,沒上過「重點學校」、不是「典型學霸」並不可怕。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
    昨天,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會「陪孩子寫作業」。調查同時顯示,對於家庭教育,雖然現在父母的人才觀更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可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成了如今家庭教育中父母遇到的最棘手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傾向性問題,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最擔心的主要有人身安全問題(佔64.1%),學習成績不好(佔50.4%),而且在家庭教育分工中多是母親唱主角,近一半家庭教育中父親「缺位」。
  • 怎樣化解家長教育孩子的焦慮情緒?
    02家庭教育中家長焦慮的現象普遍存在這麼多年來,大多數的中國人普遍處在焦慮中。今年春天因新冠疫情的控制,焦慮就更加厲害了。除特殊情況的家庭,普遍情況下,畢業季的家長是最為焦慮的,而今春的「宅家」抗疫教學模式,又極度強化了焦慮主因的功效,使得一些家長如坐針氈,食不甘味,寢不安枕。這幾天同一些家長做了部分交流,知道許多家長都在積極採用各種方式化解焦慮。
  • 「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專家談對家庭教育的看法
    10月25日晚,熱播劇《小歡喜》原著作者、浙江傳媒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魯引弓做客麥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旗下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大教育·小歡喜——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活動現場,分享創作心路和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並就如何解決家長焦慮、如何正確陪伴孩子、什麼是好的教育等話題,與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正大博士展開了一場教育觀察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開展教育心理講座解家長「搖號」焦慮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9年,招商銀行上海分行推出「名校長沙龍」系列活動,同時延伸開展「家庭教育辦公室」教育心理講座,受到了金葵花客戶們的歡迎,全年共吸引超過300名客戶蒞臨現場。2020年7月18日,在廣大家長熱切期盼下,「家庭教育辦公室」教育心理講座回歸,邀請國內著名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特約諮詢師陳默,圍繞當下中小學生家長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搖號後該如何調整心態,從專業角度給予優解。
  •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家庭教育行為的這三「替」
    11月27日,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在京舉辦「改革開放40年與我國家庭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主題學術年會,研討家庭教育在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礎作用。
  • 兒童「家庭教育」該信誰?
    有了家庭教育的專業機構和專家,孩子家長花點錢,學學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是好事,但普遍反映效果並不理想。一些家長表示:當前專家泛濫,聽得理論越多越蒙圈,一些所謂的專家的教育理念很新奇,有的顛覆常理,有的互相矛盾,不知聽誰的好了? 孩子「家庭教育」簡單的說,就是家庭以及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確的和行之有效的?怎樣看待家庭教育的現狀?
  • 全民雞娃戰, 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2017年以前,很少有人聽說過劍橋英語五級證書考試(MSE) ,當時中國報考人數還不足2萬人。但近三年來,它已經成為雞娃的必經之路, 2019年報考人數漲至15萬餘人,北京、上海考位一位難求,家長們不得不跨省報考,MSE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最難報名的考試」[5]。雞娃家長突然熱衷於「考K考P」,和一系列擇校治理的政策有關。
  • 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
    先是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然後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印發《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
  • 疫情之後,我們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如何實現無為而為的家庭教育?
    近期,寧波赫德幼兒園又將推出兩場線上主題公益講座,攜更多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4月29日周三,19:00-20:00生活中,我們可能看見或經歷過這樣的情境,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分開後,就會哭鬧不停,他們不願待在陌生的環境中,更不願與不相熟的人相處。孩子所經歷的這種情緒困擾,就是分離焦慮。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也不一樣。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家庭教育線上化趨勢明顯
    2、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  家庭教育行業覆蓋人群規模龐大,目前中國學前幼兒及中小學生人數約2億(約佔 15%),家長(父母)數量約 3.4 億(約佔 25%),其中50%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 1萬元以上。  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9.6%,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
  • 家庭教育怎樣走出焦慮?
    家庭教育怎樣走出焦慮?一段時間以來,因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校園霸凌等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各地家庭教育進入立法程序,這讓越來越多父母陷入思考與焦慮。  改變「以自己的想法看待孩子未來」的視角  「未來是什麼?未來是一個科技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而我們的青少年將是這個未來的主人。所以以他們的眼界去看問題,就成了我們特別關心的問題。」
  • 智課教育高燕: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餘額不足」時代,該如何充值?
    教育焦慮是新一代獨生子女家長普遍存在的育兒心理,他們對於未來社會競爭和人才需求有著明確的認識。家長們願意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進行「充值」,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教育不是遊戲裡的「裝備」,只要花錢就可以把技能點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