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位於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武陵山下,湖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地處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
常德之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常德市9個區縣中有8個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
常德市總面積18190平方公裡,下轄2個市轄區、6個縣、1個縣級市共計9個縣級行政區,2019年末2020初全市戶籍人口604.2萬人、常住人口577.2萬人,常住人口規模略低於廣西玉林、河南新鄉,略高於湖南岳陽、山東德州。
以下為常德九區縣人口分布情況:
桃源縣位於常德市西南部,素有「滇黔孔道」之稱,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5.47%,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油料生產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戶籍人口96.65萬人。
鼎城區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位於常德市南部,歷史上一直為州、郡、府治所所在地,糧、棉、油、豬產量居全國百強,棉、蛋、禽、水產、水果產量列湖南省前列,常德桃花源機場位於境內,常住人口83萬人。
澧縣位於常德市北部、洞庭湖西岸,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油菜生產百強縣、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示範區,戶籍人口91.42萬人。
漢壽縣位於常德市東南部,是國家重點糧、棉、油、魚生產大縣和「生豬調出大縣」、「優質農產品出口基地縣」,境內的清水湖旅遊度假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戶籍人口82.15萬人。
武陵區位於常德市中部,是常德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常德市及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為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南北交通樞紐,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常住人口73.94萬人。
石門縣位於常德市西北部,縣境版圖呈彎把葫蘆狀,是湘西北門戶,礦產資源豐富,雄磺礦儲量居世界之冠,矽砂礦、磷礦儲量居亞洲之冠,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戶籍人口66.69萬人。
安鄉縣位於常德市東北部、洞庭湖西北部,地處湘鄂兩省四市八縣的交界處,是湖南的北大門,屬於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圈層,戶籍人口53.51萬人。
臨澧縣位於常德市北部、澧水中下遊,縣境東、西、南三面環山,是國家商品糧、棉、油基地縣,湖南省綠色食品基地示範縣,石膏資源豐富有「非金屬之都」之稱,戶籍人口44.6萬人。
津市市位於常德市北部、澧水中下遊,歷史上為湖南、湖北經濟交流的要道,是湘北地區重要商埠、澧水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境內的毛裡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常住人口25.89萬人。
常德九區縣,你看好誰?